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搬个图书馆来大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八十五章 搬个图书馆来大明

第186章 搬个图书馆来大明

孙元化这个方法让众人眼前一亮。

原本朝廷雇佣葡萄牙炮手就是要训练京营炮兵的,现在把葡萄牙炮官请到里草栏场去训练勋贵跟边军子弟,这也无可厚非嘛。

“这个甚好,陛下对于克虏炮之事很上心,如果这人的真才实学能打动陛下,到时候以进献书籍器物的名义见陛下可谓是易如反掌了。”

徐光启闻言也赞同起来,李之藻在一旁捋了捋胡须,也觉得甚是可行。

以进献书籍器物的名义见陛下,之前利玛窦就这么干过,还成功获得了神宗皇帝的信任得以常驻京师呢,但他还有一个疑问。

“这个确实好,只是这见面容易,但如何打动陛下呢?如果是火炮之事,公沙·的西劳自可去做,那汤若望师傅一觐见后,除了进献书籍、器物,怕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

“怎么没有做的?眼下就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迫在眉睫。”

徐光启见李之藻对见面后的事情略有担心,当即觉得他有些担忧过头了,西教传教士对朝廷作用甚大,进献书籍等都只是一个引子。

“哦,什么事。”

“你忘了修历的事情了?”

徐光启这么一说,就让李之藻恍然大悟,心想这个事情上确实可以大做文章。

现在朝廷使用的历法有两部,其一为《大统历》,其二为《回回历》,后者作为对前者的补充被引入。

但《大统历》是依照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编纂的,用的也是他的计算方法,只是一直到现在用了将近三百年,都没有更改过,导致其误差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作为补充的《回回历》同样年远渐差。

这让明代钦天监的工作很是难办,好几次都把日食月食计算错误了,挨了不少皇帝的批评。

为了解决历法问题,神宗时期,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上书提议,参照洪武年间借鉴《回回历》的先例,在翻译耶稣会士携来的西洋历法着作的基础上,修改《大统历》。

虽然钦天监的人,甚至是许多朝官都反对,但天象屡次算不准是事实,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同意。

于是神宗就下令让传教士庞迪我、熊三拔参与修历,拉开了以西洋之法修中土之历的序幕。

只是最后因南京教案事件,二人皆被罢黜,修历的事情告一段落,但历法的问题依然存在,钦天监又接连几次没有预言到天象,这让神宗乃至光宗皇帝都大为恼火。

“这个倒是可行,虽然本朝还没有遇到过天象异变,但之前历次天象异变都有记载,只要陈述事实,定可让汤若望师傅留在京城。”

李之藻被徐光启一点就通,当即就想到了应该怎么办,只是他还有更进一步的计划。

“西洋得力之处,不仅仅是历法,还有水法、算法、测望、仪象、日执、医理、乐器等等,我可上书奏请陛下,以西洋历法为蓝本开设馆局,把西洋之书,照依原文译出成书,进贡御览,并派人学依法测验,如此对朝廷定是大有裨益。”

“好,如此甚好,那初阳(孙元化)明日便上书,奏请让公沙·的西劳担任里草栏场炮兵教官,我亲自上书并请求面圣,向皇帝禀明汤若望进献书籍、器物一事,另外再请陛下依照神宗朝历,聘请汤若望参与修缮历法。”

徐光启一听希望开设馆局,把西洋之书,照依原文译出成书,瞬间来了兴趣,觉得此事甚是可行。

依照皇帝对于西洋的感兴趣程度,哪怕浙党等人上书反对都没用,定会同意此事,因此当即迫不及待想要求见皇帝,促成此事。

汤若望也觉得此事可行,他可是专门带来了大量书籍,目的就是能够以这些书籍翻译成中文,即可进献给皇帝,也可吸引明朝士大夫学习,提高天主教的影响力,这一招他们屡试不爽。

因此经过郑芝龙的翻译,得知二人的计划后,汤若望自然举双手赞成此事,还给了他们两个大大的惊喜。

“那真的是太好了,前两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也带了七千余部欧洲典籍来到了澳门,这些书籍除了有五百本是教皇保罗五世向中国耶稣会的外,其余部分,则由金尼阁教士和邓玉函教士精心挑拣,从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收集而来。”

