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94章 众卿议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大明宫,紫宸殿。

齐王李倓、彭王李仅、临淮郡王李光弼,四镇节度使杨错,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遵庆,户部侍郎兼京兆尹刘晏,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

光禄大夫杜鸿渐,尚书右仆射裴冕,礼部侍郎杨绾,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左监门卫将军鱼朝恩。

大宁郡王仆固怀恩,检校左仆射、陇右都知兵马使崔宁,检校工部尚书、信都郡王田神功。

镇西、北庭行营的节度使白孝德,无当飞军统领韦皋、西平郡王哥舒曜、无前飞军统领高崇文等。

二十余位文武重臣齐聚于此,进行平叛大军凯旋之后的第一次议事。

“诸公……此次平叛,以可统计的伤亡数字来看,共击杀敌军十一万四千人,俘敌五万两千人,而我军阵亡数也达到六万一千余人,重伤八千余人。”

“共夺取十四个州加都畿道的一部分,共计八十八个县,整个中原有一半已经完全被我军掌控。都畿道所得虽仅只有六个县,但却已深入都畿道的腹地,最近处,距洛阳不过百余里,加上汝州,我军已对洛阳形成钳击之势……”

元载站在大殿的正中,手持一根小棍,指着身旁的巨大沙盘,细致地分析着平叛的战果和己方现今所面临的总体态势。

殿内众将从地图的态势就可以看出来,大唐可以说是胜利在望。

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形成冲击力,更是鼓舞士气。

“史朝义或许会迁徙都城!”李泌突然接口说道。

“先生之言正合我意!”元载笑了笑,继续说道,“史朝义很有可能会在扫平幽州之后,将其伪都城由洛阳迁移至河北,以避我军锋芒。”

“此外,我军以新安、汝州可以夹击洛阳。以许州、宋州可以夹击汴州和曹州,以沂州和徐州可以夹击兖州,以青州和淄州又可以直接北上进入河北道……”

小棍在沙盘上指指点点,元载侃侃分析道,“简而言之,有这第一阶段平叛的巨大胜果为根基。日后再进行第二阶段平叛时,战略上的选择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眼下的休战,或许是给了逆贼史朝义一个喘息的机会。但经此次平叛大战之后,无论在人丁,亦或是土地上,史贼都已逊色于陛下。人心向背上,更是远远不及。时间拖得越久。对我方应是越为有利。”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军同样也需要休战。十个月的平叛战事,大军的兵力及粮草辎重的消耗都相当惊人,兵员的损失必须补充,钱粮兵刃器械必须继续囤积筹备……这些都需要时间。”

“有了这两年的休战期。定能将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届时,再次平叛之时,我大军便可以雷霆之势,将史朝义逐出中原,甚至攻入河北,一举扫平天下。”

听了元载详尽地分析后,崔宁、田神功等军中将领既自豪又兴奋。

毕竟,这一切都是用自己的手打下来的。

日后的史书丹青上,也必然会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错却心里一阵难过,如果不是当年玄宗皇帝和肃宗皇帝急功近利,在战略和战术上数次失误,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场平叛,感觉无异于一场开国之战。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与史朝义之间或许不会有什么战事,但我方也还远未到可以泰然自处的地步。”

冲元载点了点头,代宗皇帝开口说道,“南迁流民地安置、新占诸州郡的安抚,以及山南西道、东川、西川、恒州之事,都需要谨慎以对。无论哪一处处置不佳,都可能会祸及日后的平叛。”

说完,代宗皇帝向刘晏点了点头。

刘晏会意起身,出列说道:“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四万流民南渡进入淮西,以及江南一带,分别被安置扬州、润州、常州等三州。其中约有二十万人被分予或租予土地,并赶上今年的夏耕。这一部分人应该可以自给,但其余十四万人必须要由朝廷赈济。”

“以臣的意思,既然如此,倒不如设法劝说他们返回中原。若能利用明年春耕之前的时间,好生整饬农田水利,并由各郡县分予粮种,来年丰收可期。”

安置流民的事情,一直就是由刘晏负责统筹,他自然最具有发言权。

在杨错听来,这个分予或租予土地的过程等于是对唐朝自天宝年间开始的土地兼并成风的一次打击。

土地分配问题,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就怕流民已被战事吓怕了,不敢再回中原!”崔宁稍显疑议地说道,“难道要强迫他们迁回去?”

“强迫倒是不必!”刘晏笑着回道,“只要好生加以劝说,一次性动员五万人北迁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其他人,料想只要返回中原的百姓生活安定,他们自然也会主动要求返回故里。此外,朝廷还可以减免赋税鼓励流民北返。”

“这是个法子!”仆固怀恩捋了捋颔下的花白长髯,点头说道。

“此法虽然可行,但治本却不治标,救远而不解近。”张傪和声提议道,“河南道东部经过史贼的作恶已经人丁稀缺,却又必须屯驻大军。既然如此,为何不施行军屯。”

刘晏眼睛一亮,他并没有因张傪的话而感到恼怒,反而赞同地说道:“张判官所言甚是,施行军屯既可满足大军军需之用,又可避免土地闲置,而他日流民返乡时也可迅速恢复农耕。”

