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 第567章 清廷隐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

当跪在地上的王德化小心翼翼地询问时,皇帝这才收住了眼泪,他心里等待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即便是前面有了清河之胜和德州之胜,可是他依然不敢相信发生的这一切,直到今日传来的大水谷之胜,才让皇帝真正将内心的激烈情绪释放了出来。

崇祯皇帝越想越是开心,他从哭又开始变成笑,甚至是不顾自身仪态,放声哈哈大笑起来,却是让跪在地上的王德化感觉到莫名其妙,莫非皇帝的精神出问题了?

然而,同样跪在地上的吴牲和张国维却十分理解崇祯皇帝又哭又笑的样子,他们甚至也有几分感同身受。

从崇祯皇帝继位以来,他每日里所面临的,几乎没有一条好消息,从每天收到的消息就能看出,几乎不是辽东战场大败,就是各地乱民起义,官兵屡屡大败不说,到处都是要钱要粮要援兵,可以说崇祯皇帝几乎没有真正踏实地睡过一晚上。

在这种左支右绌的局面下,崇祯皇帝几乎是苦苦支撑着,一直到今天,才让他真正有一种可以放下心的感觉,这是一种积累了十几年的感情,怎么能不让他哭?又怎么能不让他笑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吴牲和张国维真心实意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不漏痕迹地对视了一眼,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示,可是眼中却透着几分无奈。

他们实在是太了解自己的皇帝了,就在适才一刻前,皇帝还对太子表示不认可和不信任,可是转头他就被这份战报给砸晕了,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也能说明皇帝内心的猜忌心理到底有多重了。

崇祯皇帝却似乎已经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他继续道:“太子为大明社稷立下大功,不可不赏,内阁尽快拿出条陈。”

不过当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似乎又想起了空空的国库,便又叮嘱了一句,“眼下国事颓唐,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国库眼下虽有一些进项,可终究入不敷出,能省一些就省一些......况且这一次打了胜仗,将士们都需要恩恤,又是一笔大的开支,太子就委屈一些吧。。。。

听完这番话,吴牲顿时就有些无奈,国库虽然没有钱,可是皇帝这番话却不免让内阁来背上这个锅,只是他也不希望滥赏过度,再加上这番话出自于皇帝之口,便直接应下了。

说起来当前的大明朝虽然财政依然十分匮乏,存在严重的亏空问题,可是相对于原本历史上要强出太多。当然,之所以会有这些变化,也是跟当前很多事物的变化有关系。

首先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周延儒一党的提前倒塌,这件事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让户部尚书陈演去职,换上了相对务实的蒋德璟,而此人能力也非常不错,在任上做了很多实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也促使大明的财政得到了喘息之机,可谓是打下了根基。

其次便是林敬在江南进行的赋税征收有了一定的起色,一部分历年积欠的赋税被重新征收了上来,这才使得朝廷具备了重新用兵的底气,度过了最大的难关。

最后便是在各地分设厘金局的制度也开始得到推行,虽然整个推行的过程十分缓慢,目前仅仅只有南直隶、北直隶以及山东和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得到了推行,可是它所带来的结果却令人相当满意,至少在今年扩充了三百多万两赋税,让皇帝和内阁都看到了回报的惊喜,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推行的决心。

总之,这些变化也都是林敬密不可分,无论是崇祯皇帝本人,还是内阁大臣们,也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当内阁拟完旨意,司礼监太监批红之后,王承恩正要派人去向太子传旨时,崇祯皇帝却拦住了王承恩,道:“将那柄素如意赏给太子吧,”

一旁的王承恩顿时大惊失色,他连忙道:“皇爷,那可是先皇留给您的。。。。p)

“赏了吧,”

皇帝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道:“当年先帝嘉许朕有清白之志,便赏了这么一柄素白如意,殷殷嘱托历历在目,朕一日不敢有忘。。。。·

说到这里时,皇帝补充道:“太子屡屡立下功勋,可是朕也没有什么东西赏给他的,就赏这柄素白如意吧。*’

“是,奴婢领旨。95

等到王承恩离开以后,崇祯皇帝才重新将那封密函看了又看,如获至宝一般将它进了御匣之中,低声道:“皇儿,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心。

在一间颇为昏暗的牢房中,阿巴泰正颇为艰难地趴在了地上,他的双手双脚都被拇指粗细的麻绳死死捆住,嘴里也塞了防止自杀的布团,整个人显得颇为狼狈而颓废。看书溂

说起来,对于阿巴泰而言,他还从来没有过这么耻辱的一天。

一场接着一场的大败,一个又一个儿子的战死。。。。

惨痛的回忆如同潮水一般冲击着他的神经,他几乎都无法再直面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死在战场上?为什么就只剩下自己还苟活于世?

