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几个人正在亭子中商议什么,旁边唱诗的人手上拿着一张写好的诗笺,走到亭子前面搭起来的台子上。

旁边有一个乐师开始抚琴,随着乐声悠扬婉转,唱诗人将手中诗笺上的诗文慢慢吟唱而出。

在林沁雪看来,诗写的其实一般,但备不住气氛烘托的好,待诗文唱读完毕,亭子周围传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很像后世的小型live house,有演员,有观众。

唱诗人将诗笺粘在亭子的帷幔上,林沁雪长了眼界了,看着立阳问:“你们读书人花头都这么多?”

锦绣也加入,“二哥,你平时参加的文会也这么有趣吗?”

立阳挠了挠头,他怕姐姐们以为他去参加文会都是贪玩,解释道,我去的那些并没有这么多讲究,这应该是三皇子府专门想出来哄读书人高兴的。

“不管怎么说,我看的挺有兴致,”沁雪看到亭子旁边有专门供人歇脚的小舟,叫上白月,立阳和小妹上船去,打算一边喝茶一边看人唱诗,那多有趣。

此时已经有很多小舟围绕着亭子在湖中飘着,看来不少人和沁雪打算一样。

待几人上船后,才知道船资是一首诗文,或者弹奏一首曲子都可,既来之,则安之,这个一会儿再考虑,沁雪叫人把船划到亭子附近,开始就近欣赏古代live house——唱诗秀。

边喝茶水,享受湖光清风,边看古人装叉!

这时亭子中间的桌旁又走上一人,铺开纸笺,将湖笔沾饱墨汁,开始挥毫。

一身衣衫素色无纹,外衫袖子宽大仙气飘飘,里面同为白色但着金色纹路内衬,整个人看起来又矜贵雅致、又宛如谪仙。

几人都认出这便是那位高中榜眼,如今是翰林院编修的谢琏。

林沁雪一边吃着花生米一边点评,“要想俏,一身孝!这位探花郎也深谙其道啊……”

林白月不赞同,“人家好端端没惹你,你干嘛挤兑他。”

“我哪里挤兑他了,我只是夸他会打扮罢了。”

林沁雪振振有词,“长姐你可别小看这美男计,”又拿手敲了敲林锦绣的头,打断了正在和点心奋战的小妹。

“我和你们说,人都说女子有持靓行凶的,什么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的,殊不知这男子要是利用好了长相,比女子厉害十倍不止。”

林白月连忙制止,“越说越歪了,现在在外面,你收敛些,小心我罚你。”

“好吧,好吧,说真话呢,你们又不信。”

“二姐,你放心,我信,不过我不喜欢这种长相的,看着瘦巴巴的,不喜兴。”说完又去找她的点心了。

“子夏曰:贤贤易色;我想若是太过追求表面的完美,可能会导致忽略内在的充盈,二姐我觉得内心丰富比外在靓丽更重要,”立阳阐述自己的观点。

“小弟,你可以啊,书没白读。”沁雪不吝夸奖,她希望立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二姐,你还没夸我呢,”锦绣不甘心,她也有见解啊。

“你还是安静吃你的东西吧。”

这时探花郎一甩衣袍,搁下笔墨,可见已经写好了他的诗笺,交给唱读人。

乐师正要奏乐,有位姿容甚美的小姐走到乐师处,说自己愿意献奏一曲为探花郎的诗文做衬。

乐师自然拱手相让,那小姐身边丫鬟将琴替换成自家带来的‘鹤鸣秋月琴。’

这把琴,琴头圆润,两侧如仙鹤双翅微微欲张,曲线流畅,整张琴若竖起来看,颇有鹤势螂形的清瘦感,恰如一只仙鹤傲然睥睨,造型十分独特。

片刻琴音响起,声色苍古,音质极佳,那位小姐应该是个中好手,难怪敢于众人眼前献艺。

谁知,琴音刚起,于乐声中插入一道呜咽萧声,人群中慢慢走出一个绿衣少女,清秀文静,手中一只碧玉洞箫,边走边吹,曲调时而空灵秀雅,时而清亮悠扬。

两人乐声相互缠绕,将观众带入其中,感受其中的悲欢和情绪,婉约抒情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唱诗人在台上受到感染,更加富有感情的吟唱起来,一曲终了,诗文念罢,周围的气氛显然已经达到高潮,欢呼声重重,叫好声叠叠。

“诗没有曲子好,”立阳总结。

“那绿衣姑娘的父亲好像是翰林院编修!”林白月说道。

“这倒是奇了,姐姐居然认识,难怪看着有书卷气,”林沁雪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我可比你们在京中多待了一年,那时候也会参加一些交际。”

“也对,不过话说回来,这探花郎的威力不小啊,不过一首还凑合的诗引出这么多拥趸,也算是抛砖引玉了。”

林沁雪觉得那两个姑娘更有华彩,不过只从样貌上说倒是珠联璧合,不管男女都是‘美人’!

作为后世读过那么多千古名篇的人,探花郎的这首诗在沁雪看来显然不入流。

不过在大良朝应该也算不错了,引来这么多知音。

探花郎后面,又有几人上去,可是再没有美人相和,少了意思,林沁雪几人渐感无趣,打算接着逛,就让小舟靠岸。

临走之时,沁雪随手写下了四句诗,“我似人间不系舟,好风好月亦闲游。归来华表千年鹤,灭没烟波万里鸥。”

她只觉得这个景致于诗文非常契合,而这个世界又没有陆游——陆放翁的存在,就让他的诗文小放一下光辉。

沁雪当了一把文抄公,立阳却惊呆了,二姐随手之作就这么有气象,自己万不能及。

几人下船后,却不知道这诗也是会被糊在船上,给后来人品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