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贾家人遇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二章 贾家人遇险

时间往回半年,武威,姑臧。

十九岁的贾穆兴冲冲拿着一封书信跑进后宅,去见母亲阎氏。

“母亲,父亲和兄长来信了,要我们去汉中与他们团聚!”

阎氏正在房内教导贾穆两个弟弟贾访和贾玑,闻言从贾穆手里接过书信仔细阅读。

两个小家伙一个十六岁,一个才十二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被母亲严厉教导下正苦不堪言的闷头读书,一听哥哥说要去汉中,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扑到贾穆面前连声问道:“二哥,是真的吗?我们要去汉中了?”

贾穆笑着摸摸两个弟弟头顶,用力点头道:“不错,如今父亲和大哥都成了朝廷三公,武威贾氏权倾朝野,我们兄弟也该去助一臂之力了。”

“哦,太好咯!”最小的贾玑开心的直拍手,“我们也要当官咯!”

贾穆对还在看信的母亲道:“母亲,既然父亲他们来信了,那孩儿就吩咐下人收拾行囊择日出发吧。”

阎氏却眉头一皱,问道:“穆儿,你父亲这封书信是谁送来的?还有旁人知晓吗?”

贾穆挠挠头,不明白母亲为何这样问,不过还是老实的回道:“书信是当初跟随父亲的管事郑欢送来的,您也认识,孩儿把他安置在偏房,并没有与旁人说起。”

阎氏点点头:“那郑欢我知道,与他兄长郑喜一起跟随你父亲多年,是个靠得住的。不过此事你们几个切勿声张,我怀疑朝廷要用兵西北,所以才差人让我们南下汉中。”

阎氏出身也是不凡,乃是凉州名士阎忠同族侄女。

当初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还把同族侄女嫁给贾诩,便是如今的阎氏。

阎氏自幼便饱读诗书,遇事颇有见地,所以贾诩才放心把家交给夫人打理,教导三个年幼孩子,自己带着侄儿贾成从军出征。

她能从一封简单的书信上便判断出朝廷即将对凉州用兵,足可见这位也不是简单人物。

贾穆很听母亲的话,闻言便问道:“母亲,若是我们不声张,那家中产业怎么处置?”

“区区几处产业,弃了就是。”阎氏不以为意道,“穆儿,你去收拾一些细软,明日叫上郑欢和几个亲信家人,我们一同出城。若有人问起,就说我们出城郊游赏景。待到了汉中,你父亲和兄长自然会安置我们。”

“诺,孩儿明白。”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只带着少许金银细软和十几袋子干粮,还有郑欢和十几个青壮家仆,骑马背弓,赶着两辆马车,一路呼呼喝喝假作出城游玩样子,出了姑臧城。

这时武威太守乃是有着凉州三明之一的名将张奂之子张猛,而这个太守是当初天子还在长安时李傕任命的,算是李傕一系。

李傕和贾诩叔侄交恶,便下令让张猛把留在姑臧的贾诩家人满门处死。

但是张猛也不傻,天子已在汉中,贾诩叔侄二人权倾朝野。而李傕日薄西山,眼看败亡指日可待,为了自家未来考虑,如何能听李傕的话得罪贾诩叔侄。

不过他虽然没听李傕的话处死贾诩家人,但也没有彻底投靠朝廷,还是暗中派人监视贾府。想要把贾家人作为人质握在手里,将来也好获取一些好处。

毕竟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几个郡离中原太远了,中原大战四起,张猛便也有了割据一方的心思。

若贾家人在自己手里,将来或许能迫使朝廷同意自己独占西北也说不定。

但巧就巧在这段时间张猛与雍州刺史邯郸商起了龃龉,两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张猛索性带兵去邯郸商所在的武威县逼迫邯郸商,企图令对方就范,所以不在姑臧。

或许知道历史的读者会奇怪,汉朝雍州不是在长安附近吗,怎么凉州地方会出现另一个雍州呢?

