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初刚建国根基不稳,嫁公主无疑是拉拢功臣门阀的最佳选择。

房玄龄位极人臣,二儿子迎娶公主对房家也百利无一害,这时起,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命运已不由自己掌握了。

手握重权的驸马是皇帝老丈人不想看到的,他们两人的命运就只能是富贵闲人。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只叹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房遗直并没有立刻面圣揭发房遗爱。

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许敬宗还是在政事堂听到了一些风声,他赶紧禀报了皇帝。

哼!来的好!

许敬宗的印象里,皇帝不该这么镇定,许朗坐的稳如泰山。

难道他早就知道了?

可他为什么会知道?

自己可是花费了大价钱,浪费了许多精力才得到的消息。

隐约之中,许敬宗好像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九五至尊。

“把李多祚叫过来!”

许敬宗还在愣神,瑞安已经领命跑了出去。

许朗说道:“许大人,还有什么事吗?”

皇帝的语气中透露着杀意,李多祚是谁许敬宗自然知道,他手下可都是禁军啊。

出动禁军!

莫非皇帝又要大开杀戒!

许敬宗一阵腿软,全身发抖,他自然知道皇帝的雷霆手段。

可那些都是皇族啊!

“许大人?”

许敬宗终于回过神来。

“没,没有,臣告退!”

许朗来到禁军的大营,李多祚也跟在身后。

他看着周围整齐的士兵,心中隐隐感觉有大事发生。

李多祚道:“圣上,这里纷乱嘈杂,圣上还是快快回宫吧!臣自当在这里待命。”

李多祚倒是表现的很忠心,但是谁也无法确保他不会告密。

“无妨。”许朗看着源源不断列队的禁军。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收到朕巡视禁军的消息。

站在点将台上看过去,黑压压的一大片,就像快速汇集的洪流。

军官们大声的喊着,呵斥着士兵。

像禁军这样的精锐部队,集合起来是非常快的。

贞观时代的禁军主要为北衙七营和玄武左右屯营,左右屯营的兵士又叫“飞骑”,又在这个基础上,挑选出骁勇善骑者,担任皇帝的贴身护卫,美其名曰“百骑”。

高宗时代按照南衙十六卫的规格开始建设北衙禁军,第一、建立左右羽林军,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这便是左右羽林军的来历。

第二、建立左右龙武军。左右龙武军就有说法了,它是以“百骑”(皇帝贴身护卫)为基础建立起来。

李多祚作为新任的北衙禁军首领可谓是非常称职了。

许朗看着这些手拿冷兵器洪流般的禁军士兵,再次感受到古代战场那种压抑的气息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

大唐对外的战争投入的兵力远远比禁军要更多,战场上随处都可以见到惨绝人寰的厮杀,那是何种的震撼,残忍。

对于许朗来说,禁军只是开始而已。

对于一个失业大学生来说,来到这个时代,是残忍的。

他的心态也逐渐的开始慢慢变化。

冷兵器时代要面对的是面对面的厮杀,这样的战争也能锻炼出一个人钢铁般的意志。

比起刚来到这里,看到程咬金所带的军队,他已经淡定了许多。

“李大人,你以为他们会以谁来领兵?”

李多祚不做迟疑说道:“薛万彻!”

“嗯,对,定是他了。”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猛将,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对战窦建德,率领一百人左右的敢死队搞突然袭击,最终使得窦军败逃,兄弟俩立下斩首一千余级的辉煌战功。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薛万彻只带了两千人就挡住了他们。

再后来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

这样的猛将能将当然是领兵之才。

既然他们执意要反,那就以暴制暴。

荆王李元景首先得到消息,匆忙找来了薛万彻。

“驸马,现在李治正在禁军巡视,恐怕已有了准备,我们应该怎么办?”

薛万彻也搞不明白皇帝现在巡视禁军到底是何用意,自己几个人对这件事一直以来守口如瓶,莫非他心中早已忌惮了朝臣?

李元景说道:“那禁军新上任的头领是李多祚,据说如今的禁军已经今非昔比了。”

“荆王殿下莫慌,恐怕这皇帝只是再演一出戏给所有人看。”

“这话怎么说?”

“荆王仔细想一想,如今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元景眼中冒出鄙夷:“装疯卖傻,性格软弱和优柔寡断,贪图安逸,这样的皇帝对我们来说,是绝佳的机会。”

“禁军虽然号称精锐,却缺乏作战能力,即便是李多祚亲率,在我的面前也不堪一击。”

“不堪一击?驸马,禁军可是精锐,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殿下,禁军自立国以来少有出动,想必早已经懈怠了,可我的士兵远赴塞外作战,且连战连胜,自然可以以一当百。”

李元景似乎明白了薛万彻的话,他说道:“你是说,皇帝去巡视禁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是他内心惶恐所致?”

“正是!”

“可是他即位以来杀了文官之首,这难道不能说明什么吗?”

随薛万彻一起来的柴令武立刻说道:“荆王殿下,这更好解释。

长孙无忌权势滔天,他掌握了所有的军政大权,如果放任下去,岂不是皇位随时会丢?杀了他,正印证了皇帝心中的惶恐不安而已。”

许朗万万也想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被他们这样解释,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

他们的思维方向还停留在皇帝是李治的基础上,李治在李承乾和李泰争夺皇位时期,表现的太过软弱。

甚至李世民都认为他只能以孝坐天下,这才给他留下了这么多的辅政大臣。

“这么说本王倒是放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