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晟春秋 > 第490话 大宋内部的分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便是由于种种原因的掣肘,当大梁这边的朝议结束之后的数日,梁清衡所安排的大梁特使进入大宋境内并向大宋准备通报了北齐此时所遭遇的危急时刻的时候,大宋这边依旧没有任何其他动作,而是一边继续积极备战,另外一边也在因为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不同的意见而在朝堂之上出现了激烈的辩论……

大宋内部出现的意见有很多,可是如此众多的意见还是分成主要的两派!

其中的一派的大臣的意见是较为保守的保守派,他们的主张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大宋作为这天下诸国的其中一国,便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天下所公认的规矩!

也就是说,在这一派的大臣的眼里,只要北齐方面不主动向大宋求救的话,大宋便一兵一卒都不能随意调拨前往北齐的领地之中,以免因此引起国际纠纷!

而另一派的意见则是较为积极的激进派,他们认为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根据可靠情报来说,当下北齐所面临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严峻且危险的!即便是现在出兵都可以说并非是出兵的最佳时机了!倘若死守规矩而不敢出兵的话,那么说不定大宋这边还等不着北齐的求援,北齐便已经灭亡了!

两派人马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理,一时僵持不下也难以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而这时候,作为整个朝堂的决策者,唯一可以决定接下来大宋应当怎么走的大宋大君赵忠信的意见,便显得相当重要了!

当双方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论战而得不到一个结论了之后,赵忠信终于站了出来对着众人说道:“行了行了!诸位的意见都很有参考价值,也都很有道理!这个我听了诸位如此久的论述后,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当赵忠信站出来说出了这番话后,众人立即停止了双方的激烈辩论,整个刚才原本还充满火药味的朝堂之上瞬间戛然而止,所有人纷纷都将视线转向了殿上的赵忠信,并齐嗖嗖地向他行了一礼,似乎在等待赵忠信的训示!

赵忠信见众人已然停止了争吵,便对众人道:“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诸位说得道理都不错!不过首先我大宋是当今的天下大国,理应遵守天下规矩,更何况我们与北齐本身就有姻亲关系,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倘若此次北齐有自己的考虑而没有向我大宋求援的话,我们贸然带着军队进入他国境内的话,恐有不妥!”

赵忠信说到这里,他所释放的信号已然相当明显,不过在说完这一段话后,他的话锋又一转,对着众人说道:“不过,只是一味被动地等待北齐那边的消息也确实并非我大宋应当有的态度!这样!立刻传书给在北境的半竹先生,让他尽快将与大秦停战事宜处理完毕,并将北境军带回五万回到国都!

而我们这边也准备好足够的军队进入与北齐之间的国界线附近伺机而动!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该派谁前往边境镇守呢?”

“大君上!在下愿往……”

“大君上!在下也愿往……”

“大君上!”

“大君上……”

……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表示愿意前往前线的重臣是越来越多,最后所有人都纷纷举起了手,其踊跃之势甚至让赵忠信都有些后悔自己竟然提出了这么一个愚蠢的问题!

就在赵忠信还正在头疼的时候,殿外突然传出了一个卫士通传的声音:“叶家家主叶盛清大人到!”

叶盛清的突然出现,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人们纷纷侧目,原本还是一片吵杂的朝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清楚,原本应当镇守在卞梁之地的西面之盾,在经过几次调任后,为何会突然重返国都出现在这朝堂之上!

不过对于一些熟识主家做法的重臣来说,事情恐怕是要更加复杂了!

要说卞梁之地原本确实是大宋防范大梁入侵的最重要屏障没错!但是这些年随着大宋的国力不断增强,再加上大梁的实力不断地因为各种原因萎缩了下去,此消彼长之下,再加上大梁这些年与大宋的关系越发由略带敌对性质转向平起平坐的盟友方向发展!事实上卞梁之地由叶家镇守的必要性已经没有大宋统一之初那么迫切了!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大宋国内的新法,各家家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地就任的原则,叶家这些年分别在大宋的各地任守之事本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此时北齐那边出了如此大的事情之后,而此时原本应当还在北境之地与大秦对峙的叶家诸将却突然出现在这国都,这难道是一个巧合吗?恐怕稍微带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如此去想!

作为距离北齐最近,与北齐边境接壤最多的大宋国土——唐晟,其现任的守将镇守北齐边境显然是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因为这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好说的!

因此,当叶盛清突然出现在现场的瞬间,所有人不由得细细品味了方才赵忠信的问题,似乎终于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意涵!

没有错!当叶家诸将出现在现场的这一刻,所有的问题便已经不再是问题了!而叶家诸将都已经在国都这边了,那边说明叶家各部的军队也肯定一并都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入唐晟之地协助叶家在大宋与北齐的边境做好一切必要准备!

原本唐晟就有五万驻兵,再加上叶家带回来的部队,保守估计大宋在唐晟此时部署的兵力少说都有六七万以上!而如果再加上国都主家这边再极限抽调兵力给唐晟前线的话,大宋军在边境的驻军则至少将在十万以上!

以目前大宋军的战斗力来看的话,如此庞大规模的兵力即便是正面扛住一个天下大国的全面进攻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更何况是对付区区一支南齐军?

到了现在,众人似乎又对方才赵忠信所说的两手准备有了十分具体的概念,也不由得为赵忠信又再次超前部署而感到由衷的钦佩!所有人到了这个时候,不约而同地齐声道:“大君上英明!”

