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行者:传说之路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插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监察司。

上至司座李严,下至过百执事,连同执禁团在内,全体跪迎。

从八人大轿中走出,李治平站在监察司大堂下面向众人。

李严道:“叩拜首辅大人。”

礼毕。

李治平看向身边的窦渊,道:“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窦罚。”

李严心头一惊,再道:“叩拜窦罚大人。”

礼又毕。

李治平走入大堂主位坐下,窦渊站在他身旁。

李严与十司常,言零与五辅座并排站在下首,无人敢抬头。

李治平看着李严,道:“李司座,言城发生的一应大事小事,可都有记录在档?”

李严躬身道:“回首辅大人,不论是言城内部的,或是与监察司之间发生的事,只要是形成了,或有可能形成一定影响的,监察司都有记录,归档存放于档库。”

李治平道:“很好,你准备好,本相需要查阅。”

李严道:“所有记录都已分年月归档,随时可以调取。不知首辅大人想要查阅多久时间之内的?”

李治平道:“自你上任以来,所有的归档记录。”

李严上任言城监察司司座近十八年,这与言明继任城主的时间相去不远,要把近十八年来所有的记录查阅一遍,需要费上不少时间。

费时还不说,主要是不知李治平查这些有什么用意。

但也没人敢问。

李严看向身后一名司常,道:“去,带人把我上任之后所有的归档记录都搬来,供首辅大人查阅。”

那司常还没回话,李治平先道:“不必搬到这里来,稍后你派人全都送到本相入住的府邸。”

李严点头道:“是。”

李治平又看向言零,道:“你就是言零?”

言零低头躬身,道:“是。”

李治平道:“关于言城道界的信息,可有记录?”

言零道:“回首辅大人,有,自上次司南大人吩咐之后,数月以来的记录都已转至监察司。”

李治平道:“这么说,数月前的,都还在执禁团?”

言零道:“是。”

李治平道:“稍后你也派人送到本相入住的府邸。”

言零道:“也是自李司座上任以来的吗?”

李治平道:“不,追溯到自有言休的记录开始。”

言零眉头一皱,他上任言城执禁团首座不到十年,而言休如果还活着,已年过四十。要追溯到有言休的记录,恐怕需要查到三十年前。

不要说三十年前,就是他上任的前一年,前一月,甚至前一日的记录他也没查过。现在要找到关于言休的第一篇记录,他怎能明确时间。

窦渊看着一时沉默的言零,冷冷道:“怎么,你连言休的记录从何时开始都不知?”

言零惊慌跪地,道:“窦罚大人恕罪,首辅大人恕罪,属下失职,属下这就派人去查。”

说罢,转头向身后的言一低声耳语几句。

而后,言一退出队列,低头躬身退出监察司大堂。

李治平和窦渊也不再问罪言零。

只是忽然提到了失踪十九年,所有人都认为早已死了的言休,让监察司和执禁团的人感到大惑不解,难不成言休竟然没死?那夜在黄龙山的,就是言休?

这怎么可能?逃入了南野死地,还能活下来吗?

若是活下来了,为什么又等了十九年才重现踪迹?

他是一直藏在了某处,还是一直就不被人察觉地在天雷宫眼皮底下活动?

李严难以置信地低声问道:“敢问首辅大人,言休难道还活着吗?”

李治平却道:“本相何时说过言休还活着。”

李治平不想说的话,李严也就不敢再追问了。

只不过,这一提起言休,在监察司和执禁团的心中忽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天雷宫也不知煞象那夜出现在黄龙山的人是谁,但不排除言休的可能性。

也许天雷宫有什么消息可以佐证言休还没死,也许是出于谁也没有见到过言休的尸体,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此次跟随李治平而来的不是封云藏,而是窦渊,因为封云藏抹杀言休未遂,为天雷宫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威胁,被天雷宫治罪了。

那李治平此来,就是来查言休与言城和离火殿是否还有密切的联系?

这个推测和想法,对于监察司和执禁团而言,很合理。但也很不可思议,不过,破煞象那夜发生的事,本就不可思议。

要交接的事已安排妥善。

李治平站起道:“本相初到,你等陪同本相到言城各地走走。”

率人走出监察司,却见言明和言彬已在门外等候,一同来的还有言信。

言信抱拳道:“言信见过李首辅。”

李治平微笑点头,道:“昨夜听言城主说,言三城主操劳过度,身体不适,何不多休养几日。”

言信道:“劳李首辅记挂,并无大碍。”

说罢,与窦渊对视一眼,两人暗暗点了点头。

李治平道:“如此就好。三位若无他事,不如带我一同在言城走走看看。”

言明道:“李首辅想先去哪里?”

李治平道:“当日天象肆虐,大秦灾情严重,想来言城也是如此。我看,不如就先去灾情较重的地方看看。”

言明道:“李首辅体恤民情,再好不过,请。”

说罢,言明在前头带路,一众人浩浩荡荡向城外灾情最重的几个村落走去。

半个多时辰后,一众人来到了一处高地。

眼前的茫茫一片土地上,是水情过后留下的一片狼藉。

李治平默默凝望许久,脸上的悲悯神色落入言明、言信、言彬眼底,这种悲悯是骗不了人的,在跟随李治平而来的人脸上都看不到。

意外的是,窦渊的脸上竟然也有不忍。

过了许久,李治平道:“百姓们呢?”

