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七十年代双职工家庭 > 第341章 新青年报刘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境元又提建议:“过年我想吃脆皮烤肉可以吗?”

“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呢。”

“现在就可以列入计划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不对,那是执行不到位的借口。”

“那你自己执行好了。”

“嗯~不行,我能力不够。”

这还撒上娇了,杨风使劲推开他:“重死了。”

她坐起来想了一会儿,又倒下翻过身把被子掖好。

“再睡一会儿吧。”

韩境元还以为她要起床了,没想到又躺下了,嘴角荡起笑,凑过去从背后抱住人。

“那就再睡一会儿。”

再睡又睡不着了,两人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今天要不要去看电影?”

“也可以。”杨风很好说话地答应。

“你饿了吗?”韩境元看她态度好就得寸进尺地继续骚扰。

杨风阖上双眼寻找片片消散的睡意,嘟囔着回答:“我不饿。”

“刚好,我也不饿,我们可以先干点别的。”

韩境元睡得比杨风时间久,在他刚醒时欲望就蠢蠢欲动,只是不敢吵醒熟睡中的人,怕她生气,人醒了以后就不怕了。

没有人比韩境元更了解杨风的小习惯。

将醒未醒时,是她最容易有起床气也是最好哄骗的时候。

杨风在找寻回来的睡意中迷迷糊糊,也没问他干点别的是什么。

直到衣服被剥除干净才发觉城池已然失守。

不知是睡眠充足精力好还是心情好的缘故,某人格外的热情,杨风从迷糊到清醒再迷糊,数声呜咽都被用力的吻吞下,怎么求饶都没用,一遍遍地回答真想你了。

将近有小半年的时间夫妻俩没有长时间的腻在一起,对于关系亲密的两人来说都挺煎熬的。

最后两人从早上胡闹到下午,草草吃了点东西又睡了一觉,电影也没去看,牛排也没吃,却是休息得十分到位。

某人休息了一天喜滋滋地去上班了,杨风却想再摆烂一天了!

不过服装店的活动开始了,金钱的力量让她的意志力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尚衣和华裳自开店以来几乎不降价,也没有做过大型活动。

华裳还好,毕竟是面向高端用户,但尚衣就不一样了。

在摆摊的人增多以后,人们有了更多选择,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讲价爱好是不能被剥夺的。

尚衣因此流失了很大一批客户,是后来增加了批发业务以后才显得依旧那么蒸蒸日上。

实际上尚衣有时候甚至不如外面卖的好的小摊。

店里的店员又那么多,姑娘们比杨风这个老板还着急,为此她们的服务都提升了不少。

而这正是杨风乐意看到的,做品牌最重要的口碑,一家服装店能保持两年以上的高水准很难不聚集一批精准的高质量用户。

而店员有意识的品牌植入会让这些顾客朋友对品牌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追逐品牌。

在五折活动开启前,尚衣的大部分老客户就已经知晓这个巨折活动,也被告知其中有可能会有残次品,不退不换,还请认真挑选。

然而半价活动还是很轰动,且余韵悠长。

杨风爬起来就是去查账的。

活动还未结束,每一天的数据杨风都要盯死,带着市场组一起研究,也是希望他们能从中汲取经验,独立完成类似的活动。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乏聪明人。

厂里批发的货和两个品牌店的货不是一条线,生产标准和成衣款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摆摊的足够用心的话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摊位上什么货卖的好,顾客喜欢什么样的衣服。

尚衣是西单摆摊界的神。

没有一个摊主不想拥有这样一家门面。

而且他们还发现,在大家都开始摆摊以后,还是有有很多顾客不舍地放下廉价衬衣,扭头进了尚衣逛。

尚衣的魅力没有人能比小摊摊主更了解。

有人仿了尚衣的货,刚开始也凭借价格卖的十分火爆,可尚衣的价格也没有高到离谱,制作工艺全盘复制的话小作坊产能又跟不上,耗费了许多时间之后发现利润还不如进货卖低价衣服走量来的快。

种种原因促使下,尚衣打折季买得最凶的就是这些小摊摊主了。

他们每天店门一开就冲进去抱起一大包去结账,然后换着家里人反复购买。

今天从尚衣买了五折的货,明天就骑着车到远处或者直接坐一个小时火车到周边的工厂叫卖,打九折或者八折,有尚衣的标,保证正品,卖的也很是红火。

杨风在他们涌进来的第一天就知道了,但是也没阻止,只是规定了每人购买上限是一百件,这才有了全家上阵的场面。

总之,这是双赢的局面。

店员们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夸“外面卖的没一家比我们好的。”

这个冬天,是尚衣的冬天,一个实用好穿又实惠的品牌彻底走入京市人们的心中。

而华裳则是一如既往的优雅低调。

杨风去给老师交论文初稿的时候遇上了出版社的老师。

“终于遇上你了,我要是再碰不着你就要去你们家里找你了。”老师玩笑着说到。

杨风猜测应该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就笑着说道:“这可能就叫——碰巧吧。”

老师也笑了:“行了,不跟你开玩笑了,我是帮人带个话,新青年报的刘青是你以前的同学吧?他让我给你一个他的联系方式,问你能不能看在同学的面子上以后有新闻也找找他?”

她交代完还好奇地问:“你又不接受采访,还有什么大新闻让他都找上门来了?”