“诸位……这是……”众人的反应显然是赵忠信所没想到的,以至于赵忠信不由得有些错愕道。

“大君上,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叶盛清笑道:“方才诸位的讨论在下已经在殿外都听到了!在下本还在想说本来不是让我们带兵配合北境才陈忠正大人对付大秦呢嘛,怎么咱们与大秦的战事才刚刚告一段落,大君上便迫不及待地召唤在下回到这国都之内!却原来是北齐那边出事了!”

听了叶盛清的话,赵忠信只得无奈地笑道:“的确!我将盛清大人临时从北境前线抽调回来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以防万一的打算!不过倒有一件事实在是让我十分在意……”

“哦?”叶盛清有些疑惑地问道,在他看来,这世界上应当是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让赵忠信感到棘手头疼的,可赵忠信脸上的表情却是无论如何也装不出来的!

“此番我们得悉南齐有小动作的时候,出于我们与北齐之间的姻亲关系,此事我们实际上是有事先提醒北齐方面提前做好防范的!”赵忠信依旧有些疑惑地说道。

“这么说的话……北齐理应已经做好了提前防范才对呀!”叶盛清似乎想通了什么事情一般,不由得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因此到现在这个时候北齐都还未派使者前来求援,大君上才会如此胸有成竹呀!原来大君上早有安排,在下实在佩服!”

听到叶盛清的话,结合方才赵忠信所说的事情,现场的众臣们也似乎都想明白了为何赵忠信会为大宋出兵北齐之事如此谨慎小心!毕竟倘若北齐果真事先有所准备,那么他们现在在国内所做的一切都极有可能是北齐那边的部署!如果大宋这边贸然出兵,那么的确会出现方才殿上的保守派的论述里一般的事情,使得大宋好心反而办了坏事,甚至导致大宋的国际声誉受损!

想到这里,众臣不由得再次向赵忠信行了一礼,表示他们内心之中对赵忠信的钦佩……

不过,对于众臣的表现,赵忠信这边却是丝毫没有任何在意,他在意的倒是叶盛清所述之事:“不是!现在的问题并不在这里!一开始我也是以为北齐应当有自己的部署,可是接下来当南齐真正出手的时候,北齐方面却是败得如此之快,快得连我都没想到,南齐军竟然能够在北齐军事先有所防范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将大军推到了子野城以北的位置!难道这不值得让我们感到奇怪吗?”

赵忠信此言一出,众人立即陷入沉思!所有人无不在思考赵忠信所说的这个问题,也都渐渐感觉到了此事当中确实是有些蹊跷!

“原来如此!不过请恕在下斗胆直言,北齐国内高手如云,文有如姜清续大人那般的国士,武有如姜晴平大人那般的猛将!以南齐那般的国力绝不敢轻易侵犯北齐,这次南齐出兵您说没有其背后的大武支持,打死在下都不会相信!

此次兴许是大武军介入的力量太大,北齐军一时间抵挡不住,因而故意利用国内战略纵深诱敌深入再伺机反击吧?”叶盛清猜测道。

“嗯!不得不说也有这样的可能!”赵忠信点头赞同道:“不过……我们此番提前做好一切准备以防万一还是不会错的!另外一件事便是今日刚刚发生的,许久没有与我大宋接触的大梁那边突然遣使前来我大宋,向我们通报了北齐被南齐入侵的消息!而后特使又向我们偷偷透露了一个消息……”

“嗯?什么消息?”叶盛清有些好奇地问道,而显然其他人也有相同的疑问,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赵忠信这边……

“此次北齐被南齐入侵,大梁也同样没有出兵!他们此番的态度好像是就要由我大宋这边出面前往支援北齐那边!”赵忠信有些疑惑地说道:“大梁与北齐本就互相有着军事通行权的协议,照理说大梁完全没有如我大宋一般的顾忌,在此时北齐受到南齐的攻击的时候,他们理应能够向北齐出兵的,可是他们并没有出兵,这是为什么呢?”

说着,赵忠信仿佛是陷入了一阵沉思!这时候,下面的叶盛清立刻站出来对着赵忠信道:“大君上,您还是别多虑了!兴许北齐的情况确实并没有我们外界想象中的那么严峻,否则大梁理应会早我们一步出手的!即便不出重兵将南齐军打退,那至少也要先将他们拖住再向我们大宋求兵吧?”

叶盛清这一番话,似乎将大梁这边的反常举动进行了一系列合理的解释,赵忠信一时间也并没有办法找出这其中的逻辑究竟是有哪里不对劲的地方,再加上大宋这边确实并没有做好应对北齐方面战事的准备,赵忠信心里头也便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样的解释!

于是,赵忠信稍稍叹了口气后,对着众人道:“或许确实是我多虑了!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方才所确定的事情都是当下必须要做的!盛清大人,此番就辛苦您了!”

“哪里!哪里!大君上言重了!”叶盛清向赵忠信行了一礼后道。

而后,这一天的朝议所议论的便是一些关于大宋国内的一些琐事,有些问题甚至不用赵忠信亲自过问,众臣们自己经过一番谈论也便都得出了解决方案,因此赵忠信也便没有花太多心思在朝议之上,而是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他方才分析大梁方面向他透露的情报,希望能从中找到他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异样的地方!

很可惜,每当赵忠信稍稍有些头绪的时候,便都会让朝堂上的议论给打断,一直到散朝之后,赵忠信也仍未想出这其中究竟有何不对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