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行者:传说之路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傀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听到李治平说到秦世厉心心念念的王权一统大业有了切实的进展。

秦世厉如何还会在意言行是生是死还是逃了。

不说秦世厉,就是秦不庸也不曾想到李治平初到言城就能获得成效,他原本以为李治平当日提出以言行的事促进王权一统只是给了秦世厉不切实际的幻想。

身为秦氏宗室,若真能完成王权一统,秦不庸也同样会为秦氏基业万丈自豪。

秦不庸看着秦世厉激动的神情,道:“李首辅说的,谈妥了世子想要的条件,是什么?”

李治平道:“言城主已同意言城监察司和执禁团协同言城各司府掌理言城民生事务。”

秦世厉眉头轻皱,道:“过去难道不可以吗?”

这与他想听到的有些不一样。

秦不庸却大喜道:“世子有所不知,监察司和执禁团虽在各城横行数百年,但一直只是执行天雷宫定下的种种禁令,以及监视各城道门,或者制造一些矛盾制衡或分裂各城。而民生事务是各城的底线,拼死也不愿让天雷宫和大秦插手。”

秦世厉没有厘清,道:“这是为何?”

他以为只要有力量,只要想插手的事,什么都可以插手。

秦不庸激动地道:“因为一旦掌理民生事务,就等同于一城之主。”

秦世厉哑然。

天雷宫一手遮天数百年,在各城都算不得一城之主,现在掌理民生事务就算一城之主了?

这么简单?

他完全还不懂得这内里的区别。

李治平道:“世子可还记得下臣上次说过的有实无名与有名无实?”

秦世厉想了想,道:“本宫记得李首辅上次说过若天雷宫强行收归王权,就只是有实无名。”

李治平道:“是,各城监察司与执禁团都已立数百年,说句早已一统,勉强也算得上,因为随时都可强行一统。但下臣也说过,真正的一统,既要有实,也要有名。”

秦世厉点了点头,道:“李首辅曾说有实无名和有名无实,都长则必乱。只有民心归附,才叫有名有实,才是真正的王权一统。”

李治平曾说过的话,他还是有听进去的。

虽然他并不认同,什么民心人心,在力量面前,都不值一提。

但只要一想到天雷宫称霸数百年都未能完成王权一统,他也知道此事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

他自己更不知该怎么才能办到。

现在李治平能帮他完成他不知该如何完成的王权一统,他就愿意听取。

秦不庸与秦世厉就不一样,对世事他还是有几分见解的。

秦不庸看着李治平,满眼赞赏地道:“兵不血刃地接管了民生,就是收拢民心的一大步。李首辅是如何做到的?”

这当然不会是因为言行的事不牵连言城就能让言城退步的,要是如此简单,过去又不是没有以一城百姓安危要挟过。

曾经也有人想过这么做,但都遭到过满城各方势力拼死的抵挡,最后不了了之。

李治平道:“尊者和世子有所不知,一个多月前破煞象带来的水灾,冲毁了言城大片房屋和田地,说句民不聊生也不为过。要想恢复民生,需数年,而明年的赋税就摆在眼前,这个关头趟不过,言城也会丧尽民心。在这个情形下,下臣擅自做主,提出适度减免明年的赋税,再与那贼子牵连的事加之在一起,言城主就只得应允了。”

秦不庸颔首道:“原来是这样,这言城主倒也不是个笨人,天灾人祸叠加,再强撑下去,他恐怕也坐不住城主的大位了。”

李治平向秦世厉躬身一拜,道:“减免言城赋税一事,下臣未能先行请示世子,还请世子责罚。”

秦世厉看向秦不庸,见秦不庸微微一笑,摆了摆手。

秦世厉会意,道:“李首辅只要能推动王权一统,这些小事都可自行做主,何来责罚一说。”

他虽然还没搞清楚,但看一向老成,上一次李治平说起王权一统时什么表示也没有的秦不庸对李治平的话大喜过望,也知道王权一统的进展其实是超过了预期的,有了实质性成效的。

这就够了,其余的事他也不想懂。

只要他能成为这世间的王,什么都不重要。

而且他更相信,从来都只能依附于秦氏的李氏,不可能更不敢做出什么伤及秦氏基业的事。

会这么想,无可厚非。

因为没有了秦氏,就不会有李氏。

谁也不可能去伤及自己的利益,甚至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在秦氏的眼里,李氏不论要做什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秦氏,只有秦氏基业稳固,李氏才能永久地把持世间权柄,坐享荣华富贵。

这也正是李氏以永世不得修道为代价而与秦氏缔结的契约。

对于不是修道者的李氏,秦氏只是视作替他们执掌世间的傀儡。

殊不知,眼前的李治平同样把秦世厉视作帮助他改变这世间的傀儡。

李治平忽而跪地一拜,道:“下臣拜谢世子信任。”

秦世厉道:“李首辅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他还以为李治平是真的对他的信任而拜服,心中颇为自喜。

李治平却只是直起身来,又伏地一拜,道:“可是下臣眼下实在不知该何去何从,只能请世子决断示下。”

秦世厉和秦不庸满脸的疑惑。

如今进展不是远超预期吗?