极端的痛苦让阿巴泰忍不住将头狠狠磕在地上,只可惜关押他的人在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褥子,导致他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眼中甚至都流出了不甘心的泪水。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光穿透了充满阴沉的屋子,阿巴泰艰难地扭过头去看,只见两个明军士卒正走了进来,他在心中惨然道:“看来还是逃不过一死.....也好,早些死了也少受罪.....”

然而就在阿巴泰以为会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却发现那两个明军士卒将自己手脚上的绳子解开,并且还松了口中的麻团。

就在阿巴泰活动手脚的时候,只见那两个兵丁在前方带路,似乎要引领他去一个地方,这让阿巴泰不由得有些惊讶,不知道这些明军到底在打着什么歪主意。

然而过了片刻之后,阿巴泰便跟着这二人到了一个小院子里面,走进去一看,里面却是还有一个大木盆,里面都倒满了热水,一旁则放着干净的衣物。

其中一个兵丁似乎会说满语,道:“阿巴泰,殿下要见你,命你在此地沐浴更衣。”

“殿下?你让林敬亲自来见我!”

阿巴泰顿时颇为不满地叫道,然而这幅外厉内荏的姿态并没有被明军士卒放在眼里,二人很快便走出了院子。

良久之后,阿巴泰感觉到些许索然无味,便老老实实沐浴更衣,接着便被士卒们带来了府衙前,此地已经到处都围满了锦衣卫,显示这里戒备之森严。

当阿巴泰被带进了里面的二重院落之后,很快便来到了衙前的正堂,只见到处都是一面面旗帜,上面画着五爪盘龙,粗粗数来便有二十四面,其中则簇拥着一杆“代天巡狩”的大旗,看上去气势无比恢弘。

走到正堂的时候,只见正中间坐着一名身着衮服的年轻人,旁边则坐满了文武大臣,众人都脸色凝重地望着走进来的阿巴泰。

阿巴泰走进来以后,只是用眼睛撇了一眼坐在正中央的年轻人,轻蔑地说道:“让一个黄口小儿来跟本贝勒说话吗?”

“大胆!找死!”

当翻译大着胆子将这句话战战兢兢说出来后,果然引起了一众大臣的愤怒,特别坐在一旁的武将们更是怒发冲冠,恨不得直接上来生吃了阿巴泰。

然而,林敬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只是轻声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这等口舌刁顽之辈,当不能轻易纵容,拉下去先打三十杖再说。”

一旁的锦衣卫听了,也不顾阿巴泰的反抗,直接将此人拖了下去,开始施加军杖,然而阿巴泰似乎也极为坚韧,硬是没有叫出来。

等到阿巴泰再一次被拖上来的时候,他的后臀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脸上挂着冷汗,勉力支撑着还有昏倒。

与方才不同的是,此时的阿巴泰望向林敬的眼神里,不再带着挑衅,反而有几分求饶的意思。

林敬也不准备将此人直接打死,而是继续淡淡开口道:“惩戒过了,咱们就可以真正坐下来谈谈了.......你可以先趴着。”

阿巴泰没有开口,他依然老老实实地趴在了一块专门给他提供的门板上,上面还盖着一层厚厚的褥子。

此时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都静静地望着太子殿下,等候着发号施令。

林敬也根本不着急,他知道想要逼降阿巴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想靠着熬鹰的方式将阿巴泰熬到投降也不太可能.....此人心志坚韧,光是一些简单的法子,根本不会达成这种效果。

在后世的记载当中,清初打天下的这一批满大旗文武大臣当中,基本上都非常刚硬,他们不要说投降自己根本看不起的明国,甚至连阵前脱逃这种事情也少之又少,与明军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其中阿巴泰本人的身份又尤为特殊,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尽管不是受宠的儿子,可是好歹还是爱新觉罗的血脉,他不可能背叛自己的血脉去求生,因此要迫降他,就必须要瓦解他这种爱新觉罗血脉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