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错,公达所言可能就是鲸鱼,鲸鱼长度一般五丈以上,最长者可达十余丈,生活于海洋深处之中。”

“至于鲨鱼,应称为鲛鱼,其体型大小有异,小的长一两丈,长的也有十丈以上。这鲛鱼不像鲸鱼那样少见,其海边百姓偶尔亦会遇到。”

“这两种鱼是海里的巨兽,如若碰到了,也不要紧张,应该立即停船,尽量保存平稳,在船上待着,不要发出声响,时间长了,他们会慢慢离开。不要尝试去挑拨它,万一它们攻击船只,那就麻烦了。”

“是,将军!”韩当应了一句,贾诩三人或许会当成耳边风,但他不行。

“按理来讲,鲸鱼一般不会来这段海域,只是如受到特殊缘故的影响,可能也会来这段海域。”

“为什么?”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因为从右北平到辽东这段海域浅,才十丈深度,鲸鱼和鲛鱼身躯太大,在这段海域会感到不舒服。”刘鑫不是海洋学家或生物学家,只能给出这么模棱两可的答案。

“义公,你要记住,海洋深处,深度可能数十丈,数百丈甚至数千丈,如今我等航海技术缺乏,造船技术也缺乏,所以你的船只只能在右北平、辽东、青州东莱这段海域活动,绝对不能到海洋深处。”

听到刘鑫说得谨慎,韩当也点了点头,他又接着问:“将军,你知道海的对面是什么?”

他觉得刘鑫似乎无所不知,心中便猜想刘鑫或许真的会知道。此时,贾诩、徐庶和荀攸也竖起耳朵来,想听听刘鑫怎么说。

这时代的人对海洋的认知极度缺乏,虽然有船只可沿着海岸线航行,但对大海深度却是一无所知。

刘鑫想了一下,仍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船只从右北平沿着岸边南下的话,应依次到冀州渤海、乐陵,青州乐安、北海、东莱、阳城,徐州广陵、东海,扬州吴郡、会稽,交州南海等地。”这些都是众人已经知道的。

“听闻我先汉时代,会稽郡句章、建安等地均有商船曾沿海而下,行船数月至徐闻(广东),合浦(广西),经日南(越南)障塞,又到都元国(苏门答腊)、邑卢没国(缅甸)、谌离国等,来回两三年时间。”

“可惜,朝廷不重视这商船航行,今我朝连年征战,航线早已不再。”刘鑫感慨了一番,又接着说下去。

“如果从右北平右东走,会到达辽东,沿着辽东海岸,可到三韩之地,绕过三韩再往东,便是倭国,倭国由几个岛国组成,再穿过倭国往东的话,就是海洋深处,行至上万里……”

刘鑫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说对面也是块陆地。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等着他的答案。他很快就决定,这种事还是不说为好。

“哈哈哈哈,我博览群书,也只能知道到这里了,海洋深处到底有什么,我也是不知道。”

众人等得快入神,却得到这么一个答案,心中难免感到失望。

“你们可不要感到失望,你们想一下,海的对面有没有可能是与我们这边一样的陆地呢?如果是陆地的话,会不会有大山、河流、树木等,会不会有和我们一样的人呢?”

“如果有人,那他们会不会和我们长得一样呢?这世界上会不会存在和我们长相不一样的人呢?”

听了刘鑫这一番话,众人还真是对海洋对岸有了好奇心。

“大海深处,天气恶劣,有波涛汹涌,也有狂风暴雨,目前我等建造的船只若在这种天气中航行,只怕会掀翻。所以,我等船只难以在大海深处航行,甚至连直接去对面的辽东都要小心谨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造船技术也会越来越好,届时很有可能会制造出能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在海上航行数天甚至数月的船只,到那时我们便可以坐船到对岸看看一下对岸到底有什么?岂不妙哀?”

“那将军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能造出这样的船呢?”这时就连徐庶也对海洋对岸有了向往之心。

“这……”刘鑫打死都不会几百年后或一千年后这种话,因为那会断绝人的希望。

“我亦不知,但我相信,我等招揽优秀造船工匠,博采众长,不断改造我们的造船工艺和航海之术,可能十年八年,我们便能做到。”

“可是,就算我等到了对岸,又有什么用呢?难道只是为了满足我等的好奇心,看看对岸有没有人?”看来荀攸也有了好奇心,只是他更在意这么做是不是值得。

“我大汉之人,素来以天朝自居,以为我等乃天下的中心,此言谬也!公达,世界之大,非你我能够想像。”

“先汉商船南下绕岸远行,方知我朝之外的一些国度,他们的人长得怎么样,吃什么,其百姓有哪些习俗,与我等相比又如何?”

“在他们的世界里,必有一些我等奇缺之物,例如他们的粮食种下去收成五石、八石甚至十石,如果我等有此之粮,我大汉将无饿死之民。”

“又例如他们有优于我军的武器装备,若能为我军所用,我军战力便得以提升,这岂不是好事?”

“同样的,我朝的陶器、丝绸闻名天下,亦将可带过去,卖给那些国度之人,换回来的是真金白银,我朝则会大赚一笔。”

“等一下。”荀攸突然打断了刘鑫的话:“将军说那些国度有收成五石、八石或十石的粮食?”

这时代的粮食一般北方之地收成才两石左右,南方产量会高些,达到三石左右。荀攸自然很难想像这些颠覆他认知的问题。

“那是自然,试想我幽、冀两州粮食翻了两番,那百姓是不是个个都富得流油。”刘鑫不会告诉他,这是需要特定环境的,不是随便一种就有那么高的收成。

“不仅如此,那些国度还有一些我等从未见过的粮食或其他作物,亦是产量极高,我等也可以引进,对我大汉亦是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