“如果你们的皇帝真的开设馆局,翻译欧洲书籍,我可以立刻写信,让金尼阁把这些书带到北京,尽全力翻译成中文。”

虽然徐、李二人知道金尼阁带了许多书籍而来,但对其具体的书目还一无所知。

现在知道带来有足足七千本着作,当即大喜,连忙要求汤若望写信,邀请金尼阁来京,他们二人定会促成开设管局一事。

会见皇帝跟翻译图书的计划已定,让众人心情大好,感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以及光明的未来,一扫之前为难的氛围。

大事已定,众人的心情也放松不少,当即开始用餐,汤若望跟郑芝龙二人一个来自欧洲,一个来自福建,见到与家乡迥异的食物,也来了兴趣,大快朵颐,跟徐光启等人谈天说地。

这时众人才发现汤若望身边这个年轻的翻译甚是才思敏捷,对于他们也不卑不亢,谈吐见识也不是普通百姓可比拟的,也对他也高看几分。

-----------------

第二天一大早,徐光启跟李之藻等人的题本就送到了通政司衙门,由于朱由校亲自嘱咐过,徐光启的折子要特批特办,他要亲自看,因此等到巳时(九点到十一点)时候,题本就已经放到了冬暖阁的案牍上了。

朱由校这几日正在为文华殿诏对的事情忙碌,再过两天就是诏对的时间了,上奏的题本也越来越多,他现在不仅要看题本,还要跟内阁商议,算是忙得不可开交。

只是没想到今日居然看到了徐光启的奏疏,于是就问送题本过来的何宁。

“这徐光启可是好久没有上题本了,是不是通州的火器工坊建到一半没钱了,找朕要银子来了,还是对于盐政的事情,他也有想法要提呢。”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估计是什么急事,通政司的人说,这题本是今早一开门就递进来的,还说徐光启准备进宫求见面呈事宜,估计也快来了呢。”

何宁知道皇帝对这个徐光启很重视,因此了解的很清楚,这也让朱由校重视起来,拿过题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打开一看,引入眼帘的便是汤若望三个字,这让他顿时来了兴趣赶紧往下看。

这汤若望他可是知道的,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朝,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不仅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成为了后世农历的蓝本。

还跟焦勖共同翻译了《火攻挈要》一书,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着作,其他的翻译着作更是不可胜数,可以说他极大的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

他居然被徐光启邀请到了北京,自己倒是要好好见一面,于是朱由校饶有兴趣的继续往下看,也明白了徐光启的意思,原来是想让汤若望参与修订历书,还想在京城以西洋历法为蓝本开设馆局,把西洋之书,照依原文译出成书,最好再组织人学习。

这个朱由校早就有想法了,现在大明其实并不落后于西方,甚至在许多领域都领先世界,因此大明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外来的西洋文化,态度是很开明的,只要有用,完全可以吸入进来。那些反对的人与其说是反对西方的着作,更不如说不屑。

因此现在翻译西方着作,不仅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出现崇洋媚外的风潮,反而会让中华文化取长补短,补齐科技和思想等领域的短板,变得更加先进发达,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并且现在是瞌睡还送枕头,这个金尼阁也带了七千余部欧洲典籍来到了澳门,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

他在后世书中也读到过这个信息,说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着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但由于时局变化,这些书只是被李之藻等人翻译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遭蒙尘,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发现。

虽然朱由校心里很清楚,这些传教士的目的不纯,但这般掏空欧洲文化送到大明的举措,也让朱由校对这个金尼阁佩服不已,想着这个金尼阁到了京师,定要好好封赏他。

于是当即批红,让内阁选址,内帑拨款十万两银子,开设馆局。让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主持馆局,跟钦天监的人一起编撰历法;同时招募人学习西洋文,和传教士一起翻译西洋着作。

“徐光启快到了没,真要跟他好好商议一下此事。”

“启禀陛下,马上到了,何宁已经去接了。”

第一更,求订阅,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