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开元帝师 > 第120章 李隆基受命监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景龙观内,李隆基正与叶法善师徒坐在轩窗下吃茶。

春到景龙观,处处姹紫嫣红,桃红李白。

柳上春风和煦,花间蛱蝶翩舞,满枝莺雀遥相呼唤。

在李隆基眼里,这一园春色,好像一匹过于华贵富丽的锦缎,看了眼花缭乱,令人生厌。

一瓣雪白的梨花,悠悠地落入他的青瓷茶盏里。

李隆基默默地取了一支竹荚,将它夹了出来,置入渣方中。

澄怀见状,让石清给他换了一杯清茶。

李隆基捧起新沏的热茶,一缕氤氲的茶气缓缓升起,瞬间迷蒙了他的双眼。

想起前天发生在朝堂上的事,叶法善天师心中升起一丝担忧。

姚崇和宋璟秘密递上了那份早就拟好的奏书。

“宋王成器为陛下元子,豳王守礼为高宗之孙,太平公主交构其间,使东宫终日不安。臣请陛下,出宋王、豳王为刺史,罢岐王隆范、薛王隆业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使为东宫左、右卫率,以事太子。另请陛下,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于东都洛阳。”

李旦不舍得将妹妹赶出长安,心中十分为难。

他回道:“朕只剩下太平一个妹妹,岂可远置洛阳!这件事,朕不同意。至于诸王去留,听凭众卿处置!”

姚宋密保太子,很快被太平公主安插在皇宫里的耳目获知,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她。

太平公主大怒,不顾君臣礼节,冲入朝廷,当众指责太子故意为难她。

李隆基痛苦地闭上眼睛,任由姑姑百般责难。

她的激烈反应,大大超出了他和姚崇等人的预想。

站在身后的三省六部官员济济一堂,可是,支持他的寥若晨星。

除了张说、刘幽求、韦安石、卢怀慎、魏知古等人,再也没有其他人站出来,为他说上一两句中肯的话。

李隆基孤独地站在朝廷上,好像立在雪山之巅,四下冰峰林立,寒风砭人肌骨,盈尺大雪将他深深覆盖。

担心姚宋二人有性命之虞,李隆基只好声称他们离间姑侄、兄弟之情,请求李旦将他们贬黜出京。

最后,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太平公主这才息事宁人。

叶法善天师道:“殿下,陛下将姚崇、宋璟两位阁老贬黜出京,等同于摘掉了您的左膀右臂,您在朝中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李隆基叹道:“贬黜姚宋,实为无奈!我只能在陛下面前,指责他们离间我们姑侄、兄弟之间的感情,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他们身上。不然,太平公主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皱着眉头,脸颊微微起了痉挛,举起茶盏,将茶水一口吃掉,“咚”地一声,将那只青瓷杯盏狠狠扣在茶案上。

往日吹气胜兰,沁人心脾的卯山仙茶,今日吃起来是那么的苦涩!

头顶的落花飒飒娑娑,愈来愈多,纷纷落入茶汤里、衣袖上、发冠上。

叶法善天师低下头,默默地吃了一口卯山仙茶。

“太平公主代表的是武周遗留的旧势力,太子殿下代表的是少壮革新派。新旧势力交融,难免会有一番斗争。陛下知道你们矛盾所在,但又舍不得去掉其中一个。对他而言,手心手背,取舍两难啊!”

李隆基想起了立在紫微城端门外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天枢一柱擎天,那是武氏子弟得天下的象征,也是李氏子弟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政治标记。

可是,皇伯伯和父亲,谁也不敢否定皇祖母黜唐立周的行为,不敢下令将天枢毁掉。

李氏子弟都在包羞忍耻,不愿回首前尘,直面这段可耻的历史!

他们长期生活在皇祖母的高压统治下,产生了些许病态心理。

皇伯伯甘愿被韦后、安乐公主操纵,直至被毒杀。父亲更是对太平姑姑唯唯诺诺。

在他们心里,身边的这些强势女人,就像万国颂德天枢一样高大威严,不可违逆。

对!太平姑姑就是横亘在他们父子之间,一道拔地参天的天枢!

澄怀道:“陛下为人温和敦厚,对下人说话,从来都是软语温言的。他害怕宗亲夺权,生出喋血事件来,所以,极力想调和您与公主之间的矛盾。”

李隆基道:“本宫的确担忧过,太平公主会不会有问鼎天下的志向。”

叶法善天师不以为然,摇了摇头。

“大圣天后登基称帝,韦庶人临朝听政,安乐公主要做皇太女,他们都想做天下之主,但太平公主只想偿其大欲,权倾朝野。”

“尊师何以见得?”