这就要回溯到当初马腾、韩遂起兵攻打李傕的那个时候了。

马腾、韩遂被贾成击败,退回凉州。韩遂乖乖的回到老巢金城,马腾却占据了陇西郡不走了。

李傕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兴平二年(195年),他对凉州的稳定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以胜利者身份赦免马、韩,封在陇西郡的马腾为安狄将军,金城郡的韩遂为安降将军,一起为朝廷平定凉州西部的羌乱。

二、凉州黄河西边五郡离凉州治所陇县较远,又受黄河周边贼寇阻隔,政令难以通达。六月,分凉州的金城,及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共五郡新设雍州。命邯郸商为雍州刺史,制衡马腾、韩遂二人。

可惜邯郸商、张猛两人都在武威郡办公,治所相隔不远,难免交集很多。就经常相互开玩笑,过火到人身攻击的程度,工作上很多事情意见也不一样,相互经常责怪抱怨。

这几年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有时候还会兵戎相见。

这两天就是因为一些小事,张猛大发脾气,带兵直奔武威县,才忽略了贾府,让贾家人顺利离开姑臧,逃奔汉中。

这一日,贾家一行人走到狄道,因为走的匆忙,携带的粮食吃光了,于是贾穆便带着郑欢和两个仆人进城购买粮食。

来到一处粮店,四人走进店里,郑欢上前问价:“店家,这米粮怎么卖?”

那店家抬眼一望,见几个人簇拥着一位贵介公子,看上去不像普通人,便也不敢怠慢,恭敬的上前回话:“回贵客,粟米一斛万钱。”

“什么?”郑欢眼睛一瞪,“你这粮食金子做的不成?卖的这么贵。”

那店家絮絮叨叨的回话:“贵客是外乡人吧,咱们狄道县这几年粮食一直歉收,就是这万钱一斛已经算便宜的了。你去前面那几个老店问问看,比咱们这里还贵上几分。”

贾穆不愿意耽搁时间,不耐烦的道:“郑欢,休要多说,一万钱就一万钱,让他取三斛,我们还要赶路。”

说着随手从仆人背囊中取出几块金子扔给店家:“休要啰嗦,这些金子够不够三万钱?若是够了就赶紧称粮。”

郑欢见贾穆伸手取金子时便已暗叫不好,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暗暗朝四周打量几眼,看看有没有人注意到自家公子的举动。

就见店家麻利的双手接住金块,用牙一咬,便眉开眼笑道:“够了够了,公子,还有多余找头。”

贾穆随意摆摆手:“多了就算本公子赏你的。”

店家手一抖,便将金块收进怀里:“得嘞,小的这就给您几位取粮。”

没过多久,店家便称好粮食装进三个麻袋,郑欢三人一人一袋背在肩上。贾穆便带着三人转身出了粮店,向城外走去。

那店家贪婪的看着贾穆仆人背后沉甸甸的钱袋,阴阴一笑,吩咐伙计看好店里,转身出了粮店,快步消失在街头。

城外,贾穆带着郑欢几人上马疾驰,一个时辰后来到一处山脚。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见没有什么可疑人跟随,便转过山脚来到一片凹地。

郑欢手打忽律,两个劲装大汉手持弓箭从树丛中站起身来,招呼道:“二公子回来了!”

贾穆点点头:“嗯,我不在时可有异常?”

大汉摇头:“回二公子,没发现闲杂人等,夫人在里面等二公子回来。”

贾穆舒了口气,便带头往凹地里面走去。

走了不多时,便来到一片简易营地。

营地里大伙都在忙碌着,有的在砍伐灌木丛收集柴草,有的用石块搭建简易灶台,有的在清洗晾晒衣物。

只有他两个弟弟无所事事的四处闲逛,见到贾穆回来,两人欢呼一声迎了上来。

“二哥,粮食买回来了?”

“嗯,母亲呢?”

“母亲在马车里歇息。”

“我去见见母亲。”

贾穆一边和弟弟们说着话,一边向母亲所在的马车走去。

阎氏听到动静,撩开车门帷布探出头来:“穆儿回来了?一切可还顺利?”

