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为帝者,霸王道杂之!大世将启,名家现身,白马非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为帝者,霸王道杂之!大世将启,名家现身,白马非马!

看着面前不知死活的御史。

老皇帝怒从心起。

文圣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年轻时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什么可说的成就,此等无益于天下之人,老而不死,是为偷生,活着只会给后辈做坏榜样。

这句话再配上他的年纪。

不就是在骂他这个昏君怎么还不快去死,活在世上祸害百姓。

当下,老皇帝被气的怒气反笑。

“好!好!好!”

“既然你求死,那朕便成全你。”

“传朕旨意,都察院御史王博闻,朝堂之上公然辱骂、诅咒朕,忤逆不忠,大逆不道,今夷其三族,以儆效尤!”

老皇帝开口,语气森寒无比。

他气的不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而是一个小小御史,也敢这样骂自己。

真当朕不敢大开杀戒?

而此时,随着声音在殿内响起。

文武百官面色大变,不明白老皇帝怎么突然间就如此凶残暴虐起来。

要知道,历朝历代除了开国那段时期,狡兔死,走狗烹以外。

唯有彻底坐实谋逆造反才会夷三族,否则最多朋党连坐,一并处死,如今因一言便夷三族,陛下这是不要后世名声了吗?

下一刻。

太子连忙站出来劝阻。

“还请父皇息怒,御史王博闻辱骂君父,罪不容恕,按律当诛。”

“但其亲族无罪,不该受到牵连,儿臣还请父皇收回成命,放过王博闻亲族,仅诛杀其一人,以儆效尤,整肃朝纲!”

太子开口,掷地有声。

紧接着,文武百官也纷纷站出来请老皇帝息怒。

“臣等还请陛下三思!”

“我朝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焉有因言取罪之理,望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王御史触犯天颜,罪不容诛,但臣恳请陛下海涵,莫要因此不忠之臣,惹来天下百姓非议,坏陛下仁慈之名。”

“王御史一时糊涂,但也是为了大晋着想,还请陛下息怒。”

一道又一道的声音响起。

丞相一派的人都是替王博闻求情,请求陛下赦免此罪,贬为庶人即可。

而苏子由等人则是与太子一样。

王博闻可杀。

三族不可夷。

毕竟一旦夷灭三族,起码得死几十口人,暂且不谈史书上的功过对错。

即便是在当世,也会引来诸多非议,大家都会以为朝廷因言取罪,滥用极刑,容不得谏臣,以至于满朝文武人人自危。

所以,为了维护朝廷宽仁的形象。

必须要阻止夷三族。

而此时此刻,作为当事人的王博闻。

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见到这么多同僚替自己求情,还是挺着铮铮铁骨。

他这样子,与其说是不怕。

倒不如说是骑虎难下。

想要做诤臣,就必须装出一副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模样。

如今已经到了这份上,只要不死,他的收益可谓巨大,那些清流、读书人都会将他视为标杆,就如当初的苏长歌一样。

同时,因为反苏的关系。

那些士绅豪强,还有各地的世家读书人,也都会捧他起来,抗衡苏长歌。

一瞬间。

他将扬名整个天下!

但就在这时,老皇帝的声音响起。

“尔等莫要再议!”

“朕心意已定,将逆犯拖下去处死。”

老皇帝开口。

俯瞰这帮求情的群臣,目光扫视到太子时,露出几分失望之色。

自己这儿子,手腕、城府都不差。

唯独就是不够狠辣。

自己执意要杀王博闻,夷灭其三族,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为帝者,霸王道杂之。

若皇帝一味施恩,则臣子得寸进尺,若一味施威,则会招致臣下不满。

但恩威并施也讲究个度,不痛不痒的敲打,时间久了也会让臣子得寸进尺,因此唯有施以极刑,方才能震慑文武百官。

让他们知道。

雷霆雨露皆由天定,而皇帝,就是他们头顶的青天。

同时,大晋学宫只是个开始。

若现在不严加惩治。

等到将来推行摊丁入亩之时,就会有更多的人跳出来反对。

可要是有夷灭三族的震慑在。

这群人就会心存顾忌,谁都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毕竟摊丁入亩虽然损害到他们利益,但顾及自己和三族亲人的性命,敢跳出来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去当墙头草。

至于伙同起来揭竿而起。

他们凭什么?

既没有民心支持,又没有掌控军队,只要敢造反,那就是死路一条。

而此时,伴随老皇帝声音落下。

还有大臣想求情。

“陛下,不可啊!此举...”

