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流水线之王 > 第十七章 楼花历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穆雷想起了钱卫华说他在城东新街卖的房子要五千多,这个三千多的价格确实不贵,他突然眼前一亮:找什么地方搬,直接买一套啊!

他迅速在心中默算了一下,3680一个平方,一百个平方就是三十六万八,三成首付就是十万出头,两成首付才七万左右,家里应该拿得出。

况且现在南洋市里面租个两室一厅的房子也得两千多,够付月供了,为什么不买个房子住着把租金省出来付月供呢,只不过多出了几万本钱,可是多了一套房子啊。

想到这里,穆雷很兴奋,可这么大的事,他还得找人商量一下,首先要家里出钱,他一个人的分量是不够的,二叔是在南洋买了房的,虽然是在镇上,他应该知道南洋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而且据说他炒楼花还赚了几万块,有他这个长辈助攻,父亲应该会松口。

所谓的“楼花”,是“商品房预售制”的民间绰号,也叫期房,最早是从香港传到内地的。

最早是没有楼花这一说的,以前卖房子,都是等房子建好才能卖,毕竟是大宗买卖,没看到东西人家怎么会付钱?而且以前的地产商都是整栋整栋卖,小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什么时候有了期房呢?那还要从2000年说起。

香港有一部电视剧叫《创世纪》,当年家喻户晓,掀起了收视狂潮。

据小道消息,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李嘉诚和李兆基的一场“商战”改编的。

1985年,在地产行业披荆斩棘的李嘉诚,看中了位于尖沙咀的美丽华酒店,想要吞并重组。当时的酒店创始人杨志华已经去世,他的后代反对李嘉诚破坏祖业,于是联系了杨志华昔日的合作伙伴李兆基。

李嘉诚和李兆基,是当时香港的两大房产巨鳄,并称二李,二李相争,必有一伤。

因为有老关系在,李兆基低价收购了美丽华酒店,让李嘉诚损失了超过150亿元,媒体报道称,这是李嘉诚当时经历的最大商业失败。

这么精彩的故事,tVb当然不会错过,他们斥资一个多亿,还原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请来了半个港台娱乐圈的顶流明星:罗嘉良、陈锦鸿、郭晋安、古天乐、吴奇隆、郭可盈、陈慧珊、蔡少芬、汪明荃、邵美琪、马德钟……

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万人空巷,也创造了很多房地产行业的经典台词。

一句是:“我拼命干活,只挣那么一点点钱;外面那些炒房的人,花一点时间就能不停地赚大钱,这叫作公平吗?”,另一句是:“为什么人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供一间房子呢?”

这两句话,代表了绝大多数香港人的心声,比如这些台词的作者,着名编剧司徒锦源,之所以要这么写,因为当时他已经45岁了,赚的不少,却还是买不起房。

香港地少人多,尤其是1953年以后,战争让很多内地人涌入香港,香港人口从50万一下子暴涨到了150万,而很多住宅却在战火中消失了,这就导致很多人没地方住。

爱国商人霍英东改变了这一切,他把楼盘分层分户对市民出售,这就让有些民众能负担起买楼款,他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售楼说明书:第一期交50%订金,楼面建成交10%,交房再交……

就跟现在的分期付款是差不多的流程,这就是“商品房预售制”,这一制度一诞生,让普通人也有机会买房子,但是也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而同时在内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解放后到1978年,中国老百姓根本没有房地产的概念,住房子靠分配,连装修和维修,都是在组织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1978年,中国人的平均居住面积只有6.7平米,比解放时还少了接近1个平方,为什么房子会越住越少呢?肯定是房子建少了,人多了。

转折点在1978年秋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参观了新加坡的现代化小区后,决定在bJ召开全国城市住宅建设会议,会后各省市领导都接到了来自中央的住房问题指示:要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可以分期付款,在改善住房的问题上路子要宽些。

于是,轰轰烈烈的楼市商业化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同一年,深圳成为了经济特区,深圳一河之隔的对面,就是香港。

全国各地派出精锐支援小渔村的基础建设,在邮电系统工作的骆锦星,便是最早报名的那批人之一。

在一场简单的见面会后,SZ市委的领导给骆锦星安排了任务,他将以SZ市房管局副局长的身份,解决特区目前的住房问题:一年之内建好两万平米、三百多套干部宿舍,而财政经费只有50万。

骆锦星算了一下,钱不够,领导笑道:“钱就这么多,你能干得给我干,不能干也得给我干。”骆锦星没办法,带着几个大头兵,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

当时已经有香港商人看好深圳的发展,联系骆锦星说,你出地,我出钱,皆大欢喜!但骆锦星不敢啊,《宪法》规定,禁止出租和买卖土地,这可不是经济问题,这是政治路线问题。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你建个锤子,骆锦星不甘心,一天到晚在那里研究政策,终于有一天给他在马列文献中找到一句话:“住宅,未必一定要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

苏联老大哥说了,要住房子就得付出一定代价,那深圳为什么不能把这个代价量化为金钱呢?于是骆锦星马上找到了当时的SZ市高官张勋甫,问他的意见。

老张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话:“《共产党宣言》也讲过,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土地是不能卖,租它几十年先干着看看吧。”

骆锦星一听就高兴坏了,有戏啊。老板既然支持,说干就干,于是深圳土地可以买卖,港商可以入资的消息很快就放了出去。

敏锐的商人早就收到了风,香港地产商人刘天就,第一个坐着推土机和自行车赶到了深圳,和骆锦星展开洽谈,方案很快敲定下来,深圳出地刘天就出钱,深圳分成85%。

刘天就谈成这笔买卖的第三天,他名下的香港妙丽房地产公司购房中心就被狂热的市民挤满,一期只设计了108套房子,却来了5000个购房者,所有人排队抽签,拿着现金抢一张规划图纸,这张图纸就是最早的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