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走进唐朝 > 第665章 辽东郡王(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玄锡想都不想的反对道:“不行,李烨何德何能可以封赏辽东郡王”。

高太后笑了,开心的笑了,这个孙子真是傻的可爱,一点权谋之术都不懂,难怪让窦氏家族轻易的执掌了朝政。大玄锡这样做不仅把自己的权力架空,而且把自己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政治这东西玩的就是一个平衡,谁强就打击谁,永远只有皇家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永远将自己处于裁判员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皇权永远也不会错。

高太后讨厌荣贵妃,更讨厌窦家在朝堂一家独大的局面,可是现在整个朝堂上找不出来一个可以与窦家相抗衡的家族势力,高家已经没有什么有魄力的人物,乌家出了一个皇后,也没有崛起,现在高太后把最后的希望锁定在李烨的身上。

看见大玄锡急不可待的跳出来反对,高太后并不着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看着兵部侍郎李辰江道:“李侍郎,如今我国在北方边疆陈兵十万,又在契丹边疆部署兵力十万,虽然现在新罗国内部局势紧张,我国在新罗边境上也有四五万人马,这样算下来国内的兵马应该不足十万吧”。

李辰江不知道高太后是什么意思,只好回答道:“太后所言不假”。

高太后又看看户部侍郎张昌震道:“张侍郎掌管户部,不知对辽东用兵六万,渤海国上下能支撑过久”。

打仗打的是钱粮,虽然草原民族没有发粮饷一说,但是渤海国却自诩礼仪之邦,对外用兵还是要准备一些粮草,所以高太后的问题并没有什么错误。张昌震咬牙回答道:“回太后,这几年,年年遭遇白灾,又要支持北方作战,西部、东部边境较为平稳,所用粮草不多,如果各州县能将赋税交齐的话,支持六万大军三个月左右的征战还是不成问题的”。

张昌震实在不好意思说户部仓库已经跑老鼠了,不要说支持三个月的征战就是三天也支持不下去,不然窦天问也不会一路烧杀抢劫,到最后因为没有粮草与李烨仓促决战。其实,现在渤海国的情况跟大唐差不过,李儇贪图享乐、田令孜卖官鬻爵,在渤海国大玄锡宠爱荣贵妃,赏赐窦家财物如流水一般,国库早就见底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是李烨横空出世的话,渤海国也只有四五十年的国祚,随着辽东的崛起、大唐的覆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渤海国上下争权夺利、百姓民不聊生,发动一场战争已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只会加速渤海国的灭亡速度。

现在渤海国的危机高太后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是李烨让高太后看见了希望,希望借李烨的势力来制约窦家,重振高家在朝堂上的威望。这样的机会高太后不可能放过,高太后的想法现在还不能说明:“陛下,如今李烨占领了辽东半岛,已经是辽东之王,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都无法改变。辽东半岛本来就是唐国的土地,只是近百年来唐国一直无暇顾及,让奚人羁縻而已,如今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向唐国请封,如果唐国默认了李烨的辽东郡王,辽东半岛以后就是渤海国的领土,即使唐国不同意这件事情,李烨在唐国也待不下去,辽东半岛仍然就渤海国的领土,陛下以为如何”。

高太后的计谋不可谓不毒,一石数鸟计谋,让唐国永远失去辽东半岛,承认了李烨的地位,辽东半岛便名正言顺的纳入渤海国。如果唐国不承认李烨的郡王身份,就意味着将李烨彻底的抛弃,到时候李烨只有依靠渤海国实行对辽东半岛的统治,辽东半岛还是掌握在渤海国皇家的手中。此计妙就妙在渤海国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占领辽东半岛,将李烨逼到绝境上,最后高太后再向李烨抛出橄榄枝,不由得李烨不向高太后示好。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官员,那一个不是人精,高太后的话并不深奥,只要稍加品味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左禁军都尉高鸣见姐姐高太后已经表明了态度,连忙摇旗呐喊道:“太后言之有理,既然李烨也是皇家血脉,理应加封辽东郡王,如此不仅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可以拉拢李烨,不管唐国愿不愿意,只要李烨的身份在唐国公开,李烨就无法在唐国立足,最后只能求助于渤海国庇护,渤海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得到辽东半岛,臣为渤海国贺、为太后贺、为陛下贺”。