李治平这种情势下如此反应,让秦世厉和秦不庸感到恐怕有什么非同小可的事发生。

秦不庸道:“李首辅有何难处请直言。”

李治平仍跪地埋头,道:“只怪下臣未能料想到那夜水患竟致灾情如此之重,下臣悔不该在事态未明之时向世子谏言一统。”

看来十分自责。

但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没有说。

入殿拜见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令山这个时候忽然也跪地,道:“老臣教子无方,以致犬子口不择言,妄言一统,造成如今骑虎难下的局面。城主闭关未出,现在能主持大局的,唯有世子了。”

执掌四十余载世间权柄从未出过乱子的李令山也要请世子做决断。

秦不庸问道:“到底是什么事能令二位都束手无策?”

李治平默不作声。

李令山叹息道:“承蒙秦氏宗室信任,老臣得以执掌相位四十余载。这四十余载,老臣从不敢妄言一统,即是因此千秋未有之大业实在是不敢轻言轻动,牵一发动全身,会动摇大秦根本。”

秦世厉只觉李令山是危言耸听,只是逮住了什么机会中伤他当日采纳李治平谏言的王权一统大业。

秦世厉俯视着跪地的李令山,道:“李首相言重了吧?这世间有谁能动摇大秦根本?那个贼子不也畏于天雷宫发难言城而自行除籍伤落南野了吗?本宫就不信还有谁还有哪个道门敢再走上这条不归路。”

李令山道:“世子,能动摇天雷宫和大秦根本的,从来都只在内,不在外啊。”

秦世厉冷冷地道:“何意?有人不服从,杀了不就好了?一个不够,杀十人,十人不够,杀百人,百人不够,杀千人...杀得多了,自然也就怕了。”

秦不庸瞥了一眼秦世厉,暗暗摇了摇头。

历代秦氏掌权之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杀性重。

以血腥杀戮,不容反抗来维持统治。

这在他们眼里,是已被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足够简单,很符合他们粗暴的性情。

李治平这时接话道:“这次不能再杀了,都杀尽了,大秦的根本何在?”

秦世厉脸色阴鸷,沉声道:“杀尽?怎么,整个大秦都要反了不成?”

李治平摇头道:“不是他们要反,而是王权一统若继续下去,大秦百姓都没有活路了。”

秦世厉甩了甩头,道:“你们说来说去,都把本宫说糊涂了。王权一统与动摇大秦根本有何关联?王权一统推进下去,大秦百姓如何就没有活路了?”

李令山道:“王权一统需有个合适的时机,此次勉强算得一个时机。但前提,是大秦能够补上因王权一统让各城退步而提出的各城所减免的赋税。可是,大秦的灾情同样严重,百姓的田地半数以上都被淹没在那场水患之中,淤泥淤沙掩埋了田地,来年春耕前清理不了,且不说百姓的纳粮,就是维持他们自己的生计恐怕都难。”

李治平道:“都怪下臣立功心切,未能事先查明大秦灾情影响就应允了言城减免赋税的条件。昨夜回到天雷宫听到家父所说后,才知犯了多大的错。早知情势如此严重,下臣就不该向世子谏言王权一统,应度过时艰再等机会才是。事到如今,只能请世子做个决断。与言城谈妥的条件是否要作废?王权一统是否暂且搁置?”

