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戏精宿主的作妖日常 > 第216章 女本巾帼(3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般想着,皇帝顿时对杨文萱募集到的银子没了兴趣,就让她们拿这五万两去替他搏个好名声吧。

“乐昌,你有这心意,朕甚感欣慰,你一片小心,朕也不好拂了你,如此朕便随你的愿,封杨文萱为你的女官,随你一起去民间做些善事罢。”

说完皇帝就让一旁的太监拟旨,当场赐封了杨文萱。

赐封完杨文萱,皇帝怕再生出什么事端,立刻宣布了退朝,马不停蹄的离开了大殿。

皇帝离开后,朝臣们也唉声叹气的离开了,眨眼间,大殿上就只剩下了大公主几人和伫立不动的卫王。

犹疑再三,大公主还是走上前询问道:“多谢王爷今日相助,只是不知王爷为何要帮助我等?”

卫王不甚高兴地睨了一眼大公主:“王什么爷,叫叔爷爷。”

论辈分,大公主理当称呼他为叔爷爷。

大公主有些吃惊,她以前在宫里就是个小透明,无甚存在感,与卫王这个叔爷爷更是从无接触,为何今日这位叔爷爷对她似乎态度格外和睦?

大公主心中不解,嘴上却乖顺地喊道:“叔爷爷。”

大公主改了称呼,卫王才满意地笑道:“月前我与一人有了一个赌约,赌注便是在你等需要之时,我需伸出援手,助你们一把,你们几个倒是没让本王后悔今日出手。”

说着他看了几个姑娘一眼,脸上笑意不再,变得有几分郑重:“你们所图甚大,欲行前无古人之事,本王身为齐国的卫王,有卫国之责,别的本王不管,但谁若有损齐国国本,那就休要怪本王不客气!”

卫王的话让几个姑娘齐齐往后退了一步,眼中惊疑不定。

她们的行迹暴露了吗,卫王会不会揭发她们亦或是阻止她们?种种念想霎时间涌上几人心头。

须臾间,她们又冷静了下来。

若卫王真有心想阻止或揭露她们,之前在殿上就不会为她们说话了。

想通了这一点的几人心思一转,竟都展露了笑颜。

不揭露她们,就意味着不反对她们的图谋,虽然不反对并不代表着赞同,但她们完全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若是连卫王都站在了她们这一边,有朝一日,她们的谋划真的成功了,受到的来自朝臣的阻力必会小上许多。

大公主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是以她巧笑嫣然地冲卫王福了福身,谢道:“多谢叔爷爷手下留情,也请叔爷爷放心,无论我等谋划的是什么,我们首先是齐国人,一切必先以齐国的利益为重。”

卫王凝视着几人半晌后沉声道:“如此最好。”

说完卫王便转身离去,只留几个姑娘暗自欣喜着。

不日,寇兰便作为军饷押送官在大公主等人的目送下,带着大批士兵去往了北境。

这大批士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皇帝从京畿守卫军中拨出的一队人马,另一部分则是由卫王安排的亲兵。

京畿的守卫军对寇兰并不多服气,好在卫王的亲兵许是得了卫王的吩咐,对寇兰言听计从,寇兰这一路走的倒也相安无事。

寇兰离京后,大公主就和杨文萱,萧锦蔷三人一起在民间活动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秋去冬至,冬去春来,京城褪去雪白的衣裳,换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衣。

一个冬日过去,京城的百姓们再出门时,发现京城里似乎有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南边贫民区突然多了几座学堂,听说这些学堂都是皇帝名大公主修建的,为的是解百姓疾苦。

然而老百姓们对这一说法却心中存疑,真想解百姓疾苦早干嘛去了?

把国库消耗一空的时候怎么没想着解百姓疾苦?与匈奴求和的时候怎么没想着解百姓疾苦?让北境战士饿着肚子与匈奴作战的时候怎么没想着解百姓疾苦?