杨风猜测他可能是有关系知道了风筝节的事情。

想了一下说:“前段时间我在广播台和日报上登了一个活动消息,可能是看到这个了吧,行,那我之后联系她。”

“那你联系他吧,你们的事情自己商量,都是同学,平时要互帮互助啊。”

“知道的,谢谢老师。”

杨风送别人以后,拿着手里的纸条思索着。

这不是老师自己的字,应该是那位老同学的。

专门写了居住地址和电话还有报社地址,如此全面又没有直接找上门来叙旧,而是请的第三方,给足了她主动权。

看来这位老同学很重视她啊。

不知道是看中了她的新闻还是看中了风筝节背后撬动的能量。

不过送上来的人脉不用白不用。

杨风抽了半天时间,又去找黄雪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位老同学混的相当不错,如今是是新青年报的主编,为人也很正派。

她回家的路上又想起上一次来找黄雪还是她刚回来的时候,举目无亲,人脉一清二白,只能试着联系联系黄雪。

其他同学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凑上去也是自找没趣。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她已经成了老同学主动联系的那一方。

身份地位有了极大的转变,杨风告诉自己要谨言慎行,回去就给刘青打了电话,主动约了他吃饭,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刘青一看到风筝节的消息就去打听了。

他对这个创意十分感兴趣,原来他是直冲东区的行政单位去的。

可问了半天才知道这个活动还挺复杂的,是挂靠在东区下个人承办的。

得知真相以后,他还腹诽这些人没能力,这么好的事儿推出去给别人办。

他问的人多,这一打听就问到了去试飞活动的人那里。

人家跟他说现场看几十架巨型风筝起飞才更震撼,承办人也不是简单的,能力很是不错。

中间人还好奇地问他,都是一个学校的,没听过这么一号人?

刘青这才把风筝节和前段时间在圈子里沸沸扬扬的千万个企联系在一起。

知道了杨风的名字很容易就知道了她的学历,要是没有中间十年,他们还是同年呢。

终于等来了杨风的电话,他的好心情透过话筒传递给了杨风。

就定在明天见面。

杨风给韩境元提了这事,她不太确定这样单独吃饭会不会有问题,对方也是个领导呢。

韩境元建议她邀请出版社的老师一起去,作为中间介绍人,一起吃个饭也无伤大雅。

于是杨风就请了出版社老师一起去的。

也是幸好人家临近过年没什么事情,时间宽裕得很。

而相较来说刘青和杨风都是年根底下不轻松的。

一见面没寒暄几句,刘青就直接进入正题。

“你的风筝节可以交给我们报社做独家访谈报道吗?”

杨风为难地说:“这风筝节不是我一家之言,涉及到的东西太广,我能做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刘青也听明白了,一家报社力量太小吃不下。

不过他也想到了,一出马就用到了广播台,那肯定是所图不小的。

他是准备好了过来的,也没想着真能吃下。

所以被婉拒了紧接着就提议:“我认为这个活动主要面向的人群就是青年人群对吗?这项活动中蕴含的蓬勃朝气正是我们如今应该带给人民的力量,京市甚至是全国都缺乏从困顿中迸发的朝气,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想除了风筝节本身的娱乐性质,我们可以给它加上更多的意义。”

杨风奇异地看着他手里的大纸,这习惯……

略微有些熟悉。

能看得出来刘青是一位思想先进的实干家。

他懂新闻,懂媒体,懂文字的力量。

也是真心欣赏风筝节的理念。

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通过短短三百余字的活动介绍发散出来如此之多思想的。

但是……杨风很欣赏。

她觉得非常合适。

也能看得出来刘青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没有那些令人厌烦的官腔和拖拉的毛病。

干什么都非要走几趟流程,把好好的事情一拖再拖,效果都拖没了。

于是两人愉快地敲定了风筝节独家背后故事记录的合作细节。

大的宣传方针不变,至于背后故事,交给谁来做都可以。

有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老同学可以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杨风喝了一口茶,把刘青行为习惯上带给她的怪异心情压下去。

随口问道:“你们报社有没有好的画手?可以画墙画的那种?”

刘青好奇地问:“画手?有啊,不仅有我们自己单位的,还有合作的,这个问题你问老师啊,她们那边更多吧。”

杨风失笑:“是我一叶障目了,看到你就想起来报纸上的画了,倒是忘了书上的画更多。”

“你要画手干什么?”

“画一些大的壁画,宣传宣传风筝节。”

杨风拿出笔记本几笔画了一个轮廓铺满一页纸,底下附上一行字:

第一届风筝节于四月在东区开展,欢迎广大京市人民前往报名参与。

虽是寥寥几笔,也能看得出来动笔之人深厚的功力。

“你还有这一手?要不就这个图我给你放我们报纸上?”

杨风赶紧把本子拿回来:“这就是一草图,把这页纸想象成一面墙,到时候用油漆涂成彩色。要是城内全是墙画,效果拔群。”

全城的彩画!

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这投入力度!

难怪说一家报纸拿不下独家。

刘青在心里算了算,这画能覆盖到的地方怕是比他们报纸能覆盖到的人还要多。

当然动员的单位和资金也不少。

这活动越大,那他独家报道的价值就越大!

这顿饭值了!

商议好细节,两人都给她了几个画师的联系方式就散了。

刘青抢着把账结了,杨风抢不过他,只好承诺到时候提前联系他,给他留一个好拍照的地方。

刘青欣然接受,一个好的位置可比一顿饭值钱多了。

要是能拍出最好的照片,可想而知,报纸的销量会涨多少。(有很多人有裁剪报纸收藏的习惯)

这个事儿也让杨风注意到了新青年报,读了几期发现上头的文章都很不一样。

要是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很“新”。

这两年很多主流的媒体都有了大的变化,但是脱离不了过去训练出来的痕迹。

风格上都给人一种很慎重的感觉。

仿佛是经历了百八十遍的磨炼,总结出了最安全的法则,每一个字每一个观点都在保护范围内。

青年报则不同,多了很多新颖的内容,有些辛辣的用词让杨风看到了“锐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