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马踏三国 > 第354章 孙仲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安五年,江东猛虎孙策死于刺客之手,十九岁的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少年之姿执掌江东。

孙权继位之初,资历、威望。年龄,均不足以服众,庐江太守李术公然反叛,煽动刚刚臣服与江东集团的山越人,纠合人马,欲自立为王。许多对孙权并不信任的太守、县令们,纷纷起兵响应,争相效仿者,不在少数。

在江东孙氏的宗族内部,庐陵太守孙辅,更是联合几位孙家的人,暗通曹操,背离孙权,导致江东之地,陷入一片内忧外患之中。

各地的叛乱,以迅雷之势,迅速波及了小半个江东,丹阳、豫章、会稽等地,乱象丛生,孙权刚刚接过兄长孙策的基业,登上了吴侯之位,就面临着这样一场浩劫。

危机时刻,不满二十岁的孙权,的确有些惶恐,六神无主的样子,令一众忠于他的文武将官们,颇为忧心。好在,孙策主掌江东时,挖掘出了一大批的能人,正是他留下的这些骨干,用实际行动,安抚下了孙权茫然的心。

江东老臣张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他主张用雷霆手段,镇压那些叛乱之地,震慑江东内部摇摆不定的人心。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孙权放弃了和谈的打算,任命程普为主将,鲁肃为参军,率军进攻最先叛乱的庐江太守李术。

程普和鲁肃,没有辜负孙策在临终前的重托,亦没有让新君孙权失望。他们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历时三个月,便平定了庐江之乱,斩杀了李术,收复了他部下的三万士卒,在这些士卒中,二人又精挑细选出了一万汉人与山越人,混编成一支新军,进攻丹阳。

丹阳,自古民风彪悍,以盛产精锐出名。

原先镇守在丹阳的,也是孙家的宗亲——孙翊,在和叛乱的战斗中,孙翊不幸战死,丹阳便成了叛乱者的聚集之地。

程普和鲁肃赶到丹阳后,立刻收拢孙翊的残部,得丹阳兵三千,依靠着这三千名对地形熟悉的丹阳兵,两人分进合击,三战三捷,在平定丹阳的同时,还拉起了一支以丹阳兵为主力的部队,人数在两万左右,这支部队战斗力强悍,在丹阳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孙权的信任,赐予了他们专属的番号,号为“丹阳军”。

在屡战屡胜中,孙权的腰板也慢慢重新挺直了起来,最初的慌乱之态,再也不复存在,上位者的气度,开始在他的身上显现出来。

而后,丹阳军在程普和鲁肃的带领下,接连收复失地,先后平定了数个郡的乱象,经过一年的战斗,终于在无数次的战斗中,令江东的局势初步稳定了下来,程普和鲁肃的名声,以及强悍的丹阳军,由此名声大噪。

江东少主孙权,更是借此奠定了自己的权柄,成为了江东名副其实的主人。

大战之后,各种战后的善后事宜,刻不容缓。孙权一面忍辱负重,向曹操上表称臣,一面招募人手,对江东进行有力的治理。在治理江东的过程中,少年孙权展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借着剿除叛贼余孽为借口,孙权把江东各大家族的势力,重新梳理了一遍,那些在战乱时,没有站到他这一边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被孙权削弱了势力,有一些家族,甚至遭受了灭门之灾,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就此成为历史的尘埃。

踩着各大家族的肩膀,和无数的白骨,孙权一步一个脚印的,无比坚实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孙策在临终之前曾对孙权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军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话,体现出了孙权在治政方面的过人之处。

事实上,孙策说的并没有错。初步稳定了江东之后,孙权通过各种方法,招募到了一大批的人才。严峻、诸葛瑾、顾雍、陆逊等能人异士,先后投效到孙权的麾下,组成了一批新的班底。

孙策留下来的班底,虽然忠贞可靠,但是孙权明白,他必须要建立起一批新的班底来,抹除孙策此前留下的印记,把新、老两套班底,都使用的如臂使指,进而捏合成一团,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呼百应,稳坐江东。

这是一件需要时间,方能水乳交融的事情,绝非一两年便能捏合成型的。但是至少,孙权能意识到这一点,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远见卓识了。

