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二十二章 节 言而不必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言羽虽然那时还很小,却也能意识到当时全国统一的所有语文课本里都有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词,定然是谬误的。 只因为那时的他,已经读到过一些类似于“强虏”的诗句,只是苦于过去没有互联网和电脑,无法检索,找不到例子而已。

也是在那个时刻,当他遍历自己大脑记忆而不得,实在没法说服语文老师和其它同学,不得已只好放弃,写作业和考试时也不得不背诵写下让自己感到万分别扭的““樯橹”一词,就在那个时刻,言羽在心中暗下决心,未来自己一定要创造出一套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很方便地检索知识,以及搜寻自己过去的记忆。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树德九中的计算机房,就已经有了最初最早的计算机,虽然还只是ms-dos的磁盘操作系统,但是对酷爱科学研究发言羽来说,已经看到了实现梦想的一线曙光。

其实唐薛能《献仆射相公》诗中即有云:

“强虏外闻应丧胆,平人相见尽开颜。”

陈毅《枣园曲》亦有云:

“试追寻,领导高处,深知人心有向背,敢后发制人歼强虏。”

而言羽最喜欢的一些诗词中,也隐约能够读出“胡虏”的味道,比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还有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小时候,最让言羽义愤填膺的一件事,便是岳飞的愚忠,竟被十二道金牌活活坑杀。在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在秦桧的挑唆下,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在前线作战的岳飞招回临安。岳飞见金牌,悲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同年十一月,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绞死于风波亭上。

明代诗人李东阳也曾愤慨地写了一首名为《金字牌》的词:“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

其中仇虏二字,也和强虏同义。

。。。

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言羽因为喜欢中国古代诗词里很多壮怀激烈的沙场征战,小时候最爱去野外探险,或者去512冶金厂的废铜烂铁堆里掘金淘宝;晚上做梦,也时常会梦到自己在各种稀奇古怪的荒山野岭、断壁残垣,组织或参加一些精灵古怪的战斗场面,颇有些梁山泊英雄好汉依山傍水占山为王替天行道的感觉。

而且言羽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神话传说和希腊神话传说,在梦里的自己,也常常像上古神仙一样,可以仙履飘飘,飞来飞去,甚至在空中飞行时也可以随手施放各种魔法,好不畅快。

此外,或许是因为从小对航空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原因,即便在梦中越空而行、东征西讨之时,亦会有一样最最最常见的场景---便是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时常高挂在梦中不同的山头之上,而朦胧的冷月洒下一片银辉,却总会勾勒出一人孤单的背影---看它的骨骼身形,又似乎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而是一个机器人,抑或是一人架着一具机器战甲。每每看到他那宽厚的背影,言羽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很熟悉的感觉,却又完全记不得他到底是谁。

这时候,哪怕是身在梦中,皎洁的白月光酒在身上,言羽的心中忍不住就会浮想起那一篇《春江花月夜》来,也会突然想起诗仙李白的一句诗词: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许那一道魂牵梦萦的熟悉的身影,竟和自己有着什么亲近密切的联系?

。。。

小时候的言羽,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梦,其实与其它普通人的梦有很大的不同,言羽认为它们都仅仅只是虚空梦境而已,和现实与过去、未来都完全没有什么干系。

但是很多年以后,言羽终于知道,他不仅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并且险些因此酿成大祸---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和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同,言羽因为私自读了很多“皆为糟粕”的传统中国古书,反而对人生的一些信义准则,有了自己独特而有别于普通同学的一些见解。

比如老师经常要求同学们“言必信,信必果。”

但是言羽记得,论语之中,却是以之为小人之行径。

《论语?子路》有云:“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段话是讨论”士”的标准。

为什么说”言必信,行必果”反而却是小人呢?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于最后一个档次的,这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不像“斗筲之人”的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糊里糊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和命令的达成,是类似岳飞听命于十二道金牌虽明知必死而亦返的愚忠,用现代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其实有点儿“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

