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行者:传说之路 > 第三百一十四章 献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秦世厉满脸难以掩饰的兴奋神色,李治平和秦不庸都一时没有言语。

李治平当然是在等着发问,而后他只好勉为其难地把两件事该如何关联与利用说出来,他要让这一切成为秦世厉的意思。

秦不庸则是在考虑这件事说下去究竟妥不妥当,毕竟如今还是秦雷做主的时候。

这是件前无古人的大事,天雷宫早有这个实力却一直没有走出这一步,事关重大,不是旁人该议论的。

但秦世厉有这个资格,只不过,他忘了他还太过年轻,还不懂得这内里的凶险。

李治平正是看出了秦世厉可以被利用,才向他抛出了这个诱饵。

秦世厉终究是没有忍住,问道:“依李首辅的意思是,这个机会可以利用?”

秦不庸脸色一变,急道:“世子,这...”

秦世厉挥手打断,道:“本宫有言在先,只作闲谈。”

他也知道这是越权,秦雷还在位,这件事就必须由秦雷决断,但他还是忍不住想听一听。

李治平道:“其实,尊者多虑了。相阁典籍载古通今,世事有其规律,只说那姬姓王权,王权一统前,亦是部落争端多年,战争,阴谋,层出不穷,那时还只是今日之中原一地。像当今十城分立,外八城远隔千里,未有数十年循循渐进是不可能完成一统的。”

先要打消秦不庸的顾虑。

但一说数十年,秦世厉原本的兴奋劲就退却了一些,年轻人总是急于求成。

秦世厉道:“不见得吧,若铁了心要一统,我天雷宫和大秦就不能弹指间接管了各城吗?”

李治平微微摇头,道:“若要如此,早可接管。但治世不能如此简单粗暴,这就是下臣说的有实无名与有名无实,如今局面可算是有实无名,照世子所说强行接管,那也只能算是有名无实。若不能做到有名亦有实,则不如不接管不一统,维持现状即可。”

秦世厉道:“你说过有名无实与有实无名一样,长则必乱。”

李治平道:“是,昨夜之事就是乱的征兆。”

秦世厉道:“那要如何才能既有名又有实?”

李治平道:“姬姓王权八百余年,期间至王权作古前百余年,一路繁盛,照此本应继续繁盛下去,可又因何作古了呢?那场异兽浩劫为王权划上了终点,可若没有那场浩劫,姬姓王权亦走向了衰败。因何?因曾经姬姓王权励精图治,以百姓民生安危为本,王权以庇护百姓为己任。至作古前百余年始,当权昏聩,弃百姓而沉迷声色犬马,致人伦崩坏,王权自此不得人心。那后百余年,姬姓王权已是有名无实。既有名又有实,即是姬姓王权前七百年,王权以百姓民生为本,以庇护百姓为己任。若能长此以往,则长盛不衰。”

这一段话,实则有针砭天雷宫之嫌,但秦世厉并不懂,他对天雷宫做过的事不那么清楚。不但是他,连秦不庸其实也不清楚,天雷宫曾经祸乱姬姓王权的事,他们并不自觉如此,只是因为他们的心里没有百姓。

不论怎么说,那都是千年前的事了,有些事身在其中的人并不认为他们做错了,他们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天然与世间百姓和各道门对立而已。

就如老虎捕食,老虎会认为他做错了吗?不会。

千百年来,天雷宫为了壮大自己,清除威胁,他们会认为自己错了吗?不会。

道不同而已。

李治平说的以百姓民生为本,以庇护百姓为己任,秦世厉对此嗤之以鼻,但这关系到一统王权,关系到前无古人的名声和地位,秦世厉还是问道:“具体当如何做?”