老百姓们私底下并不认皇帝这笔账,而且别以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建学堂的银子可是大公主和她的女官从各个商号募集来的,那些商号为了宣扬自己的善名,那可是逢人就说,皇帝什么力都没出,就想白白得个名声,想的也未免太美了些。

学堂建好后就开始招收学生了,只是叫百姓们不解的是这学堂收的不是男娃,而是些女娃娃。

在他们看来女娃娃上什么学堂,在家里干活才是正经,所以即便感念于大公主的善行,却也并没有什么人真送自家的女娃去学堂进学。

然而不过几日时间,关于那几座女娃娃上的学堂又有了新的消息传出来。

凡是去进学的女娃,学堂包饭菜吃,且课余时间,学堂会教女娃娃学习刺绣等活计,做出来的绣品学堂负责售卖,挣的钱扣除学堂的本钱后,全都交还给学生贴补家用。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大家都乐开了花,这可是白白送上门的便宜啊,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几座学堂瞬间便人满为患,不少没能进去的人家还骂骂咧咧的嚷嚷着怎么不多开几座学堂。

这第二个让百姓们津津乐道的的变化则是大公主在京城北边修建了好些个工坊,冬日一过便同学堂一起大肆招人,且给的工钱还不低呢。

只不过这几座工坊同南边的的那几个学堂一样,也只招女工。

百姓们虽不知为何不招收体力明显更好的男工,却不妨碍他们把家里的女人都送去做活,好歹能让家里赚几个钱不是。

就在百姓们为家里的女娃和女人都能挣钱补贴家用而高兴时,北境传来的战报让所有百姓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因去年秋日时朝廷没有及时拨去军饷,导致北境战士们很是过了一段饿肚子战斗的日子,那段时间齐国将士们几乎是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虽然后来朝廷送了物资和银子过去,然而北境战士们的信心却是没那么容易回来了,咬牙撑着与匈奴硬拼了数月,匈奴什么也没捞着,不甘就此退去,如今攻势已经越发凶猛了。

再这么打下去,齐国必败无疑。毕竟一方是对朝廷失了信心,另一方却是拿命在搏。

迫于形势,北境的罗将军不得不遣送战报回京,请求皇帝或是太子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这个帝王虽做的深受非议,却也始终担着皇帝这个名头,是以朝臣们经过商议后便一致认为派太子亲征为上,皇帝对此犹豫不决。

然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当天郑贵妃便披头散发地跪在了御书房门外,哭求皇帝怜悯太子年幼,不要让太子亲征。

虽然皇帝近来心思大多花在了尹芙蓉身上,但郑贵妃好歹是这么多年心上人过来的,所以郑贵妃一哭,皇帝就更犹豫不决了。

皇帝犹豫,朝臣却不会由着他犹豫,不就是哭求吗,整得谁不会似的。

第二日,朝臣们便也开始在朝堂上哭求皇帝怜悯怜悯北境的战士,也怜悯怜悯若是山河破碎便会居无定所的贫苦百姓。

同时朝臣们还玩起了舆论压力,把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事无巨细的往民间传,用舆论迫使皇帝同意让太子亲征。

事实证明舆论压力还是有用的,迫于压力,皇帝终于还是同意了太子亲征一事。

对此朝臣们刚要松一口气,不过一夜的功夫,隔日上朝时,后宫郑贵妃便差人来送信说太子出了意外,大皇子与太子切磋武艺时,一不小心将太子踢腿折了。

这下别说亲征了,下床都困难。

对于这个所谓的意外,朝臣无一人相信,都气愤不已,心知肚明这不过是郑贵妃阻止太子亲征玩儿的把戏罢了。

早不腿折晚不腿折,偏偏在皇帝同意太子亲征后腿折,这其中深意昭然若揭。

后宫中,郑贵妃悠然自得的喝着茶,身旁的宫女一边为她捶着腿一边不解地问:“娘娘,您为何要让殿下折了腿?朝臣们都是人精,肯定能猜出这是您的计谋,这样不是会影响殿下的名声么?”

郑贵妃此刻心情不错,便轻笑一声不屑道:“那些朝臣知道又如何?名声这东西能有命重要?”