江东的局面,在孙权的手腕之下,刚刚步入稳定,荆州那边的刘备又跳了出来,趁着孙权还未彻底站稳脚跟,对荆州西部三郡发起了猛攻,势要将三郡重新收回手中。

从占据荆州到如今,刘备已经在荆州经营了两年多的时光了,荆州的局面,大体上已经稳定了。所以,在庞统和徐庶的谋划下,刘备准备进一步的扩充势力。

整顿荆州的时候,刘备就和益州的刘璋,不间断的有书信往来,刘璋因担忧占据汉中的张鲁,日后会进占益州,所以很希望能把刘备拉过去,替他消灭掉张鲁。而刘备则是看重了沃野千里的益州,想要像蚕食刘表的荆州那样,把益州巧取豪夺下来。

二人各怀鬼胎,相互算计,相互利用,与这种诡异的气氛中,表面上倒是维持着良好的宗族兄弟之情。

庞统的整个计划,是分两步走,在前往益州之前,力劝刘备将荆州西部三郡夺回来,解除掉东边的威胁后,在图谋益州。而江东的乱局,则是给刘备提供了天赐良机,庞统主动请缨,愿率军收复荆州三郡。

出于潜藏在心底深处的野望,刘备在权衡之后,很快就同意了庞统的请求,调拨给庞统五万精兵,由管亥、文聘为副将,马良、马谡为参军,拜庞统为主将,向西用兵。

面对刘备的进犯,孙权考虑再三,最后力排众议,撤出了驻守在其他两郡的将士,将兵力击中在长沙郡的边境线上,而后派出鲁肃前往庞统军中,代表孙权与庞统和谈。

孙权对目前的江东,有着清楚的认知。他知道,在历经大乱之后,江东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蛰伏起来等待时机,不适宜再进行大规模的作战了。所以才会主动放弃两郡,单单以长沙为屏障,做出一面和谈,一面随时准备死战到底的姿态来。

长沙,对孙家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孙坚曾担任过长沙太守的职务,所以长沙是绝对不能丢弃的,一旦长沙丢了,说不定宗族之内,就又要有人跳出来,指责孙权罔顾父亲基业,愧对孙坚在天之灵,对江东内部的长治久安,极为不利。

出于这样的考虑,孙权才决定和刘备罢兵言和,让出荆州两军,只保留长沙之地。孙权相信,刘备的志向,并不在江东,而在于益州,他绝不会在荆州与江东之间,挑起大规模的摩擦,妨碍他谋求益州的大计划。所以孙权笃定,以鲁肃的才能,必定能说服刘备,令其退兵,为江东争取到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正如孙权所料,鲁肃在面见庞统之后,庞统犹豫了。庞统当然清楚,后续步骤中的重中之重,也不想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与江东的边境线上。可这件事,庞统坐不了主,只好派人带着鲁肃,到襄阳面前刘备。

当刘备接到庞统的来信,仔细体会了庞统在书信中的厉害陈述后,态度很是和蔼的接见了鲁肃。经过鲁肃连续两日的磋商,刘备权衡利弊,最终答应了孙权的请求,只收回了荆州西部其他两郡,长沙郡则是规划到孙权的手中。

一场本应激烈的厮杀,在孙权有分寸的退让中,消弭于无形。荆州与江东,两相欢愉。

各自退兵后,孙权得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整顿江东的大计中;而刘备,则是积蓄力量,暗中筹备粮草,将目光,重新放到了西边的益州。

恰巧,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的摩擦,在此时再次升级,张鲁派出大军,进犯葭萌关,性格懦弱的刘璋大惊失色,慌忙派别驾张松前往襄阳,向刘备求援。

得到这个消息,刘备心中狂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盛情款待了前来的张松,丝毫没有出兵的意思,口中推说粮草不足,尚需时日筹备,等粮草筹措完毕,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前往益州,助刘璋抵抗张鲁。

张松把刘备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给了刘璋,昏庸的刘璋见状,竟然提出为刘备准备粮草、士兵的事宜来,只盼着刘备能看在宗族兄弟的份上,尽早前来益州。

书信往来中,刘备在数次讨价还价后,得到了刘璋资助五千担粮草、八千精壮士兵的承诺后,刘备这才施施然的自襄阳出兵,将镇守荆州的重任,交到了陈到、徐庶、马良等人的手中,而后以庞统、马谡、蒯良、蒯越为谋士,以管亥、张飞、糜芳、刘封为将,起兵三万,在张松的带领下,向益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