“为师观察太平公主很久了。她目前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掌控坐在至尊之位上的那个人。她想要权力,不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力;想要地位,不想要至高无上的地位。”

“也许,您的判断是对的。她并没有像当年的大圣天后和韦庶人那般,做出一些更深层的举动。”

澄怀道:“换做是别人,我相信,太子殿下早就出手了。殿下为难的是,她是您的嫡亲姑姑,打不得,骂不得,杀不得,叫您上下为难,是吗?”

李隆基一时接不上话,默默地提起风炉上的青瓷绞竹提梁茶壶,为自己添了一盏茶水。

澄怀一语破的,教他不知如何回答。

他把茶壶放回到风炉上,咬唇道:“尊师,本宫该怎么办?是进?还是退?再发展下去,我们姑侄之间,或许真的会演变成武德年间的紧张局势!”

“现在,殿下只有一条路。”

“什么路?”

“不进亦不退!”

“什么叫不进不退?”李隆基直眉瞪眼地望着尊师。

“玄武门之变前,太子李建成对太宗皇帝穷追猛打,他一直是逆来顺受,却在最关键的时候,伏兵玄武门,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你们处境相同,处理的方式应当也是大同小异的!”

李隆基如醍醐灌顶。

“您说的对!就让她继续在朝中撒野吧,等到人心丧尽,一击即溃也!”

“殿下遇事容易心绪不定,敌人还未发起进攻,便旗靡辙乱,抵挡不住了!如此一来,反而让对方有机可乘!”

李隆基站起来,叉手告辞。

“尊师批评得是!我到底还是太年轻了。而您,饱经世事,洞隐烛微,就像紫微城里的九鼎一般沉稳!”

师徒目送他离去。

过了数日,叶法善天师入宫,走到紫宸殿前,看见中书侍郎张说正等候在殿外。

见他来了,张说做了个不要进去的手势。

“陛下在接见何人?”

“应该是太平公主。”张说叉手道。

于是,两人静静地在殿外候着。

他们听到太平公主正在奏事:“四哥,惠范大师说,五日内必有急兵攻打皇宫。他是母亲极为尊崇的婆罗门圣僧,料事如神,望您早日做好防备!”

叶法善天师和张说面面相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张说皱眉道:“惠范是谁?”

“是那位鼎鼎有名的天竺胡僧。先帝驾崩,韦庶人倒台,失去圣宠的惠范,不知何时,依附到了太平公主的翼下!”

“原来是他!景龙元年,朝廷派他立佛像、立寺庙,贪污工程款十二万缗,被先帝曲法赦免,黜退在家。”

张说马上想起了惠范。

卷发、高鼻、深目、厚唇,还有那达罗毗荼人特有的茶黑色皮肤,让惠范在一众僧人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在长安,能常乘官马,出入宫掖,尤其能得太平公主弥优接纳的胡僧,少之又少。可以说,惠范在长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叶法善天师道:“听说,此人擅长左权弄道,到处矫说妖祥,妄陈祸福,为自己换取饭钵椰瓢……”

张说有些激动。

“太平公主早年曾经度为女冠,后来深受大圣天后的影响,移心向佛,把他当作一位大德梵王,供养起来了。什么急兵入宫,明显是在影射太子啊!”

叶法善天师忧心道:“原以为,贬黜姚崇和宋璟出京,她会消停一段时间。但世事总是难以预料,很多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说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太平公主走后,两人急忙进入大殿。

张说对李旦道:“陛下,公主一心想废黜太子,急兵入宫的妄说,不过是想离间您与太子的父子感情而已!”

“惠范是何人,陛下十分清楚。”叶法善天师道,“他邪言歪语,信口胡说,而公主把这当成是扳倒太子的绝佳机会,希望您不要被这些妖邪之语蒙蔽!”

妹妹在中书省政事堂前拦截宰相,要他们改立太子的事发生后,李旦已经彻底明白,她的意图究竟为何。

经历过母亲篡唐立周、神龙之变和唐隆之变,他比谁都期盼天下太平。

李旦道:“想必,你们都听到了她的奏言。公主心术不端,一心想让朕废了太子。有什么办法,能让她死了这条心?”

“臣有个办法!”叶法善天师道。

“请叶天师直言!”

“希望陛下下旨,让太子监国,证明您对他的信任,各种流言蜚语不攻自破,公主一党也无法再攻击太子了。”

李旦朝张说投去了询问的眼光。

很显然,张说也有此意。

“叶天师的方法可行!唐隆之后,公主的欲望过于膨胀,对朝政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大唐在您的治理下,正慢慢走上正轨。这份安宁,来之不易!”

