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十六章 节 言羽之绝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言羽一直都记得,小时候最贵的酒,五粮液也才2.9元一瓶,物价真低啊。w w. vm)

随着慢慢长大,言羽已经有了金钱和理财意识,很小就学会了倒买倒卖,交易赚钱。

在家里,爸爸妈妈也给了言羽和妹妹挣钱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拿奖学金,言羽因为成绩好,拿得很多,而妹妹成绩稍差一些,爸爸妈妈也调整了目标,同样有目标奖励和进步奖励等。

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天道酬勤,多劳多得,只要多做家务,都可以挣钱,这方面就是妹妹的长项了,各种家务都很擅长,得到奖励后也越发地积极了。

不过总体来看,言羽觉得,的确如谚语所说:

“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冲沙。”

因为攒钱不易,所以也愈发珍惜。

上了高中,学习压力烦重,老师管得很严格,但是总感觉少了很多耐心和爱心。

这时候的言羽,已经开始后悔以前小学初中的时候,爸爸给的有些东西让他送给老师表达心意的,他当时并没有送给郑老师、燕老师,而是自己买了音乐贺卡或者自己用心亲手做一些礼物送给老师,而把爸爸给的东西都偷偷吃了卖了什么的。

因为言羽已经意识到了,人生启蒙之初,如果有一位好的老师,能在小朋友的心里种下一些善的种子,比如文学和艺术,就足可以照亮他一生,让他们在未来一生的生活之中,都增添很多美好的乐趣。

其实老师和父母一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老师总是说不要送这些东西,只送一张卡片足以,但实际上老师给学生们这种人生的礼物,这种最美好的心灵的馈赠,其实是再多的物质回报也无法报答的。

而高中同学里,也有一位叫阿汪的,也是和言羽一样,因为家里穷苦,每次妈妈买了好东西让他送给老师,他都觉得不值,心想自己家都那么穷了,还要买那么贵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又不缺这些还有其它好多同学送呢,于是就偷偷地把好东西都自己吃了或者和朋友一起吃了。

高中里,仍有很多朋友,虽然成绩很差,但是其实学识很渊博,和他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奇妙的东西,生活会更加有乐趣。

比如有一位叫王珏的同学,因为名字的‘珏’有点儿谐音,大家都叫他“脚板”。言羽觉得‘珏’字含玉,这么精致典雅的一字,竟然和臭脚板这样的外号挂钩,实在可惜了。

王珏虽然有点儿笨,学习成绩很差,但是他很爱学习,有各种新鲜事物他都愿意很用心地去学,虽然学得慢,但是总能慢慢地都学会了。

王珏常说,“技多不压身”,多学习总是好的,未来不管走到哪儿,总可以有一技傍身。

言羽觉得他说得很对。

有一点言羽和王珏很像,都有点儿笨。比如他们俩都搞不懂,为什么女同学们玩的跳皮筋,唱的那些歌怎么数字总是不连贯没道理。

比如“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言羽觉得那些数字都是胡乱喊的,没啥道理。很多女同学都认为言羽太傻太较真了,管它什么数理,只要喊着顺口不就行了?

良师益友,都是人生中另一扇窗户。

言羽一直很喜欢诗词,也从朋友那里学到很多。

比如有一句好诗,是言羽从马猴阿望那里学来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而马猴却是从禁书《金瓶梅》中第四回中读到的:

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

马猴以为此句极佳,特别是“照沟渠”三字,以为妙绝,经常有事没事引用它,来表达自己对别人很好结果受到冷遇时的感受。他觉得同样的意思,古人这句诗,可比现代人常说的俗语“热脸贴上冷屁股”雅致多了。

随着读的书多了,言羽也慢慢发现,除了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等类似的诗句以外,其实这句诗在其它很多地方也都有,比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封神演义》第十九回,还有最早出现的,却是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里也有这一句。

而这时候的言羽,更已经发现,中国农村的农历历法,即阴历,十分神奇,颇有讲究。

古人做了对联,书写了诗画什么的,常常要落款,写明作品作于哪年哪月,就常用古时农历。之前解谜时用到的“朔望”等知识,也来源于此。

而有些千古绝对,也有天时地利人合,有机缘巧合在其中。

比如苏轼苏东坡一向恃才傲物,与宰相王安石经常政见不合,王安石一方面很器重苏的才学,一方面又觉得应该找机会挫一挫他的傲气。

适逢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对答: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绞尽脑汁,至死未能对出。

而之后的后人想了几百年,亦无绝配之对,再无精妙下文。

在言羽看来,只要涉及到宇宙时空的本源奥秘的,都是很神奇的东西。而当年王安石的这一上联,其实便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联,所以也经常和喜欢诗词歌赋的朋友们一起讨论,希望自己也能机缘巧合,对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下联来。

言羽觉得,要对出这个下联,光从文学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天文物理知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个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而中国的祖先古天文学家“伏羲”,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用土圭影子的变化测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5天,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时间十分吻合。

伏羲还以圭杆影子的长短点,定出了四节,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后来的完整历法奠定了基础。到“夏朝”,历法已初步完整化,所以阴历又有夏历之称。民间谚语说的“四节八夏”亦从夏兴起,原来“八夏”就是“八风”,是指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风向的变化,在“四节”的基础上,再加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每个节(季)会有不同方向的风,就是八风。

地球除绕太阳公转外,还要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人们在地球上还发现月亮有规律的运转,月亮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它背着阳光的黑面正对着我们,于是我们就看不到它了,这叫做“朔”;再过十四五天,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又对着我们,这叫做“望”。它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历法上的月是整日数,叫历月,以此和朔望月而区别。