也因为这一点,言羽把岳飞看低了,岳飞盲目对国君的信任,其实辜负了母亲在他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的大义,让国家和人民受了大难。

在这一点上,其实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这一点,言羽非常认同。

《离娄章句下》还有很多篇,有不少佳句和好故事,比如: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讲的是: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而后世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三国志》)裴注引 华阳国志》)

说的也正是孟子的意思。

政治家治国平天下,当以大局为重,而不应以小恩小惠去取悦于人,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

《三国演义》亦有虚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愚忠的一些态度。

首次北伐前,诸葛亮曾上《出师表》,谆谆叮嘱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第91回)

而《三国演义》第100回写诸葛亮气死曹真,打败司马懿,后主却听信宦官传奏的流言,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面见刘禅后,先是戳穿“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的托词,指出:“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

接着不无愤慨地质问:“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对此,刘禅始则“默然无语”,继而赶快认错:“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最后,“孔明将妄奏的宦官诛戮,余皆废出宫外……拜辞后主,复到汉中……再议出师。”刘禅则恭恭敬敬地完全听其处置(第101回)。

相比之下,岳飞虽为武将,有匹夫之勇,却远不如手无缚鸡之力的诸葛亮有胆识有魄力,真真死得冤枉啊。

不过孟子《离娄章句下》里的另一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些道理。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

话说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弄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

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

“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

从前郑国派子濯 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 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

给他驾车的人便问道:‘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答道:‘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学生也一定正直。’

后来庚公之斯追上来了,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

庆公之斯便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 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子濯孺子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学生也会像他一样选择和教育学生,所以知道庚公之斯不会杀他。可羿却不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对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结果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并对于自己的被害也负有一定责任。”

。。。

逢蒙艺成害师,历来为人所不齿,这本已是大家的共识,孟子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题解,认为共有自取其祸的责任在内。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些人“引狼入室”,引小偷进家门,往往是由于房主人自己平时不谨慎,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屋,使之见财起意,产生歹心,结果发生失窃甚至谋财害命的惨案。这能说房主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这还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识人察人的一方面,没有包含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

如果并不只是教逢蒙箭术,而且也教他做人的启发,简言之,既传艺,也传德,那也许就不会发生自已遭害的悲剧了吧。

其实中国传统四书五经和《三字经》里讲的很多做人的道理,真的是非常有用的,可惜后人渐渐被物欲所蒙蔽,渐渐把这些人性最本真最美好的东西都遗失殆尽。

比如有一个词,轩然大波,原本挺有雅趣,语出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因为宇宙本来是无穷无尽的,因为没有边界,所以应该是不会妨碍任何东西的兴起。但大波却让宇宙显得狭窄了,这可以说是夸张和反衬的手法。

清厉鹗《诸公诗来兼咏山石予诗似有未尽再用前韵》亦有云:“轩然大波逼簷际,諦视始觉居巖扉。”

可惜轩然大波这个词,后来竟然被因物欲横流、权色交易盛行的社会,几乎专用来形容美女硕大的胸部。

类似的还有事业线,原来专指古代看手相时每个人手中的掌纹,后来也因为美女想成就事业需要暴露以增加曝光度,以及被潜规则等,所以事业线一词竟被专用来形容美女胸部的乳沟线。

而所有这些,从另一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在演艺圈中素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居然有一次,在其新歌中把苏轼的千古名句中羽扇纶巾的‘纶’字(guan)唱错为周杰伦的‘伦’(lun)!实在搞笑之极!

一篇所有中学生都学习过的语文课文,这么简单的一个字,竟然也会读错,才女都尚且如此,其它现实社会中一切以金钱至上的拜金俗女们,那就更不用提了。。。或许这便是中国今人不爱古文不爱国文的悲哀吧。

试问如果失去了精神和灵魂的信义,纵有再多的金钱权色,又能带给中国人多少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