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圆觉经说什么 > 第35章 真如能起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祖特别讲无念,他说无者无什么,念者念什么?六祖要从这边再解释了,无者就是无二相,无尘劳之相,无是无二相,就是破二元对立的境界相,我们世界从世俗谛而言是二元对立的三维空间,这个是物理学家很早讲过了,我们是一个二元化的三维度空间。 所有 相的好坏是非善恶二元对立,六祖碰到陈惠明将军,陈惠明问六祖我要怎么修行?他说不思善不思恶,不是叫你心中不要有善跟恶,是把你心中的善跟恶放下,世间当然有一个规则,你不能离开世缘, 不离世缘无挂碍,它有善恶没有错,当然有对错不然法律怎么评判,虽然法律也不一定公平,总是有一个准则, 有一个准则的当下,你放下这个准则,在你的内心里面修行就修这个,你说很难所以要修行,因为你没有这样会产生一种后果,不是要不要,难不难的问题,因为只要二元化没有放下的话,生死就是二元化,你就会一直在生死里面轮回,因为你不知道二元化本是空花,是我的误解,因为大家都这样子,你是梦醒的人,你管别人怎么样,你是要修行的人,要修道的人,修道不是修这个,你要修什么?这个才叫做实相, 无二相无尘劳之相,你有二相就有尘劳之相,因为它会干扰你,我们都是活在二元化的世界里面。

念什么?念真如自性,现在我们了解了,念就是要念真如自性,这个念就是当下这颗心。这颗心就是真如自性,这个心是本心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真如就是自性,真如的意思叫做本无,本来没有,本来无一物,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的本无就是真如。这个只是翻译而已,既然念真如自性,下面坛经里面又讲, 真如它的作用能起念,这句话让我非常感恩诸佛菩萨的大恩大德告诉这个,因为我以前总是想事情,当然你要想事情,可是我一直很忏悔,为什么又再想,想压抑那个想,因为我时常看佛经讲,不要妄想,要无妄想,无妄想才能成佛,我又想了,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妄想,反正我又想东西,想未来,想什么,规划什么,我怎么又这样子了呢,一直压抑,坛经给我答案,以前我问了很多师父,没有人给我一个圆满的解答,说不要想太多, 不要想了,对不起我又想了,有时又矛盾,期末考老师出题目叫我不要想 ,那要怎么做答案,难道一个修行者都不用回答吗?这样也不对所以就拼命想拼命写,边写边忏悔,这跟佛法又不对,所以当时一直想入空门,一直认为空门就是,让你生活都不用想,那个叫做出家人,叫做空门,一直想这样子了,直到有一天,觉性本身的功能,当你想进入觉性的时候,你的自性功德会帮助你找到明灯,我们假名把它称为叫做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一切谦虚其实是自性功德,产生出来的觉性,因为你想学六祖讲,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的! 我不是跟你们耍嘴皮,真的是这回事了,这个可以取真实之利,什么叫真实之利,人世间碰到的一切,不管是困境逆境,你就知道怎么解决,不太会困扰你。为什么?你入真如本性,你会说这位法师很不谦虚,说他入真如本性,我一向真的都很谦虚,可是我不得不用语文字答表达,因为所有的菩提自性,自性功德全部都是众生本具,只要你不执着它就显,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搓了一把盐,放在一个小小的容器,请问你喝下去会不会很咸?会。 现在把同样的盐,放在一个广大无涯的水里,把它放下去你喝下去会不会咸,不会。甘甜的,为什么?一个小容器代表你的肚量代表着我执,一个大容器大到无边,所有的东西进去全部清净。举这个例子能不能去体悟到,本来我们的心就是大到无量无边的毗卢遮那,我们今天因为执着身心,然后这心里面又执着于某一件,你看不开的事才把它缩小,学佛学什么?学回归你的肚量 ,就学回归你的自性这个叫做佛。

这个道理懂,你在走的过程里面,我们就称叫做菩萨。你完全不懂也排拒,依然我行我素,把你本自具足的那么大的容量变成那么小,然后按照你的思想去做你认为善的事,恶的事不管你做多善都是凡夫。那你懂得这个,回归到完全本具具足的如来自性这个叫做佛,他只有这个所以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迷跟悟,谁是悟的人,回归自性把这心回归本心那么大这个叫做悟,那什么叫做迷,你用你的意识心把它变得小这个叫做迷。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心那么大。 心的功德它能起念,是我们自性功德的法尔如是,所以六祖讲真如是体,而念是它的用,这个讲的太明白了,为什么要讲六祖坛经,你们也要听六祖坛经,因为他不认识字,所以他是用白话讲出来,来记载的人一定认识字,因为讲的是白话,记载者当然有他的文学造诣,可是也根据白话来写,这跟妄尽还源观不一样,妄尽还源观的贤首国师,他是真正大彻大悟者,他的文笔本来就很好所以写出来的文字,唐朝的人都觉得这个文字文学造诣太高,不要讲它的理,讲文学造诣就好 ,太高。何况是现在,它是文言中的文言文 ,可是六祖坛经全部白话,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比较类似这种,你看金刚经都白话可是很难懂,即非是名,单单这个就难倒我们, 六祖坛经它叙述了 ,它说真如是体,念是它的用,体相用是一不是二,它本来就这样子,一个寂一个照,这个体是寂,本无,可是本无的东西不是没有,它有觉知作用这个是照,所以寂照不二。