匈奴同齐国已经打了整整一个冬日,损失可不比齐国轻,却什么也没能得到,此时正是穷凶极恶的时候,她的皇儿身边虎视眈眈的人本就多,此去北境焉能有命回来?

她借着皇儿和大皇子切磋,弄折了腿,罪名在大皇子头上,她的皇儿虽然名声难听了些,命却保住了,还没人能抓住把柄。

说不定朝臣们还会将怒火发泄在大皇子上,转而让大皇子去亲征。

这样一来,她还能替皇儿顺手除掉大皇子这个占着长子名头的对手。

至于名声这个问题,看看她的好夫君皇帝陛下就知道了,皇帝名声好么?可他不也稳坐皇位,皇后那个贱人生的女儿还替她去民间弘扬善名。

等战事过了,她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拿出些钱财来,叫人去民间替她的皇儿做些好事,时间一久那些贱民自然就会忘了这事,只记得她皇儿的仁德。

宫女不敢问更多,只能点头假装听懂了。

郑贵妃这边正为自己的计谋得意洋洋,朝堂上的朝臣们却都又气又恨,个个都苦着脸,这可如何是好,太子腿折了,他们让谁去亲征鼓舞士气?

恰在此时,时隔数月不曾登朝的卫王再次上朝了,只是身边却还跟着大公主。

卫王带着大公主不经通报便大摇大摆地走至殿上,也不行礼直接对着颇为意外的皇帝道:“我在殿外偶然碰上乐昌,听她说有事求见你,就顺手带了进来。”

说完大公主为何会跟着他一起进来,他眼神忽的一厉,声音也变得犀利起来:“本王听说你的好儿子,齐国的太子殿下昨日腿折了?!”

皇帝还没从上次卫王上朝的阴影中走出来,现在一看见卫王就头疼,他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内心深知今天怕是又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果不其然,只见他刚点完头,底下的卫王就怒骂出声:“身为一国太子,未来的齐国帝王,却畏于亲征而自己折断腿,如此担当,岂堪太子一位!”

朝臣们也是有气无处使,眼下有了卫王打头,顿时纷纷附和起来,直言太子不堪太子一位,没有丝毫担当。

皇帝急了,忙替自己儿子辩解:“皇叔言重了言重了,老三他是与老大切磋时不甚被老大踢折的腿,要怪也是怪老大,可不能怪罪到老三身上。”

卫王怒目而视道:“你倒是会替他辩解,真相是不是如此,你难道要本王彻查不成!”

皇帝这下不吭声了,其实他心里又何尝不清楚真相到底如何,真查起来,大家都没面子。

“还请父皇和叔爷爷都息怒,眼下北境战士才是最为紧要的事,儿臣这里有一策,不知父皇可愿听上一听?”大公主突然出声,打断了卫王和皇帝的争执。

皇帝正烦心没人打断卫王呢,因此忙不迭地对大公主道:“你有什么良策尽管说来,行与不行自有百官替你决断。”

大公主朝身边的卫王一笑,然后朗声道:“不论太子因何腿折,这都已成既定事实,北境也迫切需要一个能代表齐国代表皇室的人亲征,以鼓舞北境战士们的士气,令其对朝廷重燃信心,继续保卫齐国。”

大公主这几句剖析句句在理,更是句句说到了朝臣们的为难之处,几句话下来,朝臣们都不由得注视着大公主,期待她能像上次解决军饷一事般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群臣期待的注视下,大公主自信且镇定地继续说道:“儿臣不才,从南边祈雨归来后,在民间也有了些民生,百姓们更是送了儿臣龙女和祥瑞的称号,想来儿臣应是能代表齐国的。”

顿了顿,大公主换上了更诚恳也更铿锵有力的语气:“且儿臣更是父皇和母后的女儿,是齐国的大公主,想来也能代表皇室。”

“所以儿臣愿代替太子,替父皇亲征,去往北境鼓舞士气,以助北境战士们击退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