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走进唐朝 > 第885章 神奇的种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看重gdp的结果,必然会最后导致官员的弄虚作假,当然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作为衡量官员能力的指标,这点李烨比谁都清楚,更加知道其中的危险。

敬翔已经看出这一点,只是陷于问题还没有爆发,不清楚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能预感到这件事情好像有问题。

李烨拿出一份旧报表递给敬翔道:“敬兄,这些是新城五年来的经济报表图,里面包含着经济增长情况,还有人口数量的变化、新城百姓的收入、物价水平、贸易总量等等参数,你看看能发现什么”。

从新城建立一开始,李烨就在统计新城的各项数据,将来作为各地官员的执政衡量依据,外人是不可能知晓的。

虽然李烨向敬翔灌输了一年多的经济理论知识,但是李烨这种没有系统性的讲解,对于刚刚入门的敬翔来说,李烨跳跃性的知识灌输还是很难被敬翔消化和理解,好在敬翔的接受能力超强,才勉强明白李烨为什么用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官员的业绩水平。

敬翔已经能够看懂一张简单的数据分析图表,但是看着一张用各种颜色绘制的综合统计曲线图,还是很难从中间找出必要的连续和有用的信息。

李烨指着图表上的红线和黑线道:“红线代表着人口数量的变化,黑线代表着新城的税收多少的变化,这两条线变化的曲率这几年基本相同,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增长和税收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尤其是新城前三年的变化完全一模一样,可以完全的吻合”。

“可是我们再看人口数量的增长到了第四年、第五年,就开始停滞不前了,这说明新城的人口已经暂时达到了一个饱和状态,出现这样的原因是怎么发生的呢”

李烨把手指移到了代表土地的黄线上道:“敬兄,你看这条土地线,一个城市可以利用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城市有大小,可利用的土地也是有大小的,土地产出的粮食数量也有一个定数,也就限制了人口数量的膨胀,除非这个城市从外面大量的购买粮食,否则供养的人口也就有了定数”。

古代城市人口的流动性非常的小,不像后世一个城市一千万人口,流动人口也能达到一千万以上,这在运输极其落后的古代是无法想像的。就好比唐代长安和洛阳帝都之争,争论的焦点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周边的粮食是否能够满足帝都几百万人口的需要,武则天为什么要把帝都从长安搬到洛阳,就是因为在唐高宗期间,发生了多次关中粮食危机,才让武则天最后下定决心迁都洛阳。

新城的人口在达到三十五万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瓶颈,虽然现在每年的人口还在以一定数量的增加,但是已经不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我们不妨计算一下新城的土地耕种面积,到去年底,新城种植粮食的土地达到了三十万亩,按照每亩二石的产量,可以生产六十万石的粮食,而每一个人一年需要消耗二到三石的粮食,也就是说,在没有其他的粮食供应的情况下,新城可以供养三十万的人口”

“如今新城的人口已经接近四十万,而且这个数量还会继续缓慢的增长中,执政的官员应该怎么做呢?”

敬翔马上道:“从其他地方进口粮食”,洛阳和长安就是这么做的,敬翔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这个。

“错了,新城多进口二十万石的粮食,其他地方就要少二十万石的粮食,这并不能解决因为人口增加的需要,而且粮食在运输途中也会大量的被消耗,这不是解决人口增加的必然办法。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城市自身的粮食供给情况,首先要提高土地的亩产量,敬兄你看新城的数据,土地还是三十万亩,但是粮食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万石,这可以保证四十万人口的粮食供应,这只是开始……”

李烨兴奋的握紧了拳头道:“新城和辽东半岛的试验田中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四石,只要我们大力的推广这项技术,在现有的土地拥有情况下,我们可以多养活超过一倍的人口,敬兄你想想这是多大的功劳和荣耀”。

敬翔颤抖的嘴唇哆嗦着道:“亩产四石,这怎么可能呢”。

李烨笑着拍着敬翔的肩膀道:“亩产四石只是开始,就是五石也是有希望的,在江南,就算亩产只有四石,一年俩熟的地方亩产就能达到八石,再往南那里的气候可以一年三熟,一年就是亩产十二石,想想这些粮食运到北方,可以养活多少人,北方还出现饥荒,还会有饿殍遍野的事情发生吗”。