永嘉大师在永嘉文集里面,也讲这个叫寂?这个叫做惺,所以叫寂寂惺惺,

寂寂惺惺是

寂寂无记非

惺惺寂寂是

惺惺妄想非

真的赞叹永嘉大师,我告诉你这个不是大彻大悟者,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意思 也讲不出来, 真如本来就起念所以他说在这起念的当下,要用六根来当作这个念, 对外的作用叫眼耳鼻舌身意,六祖说它能够动,你能感受到眼能看耳朵能听,六根对六尘的这个应对是因为有真如,他说如果没有真如,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作用,人死了以后真如离开了,我这样讲人死了以后真如也存在,可是不在这个肉体了,眼耳鼻舌身意当然就没有作用,他说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是真如让它起作用,黄庭坚能闻的人是谁,晦堂禅师就是要让他知道有一个真如。无业禅师突然之中讲大德,能转的那个是谁,他跪下来痛哭流涕,原来佛法长久远,可是法生自性本自具足,我能回头了,当下就是我的真如,能悟者就悟了,不能悟者你就慢慢参。六根接触六尘一定会产生见闻觉知,可是后面一句话,只要见闻觉知出来,无所谓,这个本来就是真如起作用,可是见闻觉知只要不染万境,你不受到见闻觉知的干扰,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这本来就如是,而不染万境,自性常自在,意思就说你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把它看成很远,当然这是学佛的目的,其实只要你不执着,不被万境所染,当下叫做明心,这颗心你知道了,你能讲话你能动作,就是这颗心在作用,你明白这颗心不执着,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因为我们的本性跟心它是一体的两面,为什么会产生心?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它自自然然,自性会常在,这个叫法尔如是所以叫一念不觉生三细相,三细相已经跟你们说过了,这镜子就出来,心就出来。镜子有一个能照的作用,也有一个所照的功能,能照所照,重点是我们被境界遇缘 ,遇万境而长六粗,从智相分别相 一直到业系苦相,这个我们之前讲过不用再重讲了,就是这样子。那你能不染万境,见闻觉知就让它见闻觉知,不见闻觉知人麻痹了死掉了,如槁木死灰,自性常自在,我们就可以把圆觉经的这句话,我们就了解了,它要告诉你不可以说无知觉性,又怕你落入空,那个空不是真空,是断灭空,我现在跟你讲,修行最大障碍是压抑你的念头,这个不是真正的随顺觉性在走的,它现在告诉你最后有无俱遣,什么叫有无俱遣,有无不二,寂照不二,所有都是不二叫有无俱遣。不要落入有也不要落入无,落入有也不对,落入无更不对, 有无都不对叫有无俱遣,不是没有有,不是没有无, 是和有无你都放下,因为这个有,是从无所产生出来的妙有,才有一句话,真空妙有。 妄尽还源观有没有记得五止六观,六观的前面两观很重要,第一个从心现境,从你的心,这个叫妙有观,妙有假有,有没有?有那回事,能生万法,就像镜子能显像,你要镜子不显像,这个不是随顺觉性,这个就不是镜子的功能,可是现出的像,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什么叫妙有,妙的意思好奇妙,假的就像万花筒一样假的,所以从心现境妙有观,这个是修行五止六观的第一观,然后接下来,其实接下来都是当下, 因为语言文字要讲才有接下来,其实这个在修行的过程中在当下,从这个境六根接触六尘的境,从境入心,真空观,这个才是在讲的真空妙有,从这个地方我们才懂得,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心为什么能现出境, 法尔如是本来就这样子,这个不需要去思考,这个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不要再去想了,这是华严经讲的话,你要了解,一切其性本清净,以此度众生,这是华严经文殊菩萨讲的话,为什么心会出现境,法尔如是,可是众生是从心现境,诸佛如来也是从心现境,可是凡夫众生是停留在境里面执着境,所以叫做染万境,菩萨是什么?修止观人是什么,觉悟的人是什么,从心现境,知道它是妙有观,妙有假有,它是让我用的,然后再从这个境入心,真空观,所以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心境无二,心境是无二,无二就是入不二法,这个才是真正的文殊智。

它跟你讲有没有,你讲有也不对,讲无也不对,所以有无俱遣,你进入到有无俱遣那个境界,这个称为叫做净觉随顺,憨山大师讲圆觉经的时候,他说这个是倒装句,这个叫做随顺净觉,这个才是根据你的本心,根据你的圆觉自性,自自然然的在日常生活里面,过你的日常生活,他也照样吃饭照样睡觉,他都一样可是他已经随顺净觉,随顺净觉,我们下一次要讲普贤菩萨的时候,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的随顺众生,众生是什么?众生是因缘所生的叫众生,众生是境还是心,是境。众生是你心中现出来的众生,它是境,可是它是妙有,是假有。所以叫做度化如幻的众生,般若经讲的话,所有的众生是我心产生出来的众生相,它是假的,金刚经一开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一破,四相全破,这个我就是身心,妄尽还源观它教你的止观,这个止观里面太重要了,心跟境的关系,你了解的话就是六祖跟我们讲的真如能起念的关系,心能现境就是真如能起念,是法尔如是,是随顺净觉,净觉就是圆觉,就是我们的自性而来的,不是你压抑的不是你故意的,凡夫众生是不知这个念当作有形象在执着,不知道它是空花,不知道它是缘影,把这个境当做真实的在烦恼在执着,不知道它是虚幻的,我们今天学佛就学这个,这个才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