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存亡之秋 > 第二章 封晋公魏军受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季汉景耀六年,炎兴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月。

邓艾于强川口击败姜维一部,钟会占领阳安关口,包围汉中汉、乐、黄金等城,又南下剑阁的捷报不断传向洛阳。

魏帝曹奂问讯,下诏重申以前封赏之意,以春秋晋故地十郡方七百里封司马昭为晋公,晋位为相国,加九锡。于是洛阳公卿将校都到大将军府宣旨祝贺,可司马昭却再次以礼辞让。

等到上朝之日,司空郑冲率群臣劝司马昭接受封爵,劝进曰:“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遂荷“阿衡”之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奄有龟蒙;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

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阙政,民无谤言。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东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之将,斩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苛慝不作,是以殊俗畏威,东夷献舞。故圣上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

明公宜承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愆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埽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今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州而谢支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

通俗意思为:“我们恭敬地看到封赐您的诏书,又听说明公您又坚决辞让,我郑冲及群臣对您怀着赤诚之心,想向您说说浅陋的想法,我们认为圣王制定封赐制度,百代以后依然是这样执行,褒扬有德之士,封赏有功之人,自古以来皆如此。

昔日的伊尹,不过是有莘氏陪嫁女儿的臣仆,之后辅佐成汤建功立业,于是被称为贤相代号的“阿衡”。周公凭借文王武王建立的功业,辅助成王,尚且受封于曲阜,据有龟蒙一带的土地。吕尚不过是石番溪的渔夫,一朝做了周的统帅,便被封在营丘。从那以后,功薄而赏厚者,多得无法计算,然而贤哲之士,还是认为这些人物是值得称道的。

况且自明公先父故相国以来,世代都有美德,辅助魏室,安定天下,朝无恶政,民无谤言。以前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皆望风震服,羌戎奔向内地,归附中原,东边平定诸葛诞的叛乱,战胜敌人而我军完整无损。擒获阖闾之将,俘虏轻骑锐师以万万计,德威达到南海,英名震慑三越,天下康宁,无苛政奸人。因而时俗畏威怀德,东夷献舞。故圣上考查古今典礼旧章,开国封邑,立都太原。

明公应奉圣上旨意,受此大福,顺应天意人心。功勋如日月光照宇宙,封国赐爵理应如巍巍斑山,永世不移。这样才能内外协调,不违背典章事理。如此则今后从事征伐,可不战而胜,扫除东吴,西平巴蜀,望祀岷山。进而回师停车,指挥天下,远方夷狄无不归服,中原臣民无不肃整。令大魏之德盛于唐尧虞舜,明公功勋超过齐桓晋文。然后学习文伯归隐于沧海,效法许由退居于箕山,这岂不是盛大的举动!最公最平,谁可与相比!何必用心于细小的谦让之礼呢。”

于是司马昭接受天子封赐,正式成为晋公、相国、加九锡。

司马昭受封后,道:“我何德何能,如今受命,乃是依赖前线奋勇将士,大魏将士才是真正应授封之人。等平定西蜀,传捷京师,我将上表陛下,重重封赏。”

当司马昭在洛阳授封之时,钟会进攻剑阁不克,于是屯兵白水,研究对策。

只见钟会起笔写道:“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通俗意思为:公侯您文武全才,胸怀超世的谋略,功成于巴、蜀,名扬于天下,远近之人无不推崇你。每次想到往事,我们都曾同受朝廷教化,吴札(春秋时吴公子季札)、郑乔(姬乔,史称郑子产),我希望用他们的友谊来比喻我们的美好未来。

写毕,钟会将书信拿给杜预。

杜预阅后,很不理解,道:“之前给蒋斌写,如今又给姜维写,此有用乎?”

羊琇道:“强攻三日不克,劝降怎会有效。”

见二人不太认可,钟会道:“若我继续强攻,只怕死伤万人,依然拿不下剑阁雄关。而姜维乃天下名士,通晓大理,若我想与之交友,他一定会思虑。”

还未等杜、羊二人再说,钟会对旁边道:“向功曹。”

向雄出列,道:“钟将军。”

钟会道:“你去送信,尽管放心,姜维不会干出两军交战,斩其来使之事。”

功曹向雄拿到书信,于是离开。

主簿邓殷道:“钟将军,你确定姜维定不斩来使?”