高鸣把太后摆在大玄锡前面,就是要突出高太后的重要性,让大玄锡不要小瞧了高家,这点小心事让大玄锡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哼哼道:“此事事关重大,需要朝中众位大臣共同商议”。李烨是不是皇家血脉是一回事,给李烨加封辽东郡王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一个是家事,一个国事,大玄锡希望支持自己的大臣能站出来反驳高太后的意思。

可是大玄锡想错了,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相比李烨是不是皇室血脉,封不封李烨为辽东郡王可就是国家大事情,因为李烨现在已经是皇亲国戚,对辽东半岛动武已经不可能,既然不可能,封不封李烨为辽东郡王就显得十分扎眼了。这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一旦李烨身份泄漏,渤海国不给李烨加封,两方势必水火不容,这件事情大臣们谁都不愿意担当责任。

无缘无故的给渤海国竖立一个强敌,这是不智;不承认李烨皇家血脉,这是不孝;对辽东半岛发动战争造成皇室血脉分离,这是不仁,不智、不孝、不仁的罪名让谁都不敢站场立场。窦家最不希望与李烨苟合,但是这时候也不得不闭上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好像一开始气势汹汹攻打辽东半岛的话,根本不是窦福和提出来的。

朝堂压抑的气氛让康信实在看不下去,这件事情早已经超出了个人、皇家的范畴,已经上升到渤海国的国策,影响到渤海国的安全。康信启奏道:“臣以为应该给李烨加封辽东郡王,向唐国通告此事,并诏告天下,臣为陛下万年基业贺”。

见礼部侍郎康信表态了,一些大臣也跟着表示同意加封李烨为辽东郡王,这些不过就是一个虚名,渤海国并不会因此损失什么,反而能够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如果这一点都看不出来的话,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们真的是可以回家卖红薯了。

事情当然不会像表面见到一样怎么简单,要说这些大臣对李烨有什么好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说道拍马屁站队也不现实,不过有些官员还是看出高太后的想法,既然高太后准备用李烨牵制窦家,也就是说高太后准备对窦家下手了,至少有一些被窦家打压的官员看见了希望。

朝堂上的孤臣也好,直臣也罢最终都要选择自己的立场,之所以现在不选择,是因为诱惑和利益还没有大到心动的地步,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待价而沽是这些宦海沉浮人精的一种策略。

大玄锡很想让窦福和跳出来反对加封李烨,这种事情不可能自己赤膊上阵,只好有窦家和支持窦家的官员来做。可是窦福和现在怎么好反对这件事情,这本来就是两边不讨好的事情,要是窦家明目张胆的反对,窦家以后的名声就全毁了,这也是高太后乐于见到的结果。

见大玄锡的眼光总是在自己的身上打转,支持窦家的官员也希望窦福和能在这件事情上表态,窦福和被逼无奈道:“陛下,既然李烨是皇亲国戚,加封郡王也未尝不可,但是封地一事还需斟酌,不如等此事奏明唐国之后,等李烨入朝后再行商量,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加封郡王一事已经避无可避,但是封李烨什么郡王,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却不能让李烨在辽东半岛上做大,对窦家产生威胁。只要李烨到了渤海国,如果可能的话,将李烨豢养起来,这是最好的结果。实在不行,也要把李烨调离辽东半岛,封到其他地方,比如与北方的靺鞨人作战,都是不错的办法,不过这些话在朝堂上不好说。

大玄锡对于窦福和这样的表态表示愤怒,没有想到窦福和也同意加封李烨为郡王,当大玄锡看见窦福和意味深长的眼神,大玄锡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既然众位爱卿都加封李烨为郡王没有异议,康侍郎,这件事情就交给礼部去操办,先通知唐国此事,等李烨入朝后再行加官之礼,退朝……”。

大玄锡不愿意在这件事情再纠缠下去,也想回宫后问问窦福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为什么不反对李烨加封郡王。整个事情来的太突然,大玄锡有点来不及招架,整件事情都是高太后一手策划好的,自己也要准备好对策反击。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一场更大的风暴在酝酿之中,鹿死谁手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