既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月亮有12个朔望月算一年,那事实上一个朔望月才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12个月等于354天或353天,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少了11个整日还多。因此,不需三年,就必须以13个月计算作为一年。多出一个月叫“闰月”,闰月的年头天数是384天或383天。所在中国的先祖,以19年安排7个闰月的手段,就和阳历的天数接近吻合了,但依然有两个小时的误差,这就是传统中国古话所说,“今年的皇历明天不能再翻”的结论。因为无论如何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将它搞的一点误差都没有,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现象。

那么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么安排的呢?这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处理。西汉初期之前,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即“九月”,这个闰九月叫后九月。随着历法的逐渐精密,闰月的安置也有了新的规定,就是把闰月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直到今天,这种方法还在应用。

说到这里,又出来令现代人费解的词,九月怎么成了一年的末尾呢?这还需要从节气说起。原来古圣贤“伏羲”就曾以太阳照到南回归线的尽头而向北移动的那一刻开始定为“冬至节”。从这天起,开始阳气回升,天交一九。严寒的冬天带来的诸多不便就要得到缓解了,所以民间谚语有“一九一阳升,九九过了冬”的说法。既然是冬至节以后阳气回升,人们的喜悦心情从此兴奋起来,就干脆以冬至节为“春节”,新的一年开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就开始了。因为冬至节肯定要在阴历的十一月,远古就把十一月定为“子月”,冬至在子月,交子交子就是交十一月,故以吃饺子为庆祝。现在则把“交子月”演变为“交子时”,从而演变为春节除夕夜吃饺子,同时人们还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中国古人是这样安排十二地支与月份关系的: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如此说来,子月是第一位,“戌、亥”月为九、十月,就是年尾了。

于是把子月定为“开天月”,到周文王时,他也是一位古天文学家,他认为子月虽说开始交一九,阳气回升,但天则是大冷的开始,于是文王将过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即“丑月”,这时候的南方已有开化迹象出现了,所以将“丑月”叫做“劈地月”。到汉武帝时,他认为丑月仍是十分寒冷时期,又将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即“寅月”初一为春节,这时一般来说,天已交六九了,这就是“春打六九头”的来历。这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至今我们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的吉庆日。过了元宵节,人们就要开始下地劳动耕做了,所以把“寅月”叫做“生人月”,正月建寅开始了。

原来我们现在过的春节,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改变。难怪有:天开于“子”、地劈于“丑”、人生予“寅”之论,这才是“三阳开泰”的真正来历。所谓“三阳开泰”原来是春节改变三次的产物,如以子月为春节,那上面所说的九、十月为年末,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所以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样安排的呢?古人把闰月放在年尾,之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安排闰月亦合理起来。原来阴历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正确的说是每个月一个“节气”一个“中气”。

以1968年为例说明:

雨水 正月二十一

春分 二月二十二

谷雨 三月二十三

小满 四月二十五

夏至 五月二十六

大暑 六月二十八

处暑 七月三十

白露 闰七月十五

秋分 八月初三

这里的闰七月中,只有一个白露节,就是没有中气,按19年七闰法没有中气的月置闰就科学化了。

从1949年起到2020年共91年农历闰月分配情况如下: 1949年 闰七月 1974年 闰四月 1998年 闰五月 1952年 闰五月 1976年 闰八月 2001年 闰四月 1955年 闰三月 1979年 闰六月 2004年 闰二月 1957年 闰八月 1982年 闰四月 2006年 闰七月 1960年 闰六月 1984年 闰十月 2009年 闰五月 1963年 闰四月 1987年 闰六月 2012年 闰四月 1966年 闰三月 1990年 闰九月 2014年 闰九月 1968年 闰七月 1993年 闰三月 2017年 闰六月 1971年 闰五月 1995年 闰八月 2020年 闰四月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闰四、五、六月的年头特别多,闰九、十月的年头就少见了,闰十一、十二、正月的机会没有。原来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并不都是一样的。

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楕圆的,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地球在远日点附近运动的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长,最长的一月可达31.45日,故不含中气的机会多,闰月就多。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的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短,闰朋的机会就要少,直至没有。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实际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反映,与月亮的运动没什么关系。太阳每年在公历三月二十一日通过春分点,在黄经带上为“零”度,后沿黄经道运行,黄经日逐渐增加,一个回归年就是绕黄经道一圈。二十四节气就是将这一黄经圈分为二十四等分,每等分十五度。太阳光通过每等分的时间相等。所以以公历安排二十四节气变化不大。

有两句口诀:“上半年六和二十一、下半年八和二十三”。就是说在公历的上半年,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下半年则在每月的八日和二十三日。

言羽经常认真研究,通过学习一系列的天文知识,才知道原来在阴历的一年里,立两个春,又闰八月,就是保证四季分明。且“冬至”一定要在“十一月”,而夏至又必须在“五月”,不然的话,夏至后要穿棉衣了,冬至过后反而炎热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王安石给出的上联就好对了。言羽和朋友们讨论,有人对出了一些下联,比如:

“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四季三冬子午乡,世上重至冬夏。”

因为在古经典著作里对冬至和夏至必须在十一月和五月有“二至还乡”之论,也就是说,十一月和五月分别是冬至和夏至的“家乡”,它永远都不能“搬家”,所以,以“子午乡”对“双八月”勉强算是工整的。“三冬”是因为历史上将春节改动过三次,且都是在冬季施行的。以地支“子午”做“十一月和五月”的代称,并不牵强,现代历书上仍在使用。“重至冬夏”是说两个“至”:冬至和夏至。

后来又有人对出了: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

而言羽自己,也对出了两个下联,都非常有趣:

三言两拍再惊奇,地府人妖拍拖。

四书五经怎糟粕, 天道五行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