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至深秋,来自北方的寒风来得比往年更早些,它在辽东旷野间无比凄厉的呼啸着,寒风裹起飞沙扑面,犹如锋利的剃刀横扫西行的人们。真可谓是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苍生为鱼肉。天空是蓝得发亮,太阳光毫无阻滞地直射下来,强得让人睁不开眼。

当下本该准备猫冬,没想又被旗里唤起来出征,换谁都不情愿,士兵们咒骂这寒凉的天气,这刺目的阳光和这崎岖不平的道路,借此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官长们吆喝着、弹压着、鞭笞着士兵们保持队形,快步前行。

由于粮饷衣甲自备,今年两次出征,已经耗尽了很多基层士兵为数不多的家财,很多人的行粮又是向旗里赊的,可谓仗还没打就先拉了饥荒。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征夫还好,如果是拖家带口的士兵,家里头的妇孺只能喝野菜粥,饥一顿饱一顿地苦捱日子了。

这回旗里动员面广,能行动的健全男丁几乎都被动员了起来,最能打的和年轻的要去义州,年纪大一点的要去牛庄,老头子们跟不上溜,那就得上各地墩台上驻守。旗里说外攻内守,就得全面动员。下面人不懂也不敢问,一如既往地上面说什么就做什么。在当时,穷人命如草芥,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遭受着权贵的压榨、剥削和任意驱使,纵想反抗,也只敢把想法深深地埋在心底,难怪沉默一直是东方亘古不变的故事。

当然,也有些个年轻后生,跃跃欲试想要在战斗中展露头角,想借军功一步步走上高位,像逆流中跳动的鱼。他们不爱耕作,乐于争斗,一听到打仗就兴奋不已,感觉这就是属于自己的时代,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们瞧不起族里那些老兵,觉得他们要么是怕死、要么是本事不济、要么是运气不佳,怎么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在和大头兵一起扛枪啊,换我早该是一旗之主,至少也是一方之将了吧。

几万人的大队前行,欲望的洪流推动着时代,时代结出浪花朵朵,浪花只为金字塔尖的少数人绽放。黄台及踌躇满志地坐在高头大马上,恶之花在他心中盛开。

......

天启十一年十一月一日,两支大军分别从辽沈出发;次日,两军在三岔河汇合,当晚在牛庄宿营;路上,以科尔沁部为首的蒙古诸部赶来汇合;四天后,队伍陆续抵达义州,正蓝旗早已在此建好了营寨,迎接大军的到来。

此番出征最大的特别之处,是每旗新增了一个炮兵营,每营中有短炮二十门,长炮二十门,前者用来打人,后者用来攻城,其口径比明军城头的红夷大炮还大。为了铸造这些炮,抚顺城外清河县红透山上,数千战俘和劳工日以继夜的挖掘矿砂,冶炼粗铜。他们吃的穿的只能维持劳作,累死病死了,尸首就被直接丢进火场,烈焰腾起,化为灰烬,这仿佛就是他们来到这世界最后的意义。

明眼人从金兵炮兵的配置就能猜到后金军的主攻方向,路上和海上的夜不收们早将新情况上报,兵部及时通知了宁远和山海关加强戒备,撤出平民,特别向宁远多补充了火药和燃料,这是大凌河围城战留下的宝贵经验;二线部队也采取了前出配置,随时准备支援;三线部队以机动性强的骑兵为主,逐渐聚拢到保定总督杨文岳麾下;如果需要,明廷可以再征调卢象升部北上,这是预定的总预备队。相比几年前,大明手里的牌多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