代宗皇帝也来了兴致,与刘晏、元载等人经过仔细商议了一番后,很快就认可了张傪的军屯建议。

随即,话题转移到了将领们更为关心地山南西道、恒州、东川和西川问题。

恒州方面,截止到目前,恒州的情况仍然不甚明了。

在间隔着河东道和京畿道,而史朝义也明显地加强了消息封锁的情况下,要取得与恒州的联系变得异常困难。

那一带形势复杂,信鸽也不便于传输信息。

最近一次收到的情报里,只知道杨旭武已成功夺取了恒州、易州、定州等张忠志原有的地盘,而张忠志也已率军急返恒州。

至于双雄争夺恒州的结果如何,仍然一无所知。

在元载看来,必须要做好三种打算。

张忠志胜,杨旭武胜,亦或是双方僵持、二分五个州!

第一种、第三种情况,其实对大唐的影响基本一致。

僵持自不用说,就算张忠志能够获胜夺回地盘,实力大损的他,也将无力插手代宗皇帝与史朝义之争。

最理想的结果自然是杨旭武获胜。

但即便当真如此,其实也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杨旭武一旦成为西凉之主,究竟会否生出异心?

元载说到这里的时候,下意识的看向杨错。

是他安排的这项任务。

杨错沉吟了片刻,说道:“我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的。”

众人也没说什么。

山南西道方面,在黄琦的鼎力相助下,张献武目前已全面压制住了严震。

严震、祝峻虽是名将。但在粮草短缺、兵力匮乏的情况下,即便不再需要承受对方的压力。

他们也已无法扭转乾坤,最多只能守住最后的一片根基。

如果借助严震和祝峻肯向唐廷求援,这本可成为唐军介入山南西道和进攻西川的大好机会。

但问题在于,严震这个人脾气极犟,而且对张家忠诚度很高。

他根本不愿意给唐军插手的机会。

如果得不到山南西道的支持,唐军想要从外部攻入山南西道,难度是极大。

没办法,谁让现在唐廷的威信已经下降了不少。

任何一个决策和出兵,都要慎之又慎。毕竟历史上,在朝廷国势下降的情况下,却胡乱动武导致威信扫地的事情比比皆是。

比如东周的周桓王。

相比起山南西道和恒州,西川和东川的问题要简单得多。

只要拿下山南西道就可以打通前往东川和西川的道路,再趁势进攻,便可轻易的平定两川之乱。

反而,有一个麻烦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薛嵩投降的事情。

在史朝义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薛嵩也表现出了投降朝廷的意思。

本来朝廷起初是不想接受,而是将他们全部剿灭。但是经过这么漫长的大战,朝廷也感觉到叛军的势力太大,必须得想办法对叛军分化瓦解。

这最好的对象,当然是薛嵩,薛仁贵的孙子。

从实际上说,薛嵩仍然是相、卫、洺、邢四州的刺史。

但从名义上说,他是伪燕朝任命的将领,如果投降是不能再担任四州刺史。否则就会开了恶例,其危害就和当初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死后,张位继承节度使是一样的。

要是朝廷直接接手四州,必然会跟薛嵩闹僵。

薛嵩的实力强劲,他在四州的影响力极广。

如果完全翻脸,就算击灭了他,也将会对四州的安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甚至还会严重损及朝廷的名声。

同时可以预料,史朝义也不会放弃这四州之地。

他就算无法直接干预,也绝对不会让朝廷顺利得到。一旦叛军细作利用薛嵩的问题来兴风作浪,不敢想像四州会变成什么模样。

如果能让薛嵩自己主动放弃四州,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但这一办法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次日,期盼已久的恒州信报,经由河东道又转到朔方,通过飞鸽急传至长安。

信件是由第五琦亲笔所写,里面的内容很具震撼性。

在第五琦的筹谋下,杨旭武业已成功消灭张忠志,并顺利控制张忠志的五个州,部分地区也正在接掌之中。

附随这一封信报而来,还有一封杨旭武亲书的请罪疏。

请罪的缘由在于他未经代宗皇帝准许,就擅自夷灭了张忠志九族。

不过,这封请罪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形式罢了。

当日杨旭武潜回恒州时,包括代宗皇帝在内的知情人其实就已经预料到这一结果。

两家的仇恨,早已是不死不休。

广德元年九月十九日,代宗皇帝率朝中文武,于长安的英魂陵为以李国贞、薛景山和严武为首的数万阵亡将士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赶抵长安参与此次的祭祀,十四万人将英魂陵围得水泄不通。

连上天也为阵亡将士而黯然神伤,蒙蒙秋雨伴秋风,瑟瑟秋风卷秋雨。

九月二十三日,代宗皇帝颁下诏书,正式拜杨旭武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并赐铁券,还赐姓名——李宝臣。

拜张宝忠为检校兵部尚书、义武节度使,易州、定州观察使。

拜康日知为检校左仆射、奉诚节度使,赵州刺史、深赵都团练观察使,赐实封食邑二百户。

这等于是把张忠志原有的地盘一分为三,在最大限度保存实力的同时,又让他们不构成对朝廷新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