李烨带着诱惑的口吻继续道:“在我们的大洋对岸的土地上,有一种叫做红薯和玉米的作物,就算种植在北方,也可以一年亩产十几石,而且可以种植在沙地、坡地和贫瘠的土地上,敬兄你说我们是不是不用再担心粮食的问题”。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江南一年俩熟的水稻知道,还有一年三熟的地方,怎么可能呢?有一年亩产十几石的作物存在,这……”,敬翔抬起疑惑的目光死死的盯着李烨,希望能看见李烨开玩笑的神情,可是让敬翔失望了,李烨的脸上带着坚定和自信的表情,根本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郡王殿下说的这种作物真的存在,为什么世间的人从未提起过”。

李烨叹了一口气,想起后世所谓的乾隆盛世,狗屁,那是建立在红薯和玉米虚假的繁荣之上,如果玉米和红薯出现在明代中晚期,生活在野蛮之地的清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入住中原,更不会有清朝一说了。

“红薯和玉米真的存在,不过那里和大唐相隔万里之遥,中间相隔着茫茫的大海,以我们现在的航海技术还无法跨域这片大洋。不过某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

李烨的话还没有说完,敬翔便一把抓住李烨的胳膊道:“郡王殿下说的可是真的,还有另外一条道路通往那里,某这就率领一支船队,为郡王殿下去大海的另一边娶回红薯和玉米的种子,让大唐的百姓永远没有后顾之忧,就算某死在寻找红薯、玉米的道路上,也心甘情愿”。

敬翔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是激动的心情还是抓的李烨胳膊很疼,“敬兄不要激动,听某慢慢的跟你说”,李烨把敬翔摁到椅子上,揉揉被敬翔捏红的胳膊道:“敬兄应该记得某派人前往库页岛的事情吧”。

敬翔点点头,当时李烨只是说要与北方的黑水靺鞨人取得联系,难道李烨还有另外的打算不成,“郡王殿下,是不是想一直向北探寻一条通往大海对岸的航道”。

李烨笑了,敬翔反应很快,什么事情一点就通,“既然我们现在还不具备横渡大洋的条件,为什么不能绕过大洋,从另外的一条航线到达大洋的对岸呢?某准备用二三年的时间把这条航线勘探出来,然后派一支船队前往大洋的对岸,娶回红薯和玉米的种子,让大唐的子民不再为粮食担忧”。

“不行,太晚了”,敬翔激动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能再等了,就算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但是这条航线一定要马上勘探出来,某愿意为郡王殿下去勘探这条航线”,敬翔一分钟都不想等了,一想到大唐还有几千万百姓没有东西吃,敬翔就不可能等李烨一步步去慢慢的探索。在敬翔看来,只要李烨说的都是真的,死几百、上千人根本就不是问题,为了几千万百姓,死再多的人都是值得的。

李烨有些后悔跟敬翔说这些话了,自己不过就是想表达亩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想举例说明一下提高亩产的办法和可能性,完全没有想到敬翔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敬兄不要着急,跨域大洋和从北面勘探一条新航线同样困难重重,如果没有万全的计划,根本不可能达到大洋的对岸”,李烨比谁都清楚,在这个时代进行跨海航行的危险性,这绝对是在用人的性命去填,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所以李烨非常小心谨慎,没有想到敬翔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郡王殿下,如果什么事情都万无一失,那天底下还有变数可言吗?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某也要去试试,只要郡王殿下说的这种作物真的存在就足够了,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四次,一直到从大洋的对岸取回红薯和玉米的种子,只要郡王殿下一声命令,就会有无数人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为郡王殿下娶回红薯和玉米的种子”

李烨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一旦让敬翔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跨海东渡寻找红薯、玉米种子的事情,就算被敲定下来了。如果这件事情传扬出来,李烨相信敬翔的话,会有无数的人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这次远航,会有无数的人义无反顾的踏上这条未知的航线,去取回传说中的神奇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