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收藏纪元 > 第100章 寻找范宽签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系列问题,把常闲问得连连摇头。

“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搞哪门子收藏?同样是青花,一只元代的青花和清代的青花,价格天差地别,同样是元代的青花,鱼藻纹罐和人物罐,价格也是天差地别。你怎么出价?”

老人毫不客气道,“一些小物件还好,越是重器,里面的水就越深,你想成为大藏家,怎么能够不知道为什么元代没有官窑?怎么能够不清楚为什么人物罐最贵重,又怎么能够不清楚为什么元青花的人物罐,画的是春秋战国的人物,穿的却是宋代的服饰?”

老人站起来,负手踱步道:“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做人和做事都分为几个境界,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段话你听过吧?”

常闲恭声道:“这话是唐代高僧青原行思说的。”

常闲对青原行思了解甚多,是因为这位大德高僧跟湘省的关联甚密。

青原行思禅师与南岳怀让禅师并称南宗禅的两大柱石。

他参曹溪六祖慧能得法,为六祖门下首座弟子。

青原行思有得意弟子为石头希迁,希迁从行思处得法后,至南岳南台寺修行。

南台寺东有大石如台,希迁便于此石上坐禅,在大石上建草庵居之,时号“石头禅师”。

石头希迁住南岳石台寺近五十年,足不离南岳,弘.法授徒,声名远播,四方学人纷至沓来。

其门下着名弟子有药山惟俨等二十一人。

药山惟俨,就是被人赞为“云在青天水在瓶”的那位。

他们各为一方宗主,大弘青原行思法系,“石头禅”的盛况与马祖道一的“洪州禅”比肩而立,他们共同将六祖南禅推向新的高峰。

……

老人点点头道:“现在,我把鉴古之学也分为三个境界。”

夕阳慢慢的沉了下去,老人的脸上光彩熠熠。

“第一层境界,是知道它假。看出来这东西是假的,也知道它假在哪个地方。这个境界多看一些鉴定的书籍就可以了。上次我给你的书单就是充实这个层次的,这是横向提升,提升宽度和广度。”

“第二层境界,是知道它为什么假,为什么真的会那样,而假的是这样,中间到底是原料的变化,技术的变化,民俗的变化?还是文化的原因或者历史的原因。这个层次需要你多读书,不光是历史文学,甚至包括地理和各种文献。这是纵向提升,提升高度和深度。”

“当今中国的鉴古,大部分只停留在第一个境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二个境界的极少,仅有的几个也垂垂老矣,大限临近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他想起了什么,半晌沉默不语。

“师父,那鉴古的第三重境界是什么?”

常闲忍不住问。

“鉴古的第三重境界……”

老人肃然道,“就是变化气质!”

气质?

老人解释道:“北宋张横渠提出复归天性,所谓的“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就是后天的学习与道德的自我修养来改变气质之性。”

“朱晦庵也以为,人之为学,却是要变化气禀,反之者,修为以复其性,而至于圣人也。”

张载张横渠常闲是知道的,“为天下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之“横渠四句”横贯千年,气贯长虹,为读书人之圭臬。

朱熹朱晦庵就更加不用说了,别说常闲这文科生,就是理科生都知道这位老夫子。

但涉及到张载的“气学”和朱熹的“理学”,常闲同学就有些含糊了。

看着常闲皱着眉头,似乎无法理解,老人凝神一想,道:“我去拿点东西,你在这等会儿。”

过不多时,老人拿了两卷画儿过来,常闲打开一看,嚯!溪山行旅图!

这画就不用多说了,北宋范宽的名作,范宽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而这幅《溪山行旅图》也被称为“宋画第一”。

说起这幅画,还有个趣事。

这幅画尽管在右上角有董其昌题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但因宋画多穷款,而且这画在明代以前的流传轨迹无从可考,所以屡有质疑之声。

直到1958年,彼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霖灿在画迹边角处,从隐蔽在怪石丛林中,大海捞针似的寻觅到“范宽”二字,这才拨开迷雾,得到实锤。

如今,前去博物馆探寻《溪山行旅图》真迹的游客们,每每都要“寻找范宽签名”。

……

眼前的这幅《溪山行旅图》是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所谓木版水印,曾经是荣宝斋安身立命的本钱。

就是根据画稿笔迹分版勾摹,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逼肖原作,精确无误,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

展开另外一幅,赫然也是荣宝斋木版水印的《溪山行旅图》,不过这幅却是清代“四王”之一的王翚的摹本。

王翚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被称为“清初画圣”。

这幅画虽然是摹本,但却是他的代表作,水平也是杠杠的,“盖章狂魔”乾隆还在上面题诗盖章打卡留念。

“你有些不明白,那咱们先来换换脑子。”

老人对着两幅画儿努努嘴,笑道:“你给比比这两幅《溪山行旅图》的高低上下。”

此比非彼比。

单纯的比较,毋庸置疑,当然是宋画比清画要高。

但这不是高考,您蒙上一个正确答案就能得分。

这个“比比”,其实是“说说”。

在古玩行,您得明明白白的知道,高在哪儿,低在哪儿?

真在哪儿,假在哪儿?

常闲不敢怠慢,他虽然对画没有研究,但书画一家,基本的东西和起码的审美还是有的。

常闲觉得这样的题不难,正本和摹本搁一块儿,找不同之处,于不同之处见高下就好了。

他细细的看了一阵,果然看出了不少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