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特摄粉的异界之旅 > 第三百六十四张 “大孝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六十四张 “大孝子”

这下子,前途是稳了。因为榜眼必定入翰林院,必定能当庶吉士。

当内阁首辅不敢说,但来日方长,要是经过几十年的你死我活勾心斗角之后,他还在京城混,官拜尚书,加个某某殿大学士,还是可能的。

所以此时李千秋的前途闪闪放光芒。

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但没想到的是:到最后,这光芒楞是没放成。

原因就在于他是羽化教的弟子。

虽说长麟各教入京当官不受禁制,且高官厚禄的也不少,但跟正经入仕的官员来说,在他们眼里,似李千秋这等门派弟子入仕,终究是邪道!

在入仕之前,你学的是什么?是道教经典,是阴阳学,而这等书籍,在正经读书人眼里,是杂学!

若是靠着国家赏赐,似无为道长一般,有个尚书的名头,到还好说。毕竟这从根本来说,是国家赏赐的。换句粗话说就是:我长麟泱泱大国,亿万之家,给你个尚书的名头,让你入朝当官,给个虚职,那是看得起你!

但要是像李千秋一样,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考进来的,那就不行!

门派子弟,读了几年圣贤书,不仅入了榜,还高中了榜眼,到最后,还得进翰林院?

这绝对不行!

且不说士族大家会怎样看,即便是寒门子弟,也会真的心寒。

毕竟蛋糕就这么大,该怎么分,早就定好了。以前看在皇帝的面子上,给点儿就给点儿,但现在,你居然还嫌不够,还想要再分一点?

这绝不可能。

外加李千秋是将种出身。

各位不要觉得将种是夸人的话,在当年,将种这两个字的含义是:臭当兵的儿子!

包括,但不局限于:文盲,粗鲁,无礼仪教养,且不识字。

所谓文化人,骂人不能有脏字儿!

于是这帮人开始了,从李千秋小时候查起,到最后的考试成绩,这帮人查了个遍,但最后,却又不敢查了。

原因没别的,这帮人也不想想,判卷子的考官跟他们是一路人,但为什么还是给了李千秋一个榜眼的名次?

这不仅仅是看在无为道长等门派大佬的面子上,更在于,李千秋的考卷确实写的不错。

在还未知道写这张考卷的考生是谁的时候(未防止作弊,考生的考卷在交给看卷子的考官前,不仅会采取匿名手段,还会交给一个人统一抄写,保持字迹统一),考官们原本给李千秋定的名次是状元,但了解之后,才给的榜眼。

不是说,不想给个二甲,或三甲之类的名次草草了事,只是怕皇帝心血来潮,看考生的卷子,万一看到了李千秋那张卷子,或是在殿试的时候,李千秋超常发挥,众位考官就得歇菜了。

重新考试这等事暂且不说,要是皇帝气急了,来句:“你们是怎么办事的!这等优秀考生,才给个三甲!”之类的话一说,一干官员们乌纱或工资,可就完蛋了。

要是运气再不好点,外放或丢官都是不一定的事。

但卷子写的确实太好,没办法的办法,才给了个榜眼。不说恶心吧,但状元的名头你是别想拿到了。

这样一来,皇帝开心,大臣顺心,且自觉只要考中,就无所谓的李千秋更加安心!

于是乎,热乎的李榜眼出来了。

骑大马,挂红花,身边跟着一帮敲锣打鼓的仪仗游街,李大榜眼内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希望过后,就是失望了。

既然阻止不了你中榜,那就不让你进翰林院!