钟会笑了笑,道:“姜维乃凉州名士,着重名望,他只想在战场上战胜我,怎会使小伎俩而惹世人耻笑。所以我坚信,他绝对不会。”

杜预道:“根据探马来报,汉中入蜀的三条通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之道口皆被蜀军占据,我军若想从汉中入蜀,目前来看,非常困难。”

钟会道:“看起来是如此,但这天下经常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只是你我需要仔细研究与等待。”

羊琇道:“如今十月,朝廷应已收到攻克汉中之捷报,不知司马公是否对我军还有更大期望。”

钟会想了想,道:“那肯定是有的,若我没猜错,如今司马公应已上位晋公,消息什么时候传到这里,诸位静等便是。”

这时钟邕从门口走来,道:“父亲,诸葛绪将军派人来到白水。”

钟会于是招呼进来。

那人进来,道:“钟将军,在下是诸葛将军的参军,今日奉诸葛将军之命,前来汇报军务。”

钟会道:“请讲?”

参军道:“诸葛将军与邓将军在阴平桥头会师,但因姜维东撤剑阁,诸葛将军认为再留桥头已意义不大。诸葛将军打算率军前来白水,与钟将军汇合,再一同进攻剑阁。”

钟会看着他,道:“好,那诸葛将军何时能到?”

参军道:“二日后便到。”

钟会道:“你回去告诉诸葛将军,我欢迎他的到来,希望他早点前来与我汇合,一同攻破剑阁。”

参军道:“诺!”道后,参军便离开。

见钟会这般爽快回复,让杜预、羊琇等人很不理解,杜预道:“诸葛将军前来,是否将改变战局?”

于是钟会把自己的想法告之众人。

稍晚,钟会使者向雄来到剑阁,姜维接见了他。

向雄拿出书信,道:“姜将军,这是钟将军写给你的亲笔信。”

姜维道:“幸哉,拿来一看。”

李密拿后交给姜维,姜维过目,道:“钟将军是否美誉过度,文武全才,声畅华夏,这不是指的钟将军在淮南之功绩?怎会是我这九伐祁山而未功成之人。至于吴札、郑乔之好,很难形容二军相争时之各自主帅也。钟将军好意,我姜伯约心领便是,你可回去。”

见姜维这番回复,向雄道:“姜将军,钟将军非常愿意与姜将军交友,愿姜将军郑重考虑,若能成全,这便是为人称道而流传千古之美谈。”

姜维道:“为人称道,千古美谈?怕不会成为为人所恶,万年叱责?若钟将军真愿与我交友,我倒有个更好想法。”

向雄道:“请姜将军明示。”

姜维道:“钟将军可调转战旗,与我一同北上问罪,诛灭反贼,兴复汉室。若能如此,我当视钟将军为兄弟,便如吴札、郑乔之好。若是不能,还请战场上见!”

向雄不解道:“姜将军,请三思!”

姜维对左右道:“送客!”

向雄激动道:“钟将军率十万大军于白水,若再猛攻,玉石俱焚,姜将军,姜将军请三思!”向雄还未说完,便被轰了出去。

钟会使者离开后,廖化走到姜维身前,道:“真是好笑,岂有率十万大军侵犯他国而美曰交友之事。”

张翼道:“来者不善,非我不仁也!”

姜维看着旁边李密,道:“魏军那边是否有新军情?”

李密道:“诸葛绪率军即将到达白水,与钟会合兵。”

姜维想了想,道:“诸葛绪在阴平桥头表现如此拙劣,竟还敢来剑阁,真不知羞耻也。”

廖化道:“那大将军的意思是?”

姜维道:“只要我军坚守各处险要,魏军兵力再多,皆不足为虑。廖将军、张将军,我估计魏军之新攻势即将来临,你二人督促各处险要,严守以待。”

廖化、张翼皆道:“诺!”

之后,向雄回到白水。

向雄站在钟会身前,叹气道:“姜维太过自负,不愿与钟将军交友,我话未说完,他便把我轰走。”

羊琇道:“这个姜维,他以为守住剑阁便可高枕无忧,以我军之强势,必突破剑阁,全歼蜀军。”

钟会看着向雄,道:“姜维还说了什么?”

向雄想了想,道:“我不敢说?”

