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相宝2:秘物 > 第519章 伍老信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伍家大院的后院,有一方二层阁楼围起来的天井,不大,面积二十来个平米。

天井的右方,有一棵苍绿的桂花树,一尺多粗,高度超过二层阁楼屋顶。虽然还不到农历八月桂花开的时节,可坐在这颗树下品茶依然能闻到淳朴的木叶清香。

听伍廷元介绍,这棵桂花树,是他的爷爷伍长绵,费劲心思从国内运送到温哥华的。

因为避“困”局,伍长绵请来的风水师没有将桂花树放在天井正中间,二十安置在东南角,周围还用均匀的鹅卵石围起来,形成东高西低的斜坡。

这在风水学上,叫做“紫气东来,财源西聚”。

围绕着桂花树的方形阁楼,就是当年伍长绵和三位太太的住舍。

此后百年,伍家大院重修两次,这栋阁楼和天井中的桂花树,一直没人敢动,维持至今。

大家围坐在天井树荫下,听着伍廷元絮絮叨叨,讲了许多当年的旧事,介绍他们伍家的百年历史。

卢灿微笑点头, 实则怎么想的, 无人得知。

讲真,伍家绝对是卢灿印象中最懂得“狡兔三窟”的家族。

早在一百五十年前,伍秉鉴就知道分散投资,并且远涉重洋, 抵达北美, 后来又从北美移居到环境更宽松的温哥华。最终,留下一脉苗裔, 香火不绝。

这份见识, 当世罕见。

不过,温哥华伍家的早期财富积累, 并不干净, 甚至可以说很不人道。

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伍家祖上就曾经参与过加国太平洋铁路建设招工工作——专门负责为加方在羊城和北美加州等地区,招收华工。

有关加国的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历史, 需要记住——1878年,加方授权代理机构在羊城招收五千名华工前往修建铁路,1886年铁路通车后,仅活下来一千五百人。

同期,他们还在加州旧金山等地,招募七千人, 只活下来两千四百人, 其中,多数都有残疾!

最可悲的是,这些存活下来的华工,根本交不起昂贵的“人头税”, 很难在加国落籍,只能在华埠打黑工, 遭遇各种歧视与剥削,堪称血泪史。

2006年加国总理哈珀, 曾经为一百多年前的苦难华工,道歉。

只是这一声道歉, 太晚!

北美伍家一脉, 毫无疑问是在吃血馒头。

当然,对于伍家而言, 这已经是百年前的事,而且, 他们也未必觉得自家有过错——要知道,在那个混乱时代, 不外出务工待在家乡就一定能老死床榻?

伍廷元介绍一番海外伍家发展史后, 有点口渴,端起茶盅抿了一口润润喉,又微笑着看了眼卢灿,问道,“尽听老头子在谈古,是不是很枯燥?阿灿,你们家这些年……也颇有波折吧。”

前一个问题是谦虚, 不需要回答, 后面才是该回答的。

卢灿笑笑欠身,“家里确实不容易, 只是那时我还未出生,主要还是我爷爷他经历过……”

他抬手示意旁边的王大柱和郑光荣,“不过也还好, 我爷爷有鼎新爷爷和大柱叔一家帮衬,总算度过那段日子。后来到先父时,又有我郑叔帮忙,境况渐渐好转。至于我……少不经事,糊里糊涂过日子,再加上这些年运气不错,总算让卢家没毁在我手中。”

伍廷元朝王大柱和郑光荣微笑点头,大概明白,王家是卢家早年的附庸家族,而郑光荣是最近几十年邀请的门客。这种门客规矩,在伍家也有,不过, 像王大柱一家那样患难与共的,非常罕见。

这是一个大家族的底蕴。

他捋捋长须, 笑道, “阿灿谦虚啦!我在温哥华这个犄角旮旯,也听说过你的名字。华人之光,可不是只有运气,就能担得起的。年轻人,就要锐气一点。我年轻时,可是带着几个赌档的伙计,将三十多个黑白鬼畜混事的,从星光赌档一路追到普林茨大街……”

王大柱和郑光荣面面相觑,伍家老爷子年轻时,混社会?

卢灿多少知道一些,毕竟人家祖业就有开赌档的生意,这门生意几乎都会涉黑。只是,他没想到,老爷子竟然把年轻时的浑事当成骄傲。

伍老爷子有点返璞归真的意思。

黄老太太见丈夫说话越来也没谱,轻咳一声,伸手帮丈夫的茶盅续满水,“喝你的茶吧!阿灿来你这,不是听你倚老卖老,人家是想问问卢家旁支的事,你在扯什么呢。”

“哦哦……这不还早着么,我一点点跟他说,不行嘛。”老头子的表现和现在的张博驹老爷子有点像,很容易逆反,被夫人说了一句之后,有些不高兴。

卢灿对此很有经验,连忙和稀泥,笑道,“奶奶,大致情况,伍祖已经在电话中和我聊过,基本上都了解。我这次过来就是想拜见伍祖和您的,听伍祖叙叙旧,挺有意思的。”