但却直接老皇帝给出声打断。

“若再有为王博闻求情者,视为朋党,与其连坐并处。”

刹那间。

大殿陷入空前的死寂。

百官们抬头看向高居于上的陛下,一时竟觉得陌生敬畏起来。

这位登基四十年,十几年没动过屠刀的老皇帝,现在仅仅因为一言,就下旨夷灭三族,手段狠辣,与之前判若两人。

就连太子也觉得父皇极为陌生。

也就在此时。

王博闻接到旨意,整个人瞬间呆愣在原地,满脸不可思议。

自己学古之诤臣上奏劝谏,还有文武百官为之求情,皇帝竟然半点不为所动,执意要灭自己三族,这完全不按套路来啊!

正想着。

宫廷侍卫已经来到他身边。

两只手如铁钳一般,抓紧他的胳膊,用力的朝外面拖去。

一时之间。

王博闻从呆愣中回过神来。

“陛下!”

“臣此前所言皆是为国为民。”

“不忍看您误入歧途!”

“若您今日杀我,如人失其镜,不可正衣冠,大晋百年江山必将毁于一旦!”

王博闻开口,扯着嗓子大声呼喊。

“就凭你这只会摇唇鼓舌的逆臣,也配左右我大晋江山社稷?”

老皇帝冷冷一笑,接着说道:“传朕旨意,将此贼子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朕要让他亲眼看着大晋天下,盛世降临!”

此言一出。

文武百官都被这股魄力给震慑住。

大晋天下,盛世降临。

就凭大晋学宫?

还是说,老皇帝藏了一手,另有谋划,还有东西没拿出来?

此时此刻,唯有太子知道皇帝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为什么执意处死王博闻,并且夷灭其三族,要怪就怪他撞刀口上来。

父皇早已不是昔日的父皇。

后世之名固然重要。

但是跟安定天下,兴盛大晋的功绩相比,所谓的仁慈不值一提。

千年之后,当子孙谈及此事时,即便说父皇残暴不仁,但这份功绩却不可磨灭,对一位皇帝来说,这不比仁慈美名好太多?

正此时。

随着王博闻被侍卫捂住嘴巴拖下去。

老皇帝缓缓开口。

“大晋学宫既立。”

“祭酒之位当选一德高望重之人来担任,负责学宫各项事宜。”

“朕以为。”

“礼部尚书陆从俭可担此职。”

声音响起。

因为刚才之事,无人敢站出来反对。

而且陆从俭门生故吏众多。

也没什么仇敌。

虽然跟苏长歌关系交好,但总比苏长歌本人担任祭酒之位要好太多。

“老臣遵旨。”

陆尚书拱手恭敬的喊道。

他知道,这祭酒之位是苏长歌刚被赦免,不宜赏赐,这才落在自己头上。

不过无所谓,苏长歌乃是他看重的后辈,不仅心怀天下百姓,而且还能阐述浩然正气,为儒道正意,天资才情震古烁今。

如今能替苏长歌照看,遮风挡雨。

他自然不会拒绝。

只是那夷三族之事,过会还得找陛下商议,看下能否酌情处置。

虽然猜到陛下是想杀鸡儆猴,震慑百官,但几十条人命,能保下还是尽量保下,实在不行改成充军流放也比杀了要好。

也就如此。

大晋学宫的事情告一段落。

不过朝会却并未结束。

趁着刚才余威。

老皇帝再次宣布一件大事。

“吏部尚书兼中书舍人苏子由,品行上佳,才干优异,能力出众。”

“朕决定,拔擢其为中书省右丞相,兼任吏部尚书一职,与秦相一同协助朕处理朝政,管理大晋文武百官,诸位对此有何意见?”

声音响起的一刹那。

百官瞬间怔住。

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老皇帝。

要知道,苏长歌才刚因闯祸被赦免,如今反手就提拔苏子由为右丞相。

这几个意思?