钟会道:“你直说,我恕你无罪。”

向雄道:“姜维还说,请钟将军调转战旗,与之一同北上问罪,诛灭反贼,兴复汉室。”

杜预道:“姜维骄狂日久,倚仗手中精锐,不把我军放于眼里,看来和是不成,只能一战。”

钟会点了点头,道:“等诸葛绪将军来到白水,到时我军实力更盛,便可再度攻打剑阁。”

不久,魏中路军统帅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到达白水。

钟会率僚属在白水关关外迎接。

钟会、诸葛绪相见,几句寒暄之后,便进入关中,到达将军府大堂。

二人入座,诸葛绪道:“我听闻姜维死守剑阁,钟将军猛攻不克,若是如此,此战非速战,乃需持久战。”

钟会笑了笑,举着茶碗,示意饮茶,饮后,钟会道:“姜维自恃勇猛,奈何兵少将寡,何以持久也。”

诸葛绪放下茶碗,道:“看来钟将军已有良策。”

钟会走到地图前,道:“诸葛将军请看,由汉中入蜀的要道,即金牛道,此道可直达成都,然而此道已被姜维占据,我军无法通行。所以我的计策是以一部人马在剑阁牵制姜维主力,令遣一将绕行剑山,率偏师东出米仓道、洋巴道,进攻巴西、巴东。事成之后,偏师或北上剑阁,夹击剑阁蜀军,或直扑成都,俘获蜀主。”

诸葛绪仔细一看地图,道:“中路牵制,东路突破,这不失为一种良策,只是姜维不会派军坚守各处道口险要乎?”

钟会道:“我大军压于剑阁北,人数众多,姜维难以分身。就算在群山之间布下少量伏兵,又怎能抵挡我数万魏军之猛攻。”

诸葛绪想了想,道:“有道理,此策若成功,平蜀之日或不久矣。请问钟将军,将派何将偏师东出?”

钟会看着诸葛绪,道:“当为足下。”

诸葛绪惊讶,道:“钟将军竟将如此大事托付于我?”

钟会道:“此事非诸葛将军莫属。”

诸葛绪微微点头,道:“好,我诸葛绪服从军令,请钟将军下命令!”诸葛绪道后即起身。

钟会亦起身,道:“诸葛将军,请你率本部人马,明日东出,走米仓道、洋巴道,攻取巴西、巴东。我会同时进攻剑阁,助你一臂之力。”

诸葛绪坚定道:“诺!在下这就去准备!”

诸葛绪离开大堂后,杜预走到钟会身前,道:“这位雍州刺史为何如此不慎重,怕是要一败再败也。”

钟会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了。

新一日,诸葛绪率本部人马,出白水,向米仓、洋巴二道进军。

然而诸葛绪一行动便被姜维察觉,诸葛绪在前往二道的路上,不断被姜维布下的伏兵骚扰。等到米仓道口,诸葛绪见道路非常险峻,担心姜维在路上布置大量伏兵,而造成更大损失。他胆颤心惊,便停留道口,不再向前。

入夜,诸葛绪被姜维伏兵又有骚扰,天一亮,诸葛绪不敢再走,即率军返回白水。

得知诸葛绪折返,这让钟会很不爽。

诸葛绪刚进军府大堂,钟会便命军士实行抓捕。

诸葛绪被抓,激动道:“钟将军,为何抓我?”

钟会道:“为何抓你,你亦有脸问。我命你走米仓、洋巴二道,攻取巴西、巴东。你却违背军令,擅自撤军。你畏敌不前,贻误战机,依令当斩!”

诸葛绪惊恐,道:“钟会,我是大魏雍州刺史,你没有权力杀我!”

杜预道:“钟将军,此时若杀了诸葛绪,怕是不妥,还望将军饶他一命。”

羊琇道:“不如先押下,将此事上报朝廷,待朝廷降旨。”

于是钟会听从杜预、羊琇之建议,先将诸葛绪关押起来。

其实,这一计策钟会在之前就已决定,他已密报朝廷说诸葛绪畏缩不进,请求囚车返京,而事情的发展正如他所料。

诸葛绪被拿下后,钟会收编其麾下三万军队,从而独揽中、东二路大军。

汉中捷报传至洛阳,魏国朝廷一片喜悦,司马昭成功进位晋公。魏将诸葛绪先于阴平桥头不听邓艾之策,坚持要向东与钟会汇合。然后到达剑阁前线后不久,便被钟会借机拿下,夺其兵权。面对这样的局面,钟会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计谋,姜维能否抵挡住魏军新的攻势,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邓艾钟会谋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