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母没办法,只好暂时息了这心思。

周一上午,派出所的锦旗就送到了发改委,上面写着:舍身为人,正义使者。——西城区派出所。

与此同时,派出所也收到了一面锦旗:敬业正直,无愧标兵;优质服务,为民解忧。———一个为情所困的小女孩。

曲所长看到后,哑然失笑。

单位里的吴主任与有荣焉,没想到小孟虽然人不在,但还能为单位挣一面锦旗,真是给他长脸。

孟悠悠在馆里写小剧本时,看到吴主任发给她的表扬信息,高兴的直冒泡。

这还是她受舞剧的启发,觉得博物馆要是想一直火下去的话,只是单单做造型摆拍,没有内涵,也火不了多久。

要是中间能穿插一个个小情节,小故事,让文物有了活力、生命力,被赋予了某种个性,或者是拟人,那就有了延展性、可塑性。

她想的是花瓶两姐妹的故事,在雍正年间,工匠烧了两只不同颜色的瓷瓶,一只粉色的,一只青的。

她们长的釉质莹润,表面光洁,施釉较薄,尤有玻璃质感,故很得皇帝喜爱。

因为颜色不一,性格也不相同,她们经常因为皇帝更喜欢谁而生气吵架。

后来,波斯国使臣来京朝贡,送了许多稀罕物件过来,其中就有一块色彩鲜艳的地毯。

她们从未见过这样斑斓炫丽的花纹,便同时喜欢上了,要不说两姐妹长的相似,眼光也相似。

地毯是块中央空调,谁都喜欢他,谁跟他示好,他都不拒绝,两姐妹更是为了争一个男人大打出手。

这样,一直持续了一百三十年,地毯的归属仍然不属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后来,有一天,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那些人如强盗般烧抢劫掠,看上值钱的便打包带走,不管什么物品,全都一股脑的装一起。

其中,有一个英国士兵他掀起地上的大毯子,把那些瓷器、摆件毫不吝惜的丢地毯里。瓷瓶姐妹也不例外,她们身上的绒花被扯掉,也被塞进地毯里。

这竟然是这么多年间,她们距离地毯最近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可是地毯的怀抱一点也没有她们想象中的那么暖和。

由于士兵没有放好,小青滚了出去,落在了椅子底下,就这样逃过一劫。

而小粉跟着其他兄弟姐妹被迫踏上异国的轮船,经过了漫长而漆黑的路程,他们被随意的堆在了一个硕大的仓库里,这里还有许多从地方掠夺来的文物珍品。

二十多年后,他们被陆陆续续挑走,摆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里(33号馆)。

小红无数次的懊悔,她不该为一个花花男人,跟自己的姐姐反目成仇,这么多年姐妹俩之间的距离,隔了一片大西洋。

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相见,她心里惆怅万分,而那块地毯在完成了他的包装使命之后,便被丢之一旁。

又过去一百六十多年,这天,有两个穿汉服的女孩来到英国博物馆,看到了玻璃柜里的她。其中一个兴奋的说道,“我们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也看到了个一模一样的,只不过颜色不一样。”

说着她打开相册,找到了那张图片,青色的釉面,白色的瓶里。

是姐姐!它惊叫出声。

故事写到这里,孟悠悠停了笔,这是第一季。

她兴冲冲的拿给馆长看,馆长时而舒笑,时而皱眉,后面眼眶又红了。

“哎!”

孟悠悠有些忐忑,是不是她写的不好,格局写小了?

陈馆长摘下眼镜,拭去眼角的泪。

“写的很好,以小见大,后面的故事呢?”

“还没写完,这只是我的初稿,后面我会写这件文物以捐赠的方式送回了祖国,中间会加些小波折。”

陈馆长眼睛一动不动,像是在思索着。

许久之后,他才感慨道:“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让文物回家,让历史完整,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小孟,这次的短剧就交给你来制作了,至于去英国拍摄的话,我会为你们办好出国证件和护照。”

孟悠悠亦端正态度,“谢谢馆长信任,我一定不负所托,完成使命。”

为了让这次的剧情有影响力,孟悠悠邀请了两名大流量网红来拍摄:一名是在国内专门复刻古法手工艺品的女孩,像织布、做印泥、刺绣、酿醋、制作陶器等,都手到擒来,她粉丝多,还是非遗传人,由她出演小青再合适不过了。

另一位是在英国当地很有名的网红,她长的娇俏可爱,很适合演小粉。至于地毯男主她还在考虑当中,既然是波斯国进贡的,那就不能选汉族人。

要有异域风情,鼻高目深,还要有双多情的眼眸,或许可以考虑在英国挑选,也不拘泥哪个国家的。

班子很快便组建好了,孟悠悠带着团队去了英国,他们先拍后半部分,等回国后,再拍前半部分。

中间穿插着很多情节,要多人在一起拍摄,所以,孟悠悠索性把第二季的内容,也拍了一部分,省的以后再跑一趟。

地毯男主的话,他们在街上拣了个意大利人,帅到惊为天人,连他们团队里最挑剔的钟姐都没有二话。

团队还租了个大场地和许多戏服,室内外的场景都可以演出来,再加上后期制作,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们跑了三回博物馆,才把所需的题材拍摄完,晚上在酒店又加班加点的剪辑出来。

忙忙碌碌一周,他们才人困马乏的回了国。

歇了半天,他们又打起精神拍摄前半部分,这里的好拍,大部分都是室内的场景,只是对话和人物多了些。

五天之后,他们拍摄完毕,内容也剪辑好了,在国内效率更快,毕竟人手充足。

经过陈馆长和文旅局审查后,没有违规的镜头,他们这才把短片的第一季发在了官网上。有文旅局站台,和官方给流量,很快便冲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