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相宝2:秘物 > 第472章 又临黑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楼精品仓库很小,不过,精品率确实要比楼下好太多。

最突出的是字画,数量竟然达到四十多幅。

这些字画绝大多数都是清中期名家名作,很有收藏价值。

卢灿将这四十多幅字画翻看一遍之后,忽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字画的作者,几乎都是跨乾隆和嘉庆朝的清代画家,或者是嘉庆至道光朝的画家。

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年代,在“1795线”上下浮动——

呵呵,有意思!

有了这一发现,卢灿又将画作重新看了一遍,再度确认,没错。

譬如眼前这幅袁瑛的横轴《雁归图》。

袁瑛,字近华,号二峰,苏省吴县人,于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进入宫廷供职宫廷画师,至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离开宫廷,赴粤省任官,擅长画山水、花木。

袁瑛去世于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

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历史考证,这幅《雁归图》究竟是1795年之前,亦或是之后。

所以,这幅画就能卖!

又譬如下一幅杜元枚的竖轴《仕女扑蝶图》。

杜元枚,字友梅,今苏省苏州人,原先在苏州织造府作画,于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1768年进入宫廷供职,两年后因病离开,他擅长画人物,作品面貌工细。

《石渠宝笈》中,对他的画作有收录,但是并没有表明他是哪一年去世的。

或许是1795年之后呢?

所以,这幅杜元枚的《仕女扑蝶图》,也就介于能卖和不能卖之间。

很显然,董一平和骆兆平想要交好自己,将这幅画作也拿出来……

还有李秉德的《花鸟画册》。

李秉德字蕙纫,号涪江,又自称龙池山人,祖籍川地,居吴县(今江苏州)人,乾隆皇帝南巡时进献图册,随后进入宫廷供职,擅长画山水、花鸟。

李秉德去世于1807年,所以眼前这册《花鸟图册》,算不上违规。

此外,还有花鸟画家杨大章、梅竹先生陆遵书、擅长鞍马的沈庆兰、亭台楼阁画师冯宁、山水画师沈贞、意大利肖像画师潘廷章等等,无一不是横跨乾隆嘉庆两朝。

至于二楼小仓库中,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字画?

其实,也不难解释。

明清时期,江南文风兴盛,有收藏字画、典籍的传统和风气,又因为明清时期江南名画师很多,也为这些家族贮藏字画提供便利。

因此,在当时稍微富裕一些江南士林、地主以及商人家族,都会收藏一些字画以做传家之宝。

为什么不是金银财货?

其实,这些士林、地主以及商人家族也有贮藏,但是,从上世纪下半叶到本世纪上半叶的百年中,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金银财货这类黄白之物,更容易变现,找个典当铺就能换救命的资本,字画出手的方便性,就要差一些,这就是所谓的“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还有一些家族,宁愿典当首饰,也不愿意出手字画古籍。

也因此,很多江南百年家族,能流传下来几幅字画,但未必有高品阶的金银首饰。

天一阁文物商店,不仅向海外游客售卖各种“不违规”的文物艺术品,他们也会收购来自民间的各种文物。这几年,他们陆陆续续收购了不少来自甬城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文物,这些文物艺术品中,又以字画、典籍为最。

典籍肯定逃不脱天一阁文保所,而字画呢,还能保留下来一部分,成为天一阁文物商店的“小金库”。

骆兆平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巴巴地陪着卢灿一起过来。

想明白之后,卢灿嘿嘿一笑,朝两人拱拱手,“董经理,我在香江有一家小博物馆,这次来天一阁,和邱所长他们谈定一些合作事宜,顺带着邀请邱所长、邬主任和骆先生走访交流,你有空吗?也跟着走一趟?如果有空的话,我安排虎博那边发过来的交流名录上,加上你的名字?”

去香江考察,三人是去,四人也是去。

卢灿顺口也邀请董一平这个月底前往香江虎博考察交流。

八十年代初,国门初开,很多人都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想要出国并不容易,不是简单的有钱就行,审核很严格。

最快也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海外关系”,虎博以考察交流邀请,无疑是最高效的。

这份人情,回报来得好快!

董一平惊喜且诧异地看看卢灿,不知道该不该答应,又看了看骆兆平。

骆兆平微笑点头,“老董,有时间就走一趟呗!邱所长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们做文物古董保护工作的,也要睁眼看世界。”

董一平没推辞,哈哈一笑,“那……多谢卢先生,还有卢夫人的盛情!没想到,临老了,还能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走,三位,去我办公室歇会……”

说着,朝卢灿拱手致谢,又抬手邀请。

温碧璃碰了碰卢灿,低声说了句,“我去外面回个电话,曹总的。刚好去把陈晓和阿忠叫来,帮忙打包,顺便把这些账目结算一下。”

曹国正昨天去的舟山看望受伤的船员,今天出海去看倾覆的船只,刚才来电话。

卢灿点点头,嘱咐一句,“告诉他,星云号的事情不着急,等我们的打捞船队过来,再商议。”

等温碧璃离开,几人来到董一平办公室,他一边招呼大家就坐,一边开始泡茶,还顺带着问道,“星云号……是卢先生您家的船只?”