叶法善天师道:“太子殿下是个有远大抱负的储君,陛下应全力支持他!姚崇、宋璟之前的建议,乃是社稷之福,希望您能采纳!”

李旦对妹妹和太子都放心不下,愁绪如麻,忍不住唉声叹气起来。

“太平啊!太平!你不懂朕的一片苦心!先帝赐你封号太平,你却让天下不平啊!”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太子监国,既能锻炼李隆基的能力,又能磨炼他的意志,何乐不为?

为了确保他的地位,李旦痛下决心,开始削除诸王的兵权。

景云二年二月初一,以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 岐王李隆范为东宫左卫率,薛王李隆业为东宫右卫率。

李成器很知趣,主动请辞左卫大将军、司徒等职务,只保留了太子宾客一职。

紧跟着,申王李成义也辞去了右卫大将军一职。

李旦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同时下旨,将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安置到蒲州。

太平公主非常愤怒,误以为这是中书舍人刘幽求的计谋,进谗言将他罢为户部尚书。

李旦以韦安石接替姚崇出任中书令,以郭元振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接替宋璟出任吏部尚书,并提拔李日知为侍中。

原先的万骑禁军自恃讨韦有功,经常在长安横暴不法。李旦在北衙禁军中增置飞骑禁军,隶属左右羽林,以平衡万骑禁军。

再将温王李重茂改封襄王,出为集州刺史。恐有不肖之徒,挟王为乱,派遣五百中郎将将士守护他。

安排好一切,第二天,李旦正式下旨,由太子李隆基监国,六品以下官员任免和徒罪以下判决,均由太子全权处理。

太平公主临走前,特意将益州长史窦怀贞召回到朝中,任为殿中监。

身不在长安,窦怀贞、萧至忠、崔湜、李猷等人,依然接受她的遥控,帮她发号施令,处处插手干预政事。

加之斜封官大量复起,真正的人才难以得到提拔和任用。

主持朝政的韦安石、郭元振、李日知等人力所不及,朝中纲纪越来越紊乱,一度复如景龙之世。

景云二年三月十日,李隆基在宣政殿升朝议事,特意让高力士将李旦请到了朝堂上。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旦缓缓走上大殿,坐到龙榻上。

李隆基奏道:“陛下,景云二年正月,阿史那默啜派出使节,向大唐请求和亲,您未予答复。近日,鸿胪寺又转呈突厥使节递来的奏书,再次提出和亲一事,儿臣不敢擅自做主,特请陛下上朝,共同商议此事!”

突厥公主早已许配出嫁。这一次,是阿史那默啜替自己求娶大唐公主。

李旦捧着奏书,沉思起来。

刚刚平定内乱的大唐王朝,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身体十分羸弱,需要养精蓄锐,才能恢复往日的强盛。

东突厥汗国雄踞漠北已久,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此时,与他们联姻,大唐可以更快地恢复国力,避免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

右散骑常侍魏知古奏道:“陛下,阿史那默啜已经年迈,愈来愈昏庸暴虐。豺狼之心,首鼠何定?或许,他会仗着自己弓劲马肥,趁中原饥虚,犯我亭障,将来如何防备?”

“陛下,臣驻守西域多年,对突厥、吐蕃等异族多有了解。”吏部尚书郭元振驳奏道,“臣觉得,如果能促成与东突厥联姻,北疆终会安宁下来的!”

魏知古道:“郭丞郎,我朝多次与东突厥立下婚约,最后都是他们不守信用,出兵进犯大唐疆土,被先帝愤而取消的,难道,您忘了吗?”

“自从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唐蕃在九曲之地多有纷争,吐蕃碍于这层关系,一直不敢轻举妄动。阿史那默啜年迈,频频求亲,不就是想求一份和平吗?”

公主党羽听着他们的辩论,一言不发。

太子李隆基、中书令韦安石、侍中李日知、中书侍郎张说等人,都极力赞同再次促进大唐与东突厥的联姻。

窦怀贞、萧至忠、崔湜、李猷等人也表示附议。

朝廷上,难得有一件让公主一党和太子一党都不谋同辞的事。魏知古只好不出声了。

大唐王朝刚刚消除内忧,绝不能在此时输于外乱。

经过反复考虑,李旦决定,再次同意这桩谈了多年都未有结果的联姻。

和亲公主选定的是宋王李成器的次女李长音,赐号“金山公主”。

御史中丞和逢尧升为鸿胪卿,作为联姻特使,率领使团,前往东突厥牙帐议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