言明指向远处一座山脚,道:“都暂时安顿在那里。”

李治平点了点头,道:“李司座,你如何看?”

李严再三斟酌,道:“灾情甚为严重。”

说了一句好像没说的话。

李治平道:“还有呢?”

李严又再思索,道:“言城救灾及时,百姓死伤极少,言城主居功至伟。”

李治平面沉如水,道:“还有呢?”

李严沉默地低下了头。

李治平呵斥道:“你司职一方,眼里就从来没有百姓吗?如此灾情之下,你就什么也没做?”

李严低声道:“属下失职。”

李治平哼了一声,道:“后事你打算如何料理?”

李严道:“请首辅大人示下。”

李治平道:“失去房屋的百姓可否要重建房屋?”

李严道:“要。”

李治平道:“水情淹没的土地,可否要清理淤泥淤沙,再次重耕?”

李严道:“要。”

李治平道:“两项累加,需要费时多久?”

李严道:“这个...”

李治平道:“一年可够?”

李严道:“这要看言城主...”

李治平冷冷一扫李严,道:“与你全然无关吗?”

李严仓皇道:“不,属下定命人协助。”

李治平道:“即日起,监察司负责丈量被淹没的土地,尽快核算出占言城土地之几成,不论几成,明年大秦的征粮都照今年少几成。还有税银,同样照此减收。不得弄虚作假,可听清楚了?”

李严道:“是,必定清楚无误。”

李治平道:“明年此时是否重建完毕,是否仍需减免,你需如实回报,本相会与你再下指示。”

李严道:“属下遵命。”

言明、言信、言彬向李治平躬身一拜。

言明道:“言明代言城百姓拜谢李首辅。”

李治平道:“言城主不必如此,是我有失监察,以致属下罔顾民情,说来也是我的不是。”

言明等人心里知道,过去李治平和李令山是不得已而纵容,现在开始,随着天雷宫的改变,一切都将改变了。

要说对这世间的改变,这对李氏父子是最关键的所在。

尽管他们都不是修道者。

李治平望向山脚,道:“走,带我去看看安置的百姓。”

来到山脚下连营的军帐处时,已近午时。

这里只有老弱妇孺,妇人正在账外生火做饭,军士们和成年的男子一同伐木,以备重建房屋之需。

李治平一路走一路看,锅中所做几乎都是米饭,菜食甚少,肉就更少。

这里安置了过万的百姓,全凭言城救济,还不知还需继续救济多久。

李治平回身对李严道:“即日起,监察司削减用度,库银中支取,与言城轮替负责这里所需的菜食,每日的肉不得少于一千斤。”

李严想说点什么,但看李治平脸色阴沉,只得又低下头去,道:“是,属下遵命。”

监察司和执禁团众人脸色很是心疼。

李治平冷冷道:“心中有想法的,不妨说出来,本相准许卸职归家。”

众人齐声惶恐道:“谨遵首辅大人之令。”

李治平一扫众人,道:“都给本相听清楚了,本相离开言城之前,会为言城主留下一个信使,言城主此后可直接传书与本相。尔等若敢阳奉阴违,本相自会派人来查明,届时莫怪本相重惩不饶。”

众人齐道:“属下不敢。”

再看李严,李治平道:“言城也好,监察司和执禁团也好,大秦也好,天雷宫也好,一切所需,都是取之于民。若民不聊生,仍要豪取,则必生乱,那时还从何处取?记住言城主与你说过的仁心二字,往后多向言城主请教,如何与民生息,何为安民之道。”

李严道:“是,谨遵首辅大人教诲。”

李治平一再强调百姓民生,让言明、言信和言彬三人感到百姓有望的同时,也对李治平愈加赞赏和信任。

天雷宫数百年的霸权,缺的,就是李治平这一颗仁心。

言彬道:“李首辅,言彬有一个请求。”

李治平道:“世子请讲。”

言彬看了看周边的百姓,道:“因为户籍的限制,百姓有太多可做又做不了的事。言彬斗胆,请李首辅适度放宽户籍禁令,如此,受灾的百姓也可自力更生,让民生快速恢复,甚至更上一层。”

李严瞥了言彬一眼,道:“世子,不可胡言乱语。户籍限令,已行之数百年,岂可说改就改。”

言明和言信不动声色地看着李治平,这件事或许会给李治平带来不便,不宜操之过急,所以他们本不想说。

李治平也沉默了一阵,心中权衡再三,道:“世子所说的放宽,该放宽到何种尺度?是在受灾的百姓中放宽,还是所有百姓都放宽?”

言彬道:“农籍,工籍,和猎户,此为民生之根本,恳请李首辅将此三籍并籍,余者仍遵照限令。”

不好办,不当说的不说。

李治平惊喜地看着言彬,笑道:“看来世子是动过一番心思。”

言彬期盼地等待李治平的答案。

李治平想了想,又道:“此事事大,我也不敢点头。待我回大秦后,禀明我大秦世子,需经我大秦世子决断。不过,我做主,先拿言城受灾的百姓试行。待我回大秦禀明大秦世子后,是可或不可,都会修书一封传回言城。那时,书中若写着不可,当即止。如何?”

言彬大喜,道:“多谢李首辅。”

在场明眼人都知道,李治平敢做主试行,多半就是可以的,只不过李治平出于避讳,必须要先汇报大秦世子。

这一来,李治平插手的事太多了,就更让监察司和执禁团的人摸不清李治平的真正来意,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