卢灿笑笑,“是啊,我这次来甬城,就是为了这件事,真心感谢国内的热心帮忙,总算找到了。”

最近几天,有关搜索星云号的广播,可没少播报,董一平听过这条新闻,知道结果。他笑道,“卢家是积善之家,自然鸿运当头。这不,船员们也得庇护,能绝地逢生嘛。”

这又是一个会说话的,听着人心里舒服,几人哈哈一笑,气氛不错。

又是龙井,茶香渺渺,几人聊了两句星云号之后,董一平笑问,“卢先生这么喜欢古董,要不……”他又扭头看向骆兆平,“小骆,明天金钟桥……有鬼市吗?要有的话,咱俩陪卢先生去看看?”

鬼市?卢灿来了精神,“甬城有鬼市?”

“咦,你这么一说提醒我了,明天是周末,还真有!”骆兆平先回答董一平,又对卢灿笑笑,“甬城鬼市是这几年兴起的,就在金钟塔附近,离这边有点远,在奉化。您要是感兴趣,明天得早起,我们两点多出发,三点半赶到,能喝头汤,一般天亮就散市。”

看来,骆兆平和董一平没少去逛鬼市,很熟啊。

又听到奉化,卢灿随口问道,“奉化?蒋公故居还在么?”

董一平和骆兆平对视一眼,都有些迟疑,在甬城,蒋家此时还是禁忌!还是骆兆平挠挠头,笑道,“报本堂和摩诃殿还在,只是……现在是奉化粮库。”

现在可不是十年后,卢灿意识到这话问得唐突,遂即闭口。

他并不清楚,此时的甬城,已经开始准备搬迁奉化粮库,将蒋家故居收拾出来……历史上,1988年,蒋氏故居正式被确认为博物馆!

卢灿没问,骆兆平却追了一句,“怎么,卢先生……打算去看看?”

卢灿心中一动,笑着问道,“我就随口一说,怎么,现在允许参观了?”

骆兆平笑笑,“开车绕个弯,在外面看看,拍张照片什么的,没人管。”

卢灿揉了揉眉心,要不,明天绕个弯走一趟?这张照片对于自己没什么意义,不过,送到北市……那就是很不错的礼物,也算一份人情。

遂即,他点头笑道,“明天还得辛苦两位,陪我绕个弯。”

………………

第二天一大早,前台的叫醒服务,吵醒了卢灿和田乐群。

卢灿揉了揉眼睛,看了看表,才凌晨两点半,撑着胳膊起床。旁边的田乐群也要起来,被他伸手按住,“你和阿璃就别去了,我带着阿忠他们,走一趟就回来。”

等他洗漱完毕,另一个房间的温碧璃也被吵醒,打着哈欠,“阿灿,要不,我陪你去?”

田乐群马上翻身坐起,“不用,阿璃你陪我眯会回笼觉,让他瞎跑去!”

卢灿翻了翻白眼,别看田姨很多时候显得大度,可有些时候也很在意细节,譬如这,就是典型的“我不去也不许你陪着,否则显得我不贤惠!”

去黑市用公家车不方便,骆兆平找来一辆土黄色的丰田海狮h50面包车。

卢灿瞅瞅着方方正正的土气模样,笑道,“骆哥,你这是准备来个鬼市大清扫?”

昨天混了一天,卢灿对骆兆平印象不错,因而称呼也变得亲密许多。

骆兆平从窗户探头出来,哈哈一笑,“这不是看你昨天买货买的很凶嘛,我特意去旅游局借来的海狮,可是专为你准备的哟。”

“董经理呢?”

“老董呀,他家在火车站边,顺路接上。”

卢灿钻进去坐在中排,陈晓坐在副驾驶位,丁一忠挤到后排。

关上车门,车子晃晃悠悠出发。

中途接上董一平,抵达金钟桥黑市,将近凌晨三点半。

朦胧月光中,能看见一座耸立着巍峨的高塔,八方九角。

这就是金钟塔,高二十六米,四十八只月洞座台,原本每个座台里都有一尊菩萨,至于现在嘛,肯定没了。此塔据说是明朝工部尚书赵文华所建,当时他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东军事,巡视东南防倭事宜,建金钟塔,以示东南地区,金瓯无缺。

稀稀疏疏的马灯灯光,沿着小河堤,从金钟桥一直延伸到金钟塔前,大约有一百来米。

这就是甬城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