贾穆行了个礼,恭敬的回答:“母亲,孩儿回来了,狄道城里粮食有些贵,不过孩儿还是买了三斛粟米回来,应该可以坚持到陇城。”

阎氏微微点头:“顺利回来就好,狄道乃韩文约所属,一定要小心行事,切莫被其部下发现我们。”

“母亲放心,孩儿进城时用的是行商路引,也给足了入城税,并没有惊动城中军兵。”

“如此甚好,为娘总觉得此地不宜久留,用过饭后还是趁早出发为好。”

“母亲不必担忧,我们一路昼伏夜行,赶路也甚是辛苦。此地颇为隐蔽,歇一晚再走也不迟。”

“这样......,好吧,就依穆儿,歇息一晚再走。”

贾穆快马来回奔波,身体早已感到疲惫酸痛,听到母亲答应休整一晚,心中松了口气,揉揉酸痛的双腿,走到马车边上,找块干净的石头一屁股坐下来歇歇脚。

这时郑欢有些犹豫的走了过来,对母子二人行礼道:“夫人,二公子,小人以为还是尽快上路的好。”

阎氏双目一凝,问道:“郑管事,你是发现什么异常了吗?”

她对郑欢还是很信任的,郑家兄弟原本就是贾氏部曲。贾诩举孝廉,兄弟两人就是以书童的身份跟着主人前往洛阳。

郑喜在长平馆被马超所杀,贾诩便把其弟郑欢调到身边伺候,让他娶妻生子,不使郑家断了血脉,所以郑欢等于是贾诩的心腹之人。

郑欢跟着老主人这么多年,人情世故,旅途经验自然非常丰富,他建议尽快上路,阎氏当然很重视的开口询问。

郑欢迟疑的回道:“小人倒不是发现异常,只是二公子在城内粮店中付钱过于爽快。万钱一斛寻常人定然要还价些许,或者饶上几斗才比较正常。......如此年景,能开粮店的哪个是简单角色,小人怕二公子这样一来,可能会引来一些宵小......”

贾穆在一边撇撇嘴:“郑欢,你想的也太多了吧。要照你这么说,去买粮的都会被贼人盯上,贼人盯的过来吗?”

“呃......二公子,小人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说本公子买点粮食还会召贼人觊觎?”

“穆儿!”

阎氏一瞪眼:“郑管事行走各地经验丰富,他既然这么说自有道理,你休得怪罪。”

转头对郑欢道:“依你之见,我们现在就走。”

郑欢看了看天色,见日已西沉,便道:“回夫人,天色将晚,倒也不用这么急,只是须得等待天色暗下来才能生火做饭,以防烟尘被贼人看到。用完饭后再赶路也不迟。”

阎氏点点头道:“郑管事老成之言,正该如此。你吩咐下去,让他们天黑做饭,两个时辰后启程出发。”

“诺!小人这就吩咐下去。”

郑欢见夫人听从了他的意见,不禁微微松了口气,转身就快步离开。

贾穆心中有些不快,嘟囔道:“这郑欢也真是小心过了头,买个粮食还会召来贼人?可笑至极。”

阎氏闻言嗔道:“穆儿,我们身在敌境,做事自然要小心谨慎,你这样毛手毛脚,要坏了大家性命的知不知道?”

见母亲发怒,贾穆不敢多言,诺诺连声的退了下去。

不过他秉性忠厚,只是恼恨被母亲责骂,倒也没有迁怒郑欢,只是垂头丧气的找块没人的地方暗自生气。

郑欢跟随老主人贾诩多年,潜移默化下做事很是小心谨慎。

他让人把灶台转移到更加低洼隐秘处,等待天色完全暗下来才开始做饭,还找了人用毛毡把火堆围起来,尽量减少远处的人发现火光。

想了想他还是不放心,叫两个伶俐的小厮前往狄道城方向远远警戒,防备可能的贼人。

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之后,郑欢才稍稍安心,静等夜色降临。

或许是他们所处地方比较隐秘,又或许是狄道城中无人关注他们,直到用完饭开始启程,都一直平安无事。

阎氏和郑欢这才稍稍放心,放慢了赶路的脚步。

却不料走到半夜,后面警戒的小厮突然快马回来,禀告郑欢:“郑管事,我们发现五里外有一支马队打着火把向这边过来了。”

郑欢一惊,问道:“那支马队有多少人?”

“回管事,看火把数量,应该有五六十骑。”

“不好,这一定是贼人追来了,快随我去禀报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