本是因言行私通道界和灾情双重作用下得到的机会,照言城的情况来看,退步让监察司和执禁团协同掌理一城民生事务,减免赋税是必要条件。

其余各城因言行私通道界和灾情的影响,以此条件多半也能达成退让。

但是各城都减免赋税,大秦眼下的情况如何能维持天雷宫和盘龙城的运转,那可是数以百万计的不劳而获的人。

秦世厉身为大秦世子,不可能完全只专于修道,完全不通世事,至少对于天雷宫和盘龙城的事他还是知道的,也知道要削减他们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这些才是维持天雷宫长盛不衰的力量。

这个力量是需要供养的。

供养这个力量的,就是各城每年的赋税,和大秦百姓,那数百万的弃民。

供养不能断。

这一断,才是真正地动摇了天雷宫的根本。

秦世厉也感到为难了。

亘古未有的一统大业好不容易有了实质的进展,却受制于大秦的灾情。

秦世厉实在不愿放弃,错过了这次,再等待机会,谁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看向秦不庸,想听听他的意见。

秦不庸当然也不想放弃秦氏一统千秋的机会。

他比秦世厉看得更清楚,只要各城都让渡了协同掌理民生之权,再像李治平上次说过的那样,给予各城一定的好处,最好的莫过于减轻一些赋税和废除一些禁令,再严加约束各城监察司和执禁团,不再制造矛盾,渐渐消除仇恨,长此以往,大秦就可慢慢收拢民心。

如此至多数十年,经一两代人之后,大秦一统就将名正言顺。

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秦不庸一番思虑后,道:“若完全恢复大秦受灾田地的生产,各城赋税适度减免,可否维持得上供给?”

李令山道:“若能完全恢复,一两年内各城适度减免赋税,倒是可以撑得住。”

秦不庸道:“到来年春耕还有数月,难道就没有办法及时把受灾的田地清理干净吗?”

李令山惭愧道:“老臣无能,仅是安置灾民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秦不庸和秦世厉对视了一眼,他们心里当然也知道是为什么。

要不是事关王权一统,他们也不会在意灾情该如何解决,大秦的弃民们纳不上粮,就从外城多增就是了。

秦不庸道:“若是从外城买粮呢?”

收刮了这么多年,金银有的是。

李令山道:“近一两年怕是无粮可买。”

田地减产,粮食紧缺,空有金银也无用。

这就是食为天的道理。

沉默了许久。

话到这里,秦世厉还是不愿说出终止推动王权一统的话。

李治平犹豫地道:“下臣倒是有一个办法,不过此例前所未有。”

李令山呵斥道:“不可再胡言乱语,为今之计只能请世子决断,下令终止一统大业,与言城说好的条件也当及时废除。”

秦世厉瞥了一眼秦不庸,见秦不庸没有表示,道:“李首辅有什么办法不妨说来听听。”

李令山想要劝阻道:“世子...”

秦世厉挥手打断。

李治平道:“下臣在言城见言城军队与离火殿修道者都发动起来协助灾民清理田地,照进度是可以在春耕前大致恢复来年生产的。我大秦和天雷宫的军队和修道者为此事调动不了,但世子既然决意要推动王权一统,世间各城的军队日后就都将是大秦的军队,也都将是世子的子民。依下臣看,不妨召各城一部分军力入大秦,这样也有可能在春耕前大致恢复来年生产。”

李令山又向李治平呵斥道:“胡言乱语,此事万万不可!”

李治平不回话。

秦不庸则在深思。

秦世厉道:“为何万万不可?”

李令山一顿,道:“没有先例。”

秦世厉却道:“王权一统也没有先例。”

说罢,看向秦不庸。

秦不庸缓缓点了点头,道:“百英决也是各城人马汇聚大秦,也不曾出过什么动乱。天雷宫的人调动不了救灾,但调动他们监视却是合适。不过据我所知,各城军队中的将领,似乎都有修道之人,让修道者混在其中就不妥了。”

李治平道:“人员中排除修道者,寻常的兵士不论再多,如尊者所说,调派天雷宫门下监视,再给各城来的人马都划分区域,不得擅自来往。如此,什么乱子都生不出来。”

秦世厉拍板道:“好,那就照你之意,调派各城军队来。只要能保证推动王权一统,不生乱子,这些事你都可自行决断。”

李令山和李治平走出万世殿后。

秦世厉道:“你怎么看?”

秦不庸道:“不顺利,才证明他多半走对了。”

要成就这番千秋伟业,岂有轻而易举的道理。

过去无人敢做,就是因为一旦走出这一步,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刚得到了成效,就遇到牵动了动摇天雷宫和大秦根本的问题,这反而让秦世厉和秦不庸感到安心。

石阶上。

李令山和李治平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

李令山道:“把他拉入局中,的确是一步妙棋。”

原本是担心秦世厉插手后过问的太多,现在看来,秦世厉只对结果感兴趣。

而打上了秦世厉的名号,不止解决了这次他们想做的为大秦百姓救灾的事,更能光明正大的推进各城的融合,同时推动他们心中真正想要的日后的世间一统。

互相视作的傀儡,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