李治平道:“下臣先说为何这数百年来,天雷宫不一统王权。其实,这件事也并非无人动过心思,我李家祖辈也曾有人试图完成秦氏王权一统,但未果。这又是因何?先不论黄城,只说外八城,分立之初,因各城道门主持开化之功,道门当权,名正言顺,至今如此。又因天雷宫与大秦当年强立各城监察司与执禁团,此后约束不当,致各城百姓对天雷宫和大秦视如猛虎,而各城道门于各城与我天雷宫和大秦势力周旋,又使得他们深得民心厚望。当此情势下,我李家祖辈想要从各城道门手中收归王权,就招致满城反对,若要强行收权,不单与各道门为敌,各城百姓亦要殊死抵抗,天雷宫当然可以强杀强压,但若把人都杀尽了,那么,即便收取了王权,又有何用?”

这一番话,让秦世厉和秦不庸听来不住点头,一统王权看来还真不是天雷宫如何势大就足够的。

李治平看了看两人,又道:“但如今黄城的局面就截然不同,大秦随时若想收归黄城当权,手到擒来。这是因为黄城数百年来与黄龙观隔断,致使他们无主心骨,又与大秦毗邻,随时兵锋所向,他们不敢反,如此多年,我大秦税赋一再强加,黄城多年来民生一再凋敝。这时若昭告把黄城并入大秦,哪怕每年只减免一层两层赋税,即便黄城城主不答应,黄城百姓也会转向大秦。这样一来,黄城纳入大秦,就有名有实,黄城的子民就是大秦的子民。”

说到这里,秦世厉和秦不庸明白了。

秦世厉道:“也就是说,要王权一统,需先把各城道门与当权分开?”

李治平躬身道:“世子英明。”

秦世厉道:“可数百年都无法把他们分离,这时候又怎能分离?”

李治平道:“当初可以把黄龙观与黄城分离,是因为有座黄龙山,也因足够近,可以约束到数百个预备雷震,而外八城不同于黄城,道门都在城内,若要再每城都派上数百个雷法第五重修为的天雷宫门下监禁,一则没有那么多的人可调派,二则,就算从七野把雷震调去,这些人可也不好约束,极容易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对于秦氏宗室而言,天雷宫内部的危险比外部大得多,秦世厉和秦不庸相视点头,这么做肯定不可取。

秦不庸道:“你还是没说该怎么分离。”

李治平道:“下臣刚才已说了,出于天雷宫内部的安稳考虑,天雷宫不可强行介入各城道门与当权分离之事。所以,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让他们自愿分离。”

秦世厉和秦不庸面面相觑,如果有人让天雷宫和大秦分离,只作为无关世俗的道门存在,天雷宫会愿意吗?直可谓天方夜谭。

以己度人,天雷宫不愿意,各城道门又如何会愿意?

秦世厉和秦不庸不禁笑了出来。

李治平却不以为意,道:“世子和尊者认为不可能?”

秦世厉摇头失笑道:“他们若愿意,又怎会等到今日?”

李治平道:“那是因为过去没有时机提出来过,而昨夜之事正是一个机会。”

绕了一大圈,又说姬姓王权,又说黄龙观与黄城,又说道门与当权分离,让秦世厉和秦不庸险些忘了李治平说起此事的起因正是借昨夜之事。

秦世厉和秦不庸收起了笑脸,对刚才的失笑他们还感到了一丝自惭形秽,正说如此大事,他们怎可失态,于是,又端正了形容,听李治平继续说下去。

李治平道:“任何事的改变都是需要契机的,遑论如此大事。遥想当年,世人也不信能从世代久居的中原之地迁出外八城来,若无道门牵头,此事也断不能成。但那时,谁又能想到金行、火行、木行会甘愿迁出宗门久立的三座圣山?唯有我李家先祖断定此事可行,并一手触成。”

这件事,秦世厉和秦不庸倒是很清楚,也是因这天大的功劳,李氏一门得以世袭大秦首相之位。

李治平今日所说的事若是能成,其功劳也不下于他的那位先祖。

两件都是事前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前一件成了,后一件难道就不可能吗?何况献计的是出自同一血脉的人。

秦世厉蠢蠢欲动,道:“李首辅请赐教。”