恰逢当时刘继业已经入阁,风头正盛,且跟无为道长等人已经擦出了火花。所以,在刘继业的授意下,众官员的一致推荐下,李大榜眼摇身一变,成了御史台的御史,准备巡按东南沿海。

一个刚入朝的考生成了御史,你不要觉得这是件好事。要知道,当时东南沿海很乱,贼寇横行无忌,已有数百村庄成了废墟。

可真称的上是:流寇遍地走,官兵满山逃。去那儿当官,运气不好,没几天就得为国捐躯。

外加刘继业的养子刘嗣昌正好也在那儿剿匪,所以干脆的,刘老爹打算来个借刀杀人——等李大榜眼去了之后,吩咐自己干儿子随便找个机会把他办了。然后再往上一报,说:新来的御史忠心为国,刚到地方就亲自上战场杀贼,然后为国捐躯了。

本来,刘老爹是这么打算的,但后来的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

问题出在刘嗣昌身上了。

介于小时候没文化(孤儿),外加当时刘老爹对干儿子们教导仅限于养一把干净利落的快刀,这就导致干儿子们的头,刘嗣昌当时,整天除了修炼之外,就不干别的事了。

换句话说:当时的刘嗣昌从文化程度上可说是半文盲(就读过修炼的书籍)。别说圣人之言了,就连市井文化的糟糠垃圾都没读过!

这下子,可真称得上是秀才遇上兵了。但理,李大“秀才”却是讲清了。

毕竟是学习圣人之言,且品德兼修的高材生,外加在名门正派学了几年道,又是初出茅庐,正是“少年意气”(已经快三十而立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好时光。”

这话说直白了就是:心里干净,没那么多弯弯绕。

所以一上来,李大秀才就以自身那良好的品德以及同甘共苦的行为取得了刘嗣昌的好感。

并在以后的时光里,刘嗣昌理解,并彻底了解了这个人后,俩人拜了把子,成了兄弟。

而改变,也从这里开始。

当时在李千秋的教导下,刘嗣昌开始读书,并且已有了文化,当时刘就对他说:“君如惊鹤摩霄,不可笼挚。”

而这,从刘嗣昌的角度说就是:当以武功取富贵,蔫用俯首为腐儒!

毕竟李在紫极峰待过两年,手上有两把刷子。

外加当时上头对李确实不咋样,排挤找茬啥的更是常有的事。外加无为道长虽然官大,但毕竟是虚职头衔,在这方面帮不上太大的忙。

而李千秋也有些疲倦了,于是乎,刘嗣昌就趁热打铁,连忙邀请他入伙,并向他保证:只要跟我干爹混,路路通,啥抱负和理想施展不开?

非得跟着你那没实权的老师混?这样混下去,啥时候才是个头?

于是乎,在平定叛乱的当年,李大秀才就彻底的沦陷了。

先是在当地报名考武举人,之后更是趁着回京报道的功夫考上了武进士。

这样一来,虽说家里的老爹不会说啥,但老先生那里估计得费一番功夫。毕竟老先生是正统文人出身,怕是有嫌隙。

虽说文武双全为世人敬仰,但老先生可不一定这样看。

所谓知士难,但养士更难——老头我教了你这么多年圣贤书,就是期盼着你有朝一日成为国之重臣,为国效力。

结果呢?力,你是能效了,但我教你的圣贤书,你就这么撇弃了?

当然了,老先生不一定这样想,可架不住李千秋有这等心思啊!

万一呢!是吧?

所以,怀揣着不安的心情,李武进士踏上了归乡之路,准备回去跟老师请罪。

可刚回去,就突然听到老先生早已西去的噩耗。

其实在李千秋刚中榜眼没多久,老先生就去了(七十多了)。而之所以没告诉李千秋,就是怕他为此事分心。

用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国家比他这个糟老头子重要,千秋万不可为此分神。

既是临终之言,又有教导之恩,所以李老爹等人也就没敢告诉李千秋。

而李千秋呢,听完李老爹说的话后,就站了起来。

到了老先生的坟前,在那里站了一天一夜。期间一句话没说,却是对着石碑喝了一晚上的酒。

这样一来,照理来说,李千秋应当是拒绝刘嗣昌的请求,但结果却是接受。

因为那晚上,李千秋明白了一个道理:当老好人是没用的,改变不了什么,你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得一步步的往上爬,直到你爬到那个顶端,所有人都听你话的时候,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怀揣着对于老先生而言,这等真正大逆不道的理想,李大“孝子”踏上了回京的路程,然后在刘继业那哭笑不得的表情中,李千秋成功的进入了刘氏党派集团,开始跟着刘嗣昌一起混。

之后的事,以前也说了——赶走了提拔他的刘老爹,占据了京城,然后开始用自己想法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