黄老太太没再说话,伍老爷子虽然表现得有些不服气,可接下来也没再唠叨自己年轻时的事,而是主动聊起卢家二房的消息。

“这事啊,还得从三几年说起。”

“当时国内境况不太好,到北美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好多人家漂洋过海来这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时间又找不到工作。我父亲他们十多个做生意的,带头组织了温哥华华人共助会,为那些困难户,提供小额借贷,收一点点利息,纯粹当是善事来做……”

老爷子边说边掐着指尖比划着。

“没想到,共助会越做越大,影响力从云埠,扩散到公猪城、渥京,都有分点。”

担心卢灿几人听不懂,伍继恩在旁边小声解释了一下。

温哥华是一座新城,清末民初,华人称之为“湾高花”“温哥巴”,后来音译逐渐统一为“云高华”或“云哥华”,闽粤一带的人,喜欢称之为“云埠”和“云城”。

再老一辈的华人,称之为“咸水埠”,因为最早的华人,都住在咸水河(弗雷泽河)边。

至于“公猪城”,是多伦多。

这座城市建设之前,核心是“公猪镇”——当地印第安休伦族擅长养猪,不少殖民商人在这座小镇停歇,为的就是收购休伦族饲养的猪以及杀猪后的猪鬃,因而得名。

渥京就是渥太华,加国首都。

只听伍廷元继续说道,“五四年的时候,家中老爷子归天,我接手共助会的事情,才发现,共助会已经发展好大一片事业。乡里乡亲的,不好放高利,就这么小额借贷,利虽然薄,可基础很好,加国几个大城市都有我们的网点。于是,五八年,我和几位股东在魁北克开会商量,打算向联邦金融监管委申报,把华人共助会扩建成正式的华人银行……”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几秒钟后才继续说道,“就是这一次聚会,我听咸老二说起,十三行卢家有后人,向魁北克华人共助会借款。”

到了关键点,王大柱、郑光荣,都聚起精神。卢灿更是第一次主动打断对方,问道,“伍祖,咸老二是哪位?在温哥华吗?”

“咸老二啊……”伍老朝卢灿笑笑,“他家祖上也是个名人,鹭岛海防厅同知咸成,因为这个职位的关系,与我们家算是几倍的交情。”

鹭岛就是今天的厦门,鹭岛海防厅同知,也就是当地海防部门的二把手。伍家做的是出海贸易,与鹭岛海防厅同知关系很好……这很容易理解。

卢灿点点头,示意老爷子继续说。

“后来我太祖伍公(伍元兰)来北美,咸家将一个旁支也送上船,我们两家一道抵达旧金山。”

“咸老二就是咸家的人,阿灿你想要认识他,得去魁北克,他们家七八十年前就移居到魁北克那鸟不生蛋的地方,不太好找。”

老爷子说的不清不楚,好在有伍继恩补充,“咸家与我家是世交,咸叔大名咸德水,住在魁北克,他家主做原材料贸易,还有一些金融生意。”

王大柱性子有点急,对于咸老二的信息不太感兴趣,他更着急知道卢家二房的具体信息,便欠身问道,“那个……伍叔……您听到卢家消息,后来怎么嘀?”

谈话又回到正轨。

“魁北克华人共助会,是咸老二在负责。我和他喝茶聊天,聊到旧事,他有些感慨,说十三行伍家遭遇已经算好的,另一家卢家,日子不太好,还到魁北克共助会借款……”

“听到这话,当时我也很感慨,所以……也就有点印象。”

王大柱又追问一句,“那后来呢?您老最近几个月,找咸老……咸家人打听过吗?”

“打听了,怎么没打听!我还让咸老二安排人,把当年的账本翻出来,找到借款信息。”

这是最重要的信息!也是卢灿等人来拜见伍家的目的!

伍廷元从上衣口袋中摸出一张纸条,递给卢灿,“我就知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喏,打电话时,我给记下来。”

卢灿连住打开,王大柱和郑光荣都凑过来。

纸条上写着:“姓名:卢嘉维;年龄:49;借款数额:1500加币;借款事由:买地;借款时间:1958年4月22日;放款时间:1958年5月10日;最后还款时间:1961年2月1日农历春节前。”

卢嘉维?爷爷大名卢嘉锡……

借款这人,只怕是爷爷的堂哥!

1958年时49岁,这会儿整75岁……不知道还在不在世。

卢灿将纸条递给王大柱,又问道,“伍祖,您知不知道……这位卢……他住在哪儿?”

“具体住哪儿,连咸老二也不知道。不过,既然在魁北克共助会借款买地,应该就在周边吧。”伍廷元笑笑道,“我也让咸老二一家帮忙找了找,没找到。不过……有这个范围在,总能找到的。”

也是,买地置产,还是华人,这两大特点在,就应该不难找。

卢灿忽然想到,阿木此前去过魁北克找香雪庄陈老的私生女儿陈香君,对魁北克应该有所了解。

要不要让他从澳洲来一趟……卢灿很快否定了这一想法,实在是阿木的身份,让人忌惮。

不行的话,自己几人去一趟魁北克,先见见咸老二,再安排人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卢嘉维。

对于卢灿的想法,王大柱和郑光荣都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