李治平好似惊慌地躬身抱拳道:“下臣不敢。下臣只是想,昨夜那火行的人已经到了黄龙山,想必他不可能一出言城就直奔天雷宫眼皮下的黄龙山,出城已是图谋不轨,既有不轨企图,那么,黄龙山就该是他的最后一站。下臣料想,他已私下去过了多城,那么,只要找到了他去过各城的证据,道门私通的罪名就坐实了。道界私通,株连百姓,各城早已心下明了,如此一来,是他们有罪在先,依秦典法令,天雷宫有权处置道门和一城百姓,此可谓名正言顺,非是无端,各城各道门都无从抵赖。”

秦世厉和秦不庸点了点头。

李治平继续道:“法令的存在是为了维持稳定,而非杀戮,杀戮不是目的,也是手段,都是为了震慑而维持稳定。若能得到更好的回报,这个处置权也可作为交易。道界私通意图谋反是第一大罪状,要杀要株连多少人都是由天雷宫说了算的,道门该问罪的自然都是一门举足轻重的人物,城主亦可逼退,百姓更不知可以株连多少。世子和尊者试想,若把这个处置权搁置,换道门与当权分离,他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秦世厉和秦不庸陷入了深思。

久久之后。

秦不庸道:“他们难道不会借机反了吗?”

李治平道:“一城反又何用,有几城没有过反意,可谁也不敢反,就是因为各城都被隔断了,信息不通,现在同样如此,只需各个交涉,逐一进行。只要有一城点了头,剩下的就好办了。”

秦世厉道:“如何就好办了?”

李治平道:“王权一统,要有名要有实,就要看民心所向。现如今,各城百姓生计参差不齐,百姓很简单,谁让他们过得好,谁能保证他们的安危,民心就向谁。曾经各城与天雷宫敌对,各城的监察司与执禁团也多有行为不检之处,但是,只要有一城同意道门与当权分离,那么,当权就是我大秦接管,便可裁撤了各城原本的各司府人员。这样一来,原本百姓缴纳给当权的赋税虽说是一份,实则是两份,一份给了当权,一份给了大秦,大秦接管之后就是真正的一份,那时就可在赋税上做一些减免而不会减少我大秦所收。同时,加强约束大秦公职人员与所派驻的天雷宫门下,严令他们不可再与各城百姓发生争端,再适当的放宽些禁令。如此不出数年,百姓对大秦和天雷宫的往日印象必将天翻地覆。而各城通商不禁,只要别的城的商贾到这一城一看,气象截然不同,这新气象也自然会流传到别的城百姓耳里,向大秦的心也会滋生,陆续接管也就水到渠成了。”

秦世厉和秦不庸慢慢理清了李治平的思路,深感可行。

秦世厉哈哈大笑,道:“李首相说破煞象破了,则世间气象转盛,如今听李首辅这一席话,还当真是一派新气象要来了,哈哈哈...”

李治平道:“容下臣直言,此事非短期内能见成效,当年迁外八城之事也费时多年。如今要改气象,此举难行之处亦不下当年。下臣只是把进程说了,可其中每一个进程要耗时多久都未可知。”

这话是告诉秦世厉不要急功近利,也是让秦不庸安心,因为时间越长就越有秦雷的参与之机,不至于夺秦雷之功绩,也不会让秦雷猜忌,秦不庸是深怕秦世厉趁秦雷闭关未出之前完成这一举。

而秦世厉也知只要秦雷在位,这件事就算是他授意李治平完成的,功绩也是秦雷的,旁人只会说一句秦雷教子有方。他可以先缓慢进行,但最终完成,他要把控在自己手上。

所以,秦世厉毫不在意地道:“不急,不急,你也说了,处置权可以暂先搁置。本宫看,此事,你先探个眉目。”

李治平这时又犹豫道:“下臣...”

秦世厉疑惑了一下,很快知道了李治平的难言之处,道:“李首相若有阻拦,你就说是受命于本宫。”

李治平犹豫再三,还是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