甚至就连苏子由本人,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但转瞬间他便想通了其中关键。

老皇帝先是杀王博闻,震慑朝廷百官,而后又提拔自己上位。

其意思很明显,就是接下来朝廷会有大动作,需要一个右丞相来随时制衡左丞相秦辅,自己不论公私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弟弟。

虽然闯下大祸,但却简在帝心,而且长歌跟皇帝、太子之间。

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正想着。

一阵吵闹声突然响起。

中书省设有左、右丞相一职。

大晋以左为尊。

可这并不代表右丞相就不重要,从职务上来论,两位丞相平起平坐。

也正是这样,秦相等人怎么可能坐视苏子由登上右相之位,自然要站出来竭力阻止,将他摁死在中书舍人的位子上。

一时之间。

承天殿内顿时爆发激烈的争吵声

但由于苏长歌的关系。

不少武将勋贵,甚至就连太子都替苏子由说话,而且老皇帝还拉偏架。

这件事到了最后,虽未有明旨下来,毕竟册封右相是大事,三言两语很难决定,但谁都知道,苏子由升任也就这几天的事。

而与此同时。

苏府当中。

跟朝堂上杀人砍头夷三族,一群人为了丞相之位争吵的你死我活不同。

苏长歌优哉游哉的坐在庭院石椅上。

一边看书一边吃早膳。

清玄坐在旁边,自己吃着津津有味的同时,还不忘投喂苏长歌。

而墨寒瑛则啃着外面买回来的馒头,不时看向桌上的奶油松瓤卷酥、火茸酥饼,还有雪莲红枣汤,馋的忍不住咽口水。

见她如此。

苏长歌主动出声询问。

“墨姑娘,你要不要过来一起吃?”

一点吃食而已。

他还没抠门到这地步。

“不用不用。”

墨寒瑛连连摇头,说道:“我就喜欢吃馒头,别的吃不惯。”

话音落下,还不忘咬几口馒头。

津津有味的咀嚼着。

当然,要是视线从清玄手上的糕点挪开,这句话可信度或许会高些。

“不用钱,算我请你吃。”

苏长歌继续开口。

此言一出。

墨寒瑛美眸瞬间一亮,极为心动,但转而眉宇间露出犹豫之色。

到最后还是咬着牙摇了摇头。

“多谢苏公子好意。”

她师父曾说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要是吃了这些好东西,以后馒头、烧饼之类的就下不了口。

但好吃的东西往往很贵,积少成多,这可是笔不小开支,所以一直以来,她都很克制自己的食欲,绝不越矩半步。

“那好吧。”

苏长歌闻言也没多劝。

只是说道:“若你什么时候不想吃馒头,可随时吩咐厨房做你喜欢吃的。”

一个二十多岁的武道五品天才。

吃点东西无所谓。

而此时,听到声音的墨寒瑛,有些疑惑不解的望向苏长歌。

“你就不怕我把你吃穷吗?”

“不怕,敞开了吃。”

苏长歌的目光落在书本上,漫不经心的回答此问。

墨寒瑛看到这一幕,没有回应,目光崇拜的望着苏长歌,心中在想自己何时也能这样,花起钱来淡定自若,眉头都不皱一下。

“定个小目标。”

“存到一千万两白银就奖励自己。”

墨寒瑛心中这样想着。

手里的馒头顿时变得香甜起来,生活也变得格外的有动力。

见状,清玄眼神古怪的看着她。

馒头有那么好吃吗?

人族真奇怪。

很快,三人用完早膳。

太阳也爬出云层,温煦的光芒洒落大地,为众生带来暖意。

“我要去太学那边看看,你们两个是待在府中,还是跟在我身边,随我一同过去。”苏长歌站起身,开口询问两女。

昨日他为儒道正意。

大世将启。

不用想也知道,太学院这几日必然会十分热闹,天下各地英杰都会陆续涌来。

而作为始作俑者,他当然得去瞧瞧。

但将墨寒瑛单独留在家中,苏长歌并不怎么放心,倒不是怕她跑,而是墨家那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再派人过来将她带走。

清玄在的话。

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正此时。

清玄的声音响起。

“我要跟在先生身边一起过去!”

而墨寒瑛见状,单独留在家中她也怕墨家突然上来,于是也跟着点头。

“嗯。”

苏长歌点头应了一声。

他今日又不是去太学教书,只是凑热闹,带上两女也没什么影响。

随即,一行三人便乘着马车出发。

墨寒瑛本想像以往那样,隐匿在暗处,但被苏长歌给阻止下来。

有清玄在边上,藏或不藏没有任何意义,能打赢的不用藏,打不赢的都得死,还不如正大光明,也省的躲在暗处的墨侠为难。

就如此。

三人不一会便来到太学院门前。

只是还未下马车。

耳边便传来一阵争论声。

“这位公子,依据院规,马匹不能带入太学院内。”

“呵呵,那就没事了。”

“在下的这匹是白马,不是马。”

“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强词夺理吗?白马就不是马了?”

听到声音。

苏长歌眼中闪过好奇之色。

白马非马。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