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华之工匠 > 二十八、天启四大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许在外人眼里看来,蒯、魏两家齐头并进,占据着江南八坊的前两位,可兄弟晓诚却不这么认为。他有自己的看法,经过兄弟二人这些年来的共同努力,仅从设计和创新上来说,蒯家已经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

晓诚看人很准,魏家现在是兄长魏宏时接手家业做了掌柜,虽说他自小对木艺领悟性极高,但他的努力程度不要说和堂兄相比,就是和其兄弟魏逢时比起来也是差了不少。倒是这个魏逢时,却是个非常要强且不服输的人,骨子里天生的倔强,是那种为了事业而敢于把一切都豁出去的人。以自己看来他才是魏家“花梨轩”最好的继承人,在他身上具有优秀工匠的潜在素质,特别是他的那种痴劲,自己都做不到。若假以时日,他必将成为一代杰出的工匠大师;苏诚对此也持相同态度,在这一看法上,兄弟二人竟是高度的一致。

接下来蒯苏诚将其它七家木坊的情况也逐一向黄师木作了一番介绍。之后,又单独重点谈了魏家老二,表示自己非常看好这个人。黄师木听了这话感触颇深,自此,他记住了这个叫魏逢时的人。

蒯苏诚正值中年,也算事业有成。他一直都很努力,一心要让蒯家的紫檀家具,不仅在江南得到盛赞,还要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受到欢迎。当年他母亲也曾想让他读书科举,博取功名,走仕途之路。但父亲不同意,因他是家中唯一男丁;在父亲眼里,女儿早晚是要嫁人的,可祖传技艺总得有人继承,全家上下十几口人的饭碗就靠这木作手艺了。蒯苏诚知道读书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母亲希望他走仕途之路的想法也只是一厢情愿。到后来他也喜欢上木作这一行,再也放不下手了,他知道自己在家具制作上也可以施展抱负。理想在此,虽不敢说会比父辈们做得更好,可愿将其作为一生目标而为之努力。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可对后代,他也面临着和父辈们同样的困惑:生活富裕了,家业有成了,可对孩子是否还让他继承祖传手艺则成了问题。

在谈到当下家具行业发展情况时,黄师木说:“目前我们还是承继父辈们流传下来的几种家具款式;用材选择上也较为单一,要么是紫檀,要么是黄花梨。且由于材质受限,家具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远超出平民阶层所能承受的能力。因此,如今硬木家具还只局限于少数王室宗亲、达官贵人和富豪商家这些上层社会少数大户人家使用;更多的平民家庭还是远远的被挡在了门外。因此,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这代人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工匠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需要这种担当精神,以此作为前行的动力。”

蒯苏诚听了黄师木这一席话,内心受到震动,由衷的佩服他的高见,也知道了自己差距所在,眼界没有那样的高度。晓诚听到了也从中受到启发,他在心里默默念道:责任,担当,目标,动力……。他思索着,人虽坐在椅子上,可心却似张翅的鸟儿,飞出了窗外。且不说晓诚从此开始筹划自己的人生事业,为他日后创业开设江南造船厂,助郑成功称霸闽南,历经不懈努力终成一代船王。

蒯苏诚谈起当下人心浮躁,在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时,有些木坊为获利竟有以杂木作色掺假。这种欺骗行为对工匠本人和名家木坊的声誉损害很大,它毁坏的不仅是这件家具的价值,还有家具人的良心,以至于行业的诚信,更是对工匠精神的严重亵渎。做这勾当的不仅有街边小店,竟还有从业多年的老工匠,不知道这种现象在京城是否也会有发生。

黄师木听了这话,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正色道:“京城也不是人间净土,在利益的驱使下,犯法的事情都有人做,更不要说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了。我们要敢于直面这种见利忘义不计后果的行为,抵制那些靠损人利己欺骗获利的丑陋阴暗。当市场不景气时,要能够顶住压力,站稳身子;越是紧要关头,越是需要我们工匠敢于正视,勇于担当。在这情形下,我们要维护的不仅是百年老店的声望,更重要的是我们工匠人的品行和我们做事的底线。我们这些家具人,都要把诚信当作生命,把工艺当作人品,把材质当作良知,一点也含糊不得。”

蒯苏诚听到这里,激动得站立起来。他拉着黄师木的手说:“兄弟,你说得太好了,这下我可有了主心骨,让我有了一份责任感和坚守的信念。不管别人如何,我们自己先要做好,宁肯不赚钱,也不做丢人的事;若要器物光,人心首先亮。”黄师木握住蒯苏诚的手说:“对,工匠制器,先学做人,若要器物光,人心首先亮。”两位工匠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晓诚在一旁也受到了感染,他站起身子看着两位尊敬的兄长,心里已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知道,在今后创业的道路上,面前两位兄长就是自己的楷模,是榜样,像他们那样端正态度努力做事,天下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虽说创业艰难,伴有风险,但只要筹划细致,看准目标,把握机会,努力经营并持之以恒,坚持行走在正确的路上,终将获得成功。他坚信:生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自己心里解不开的结。只有心胸宽广,事业才能做大;勤劳智慧成就梦想,坚持努力创造未来。

晓诚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说道:“如今天下太平日久,朝廷大型工程建设不多,很多工匠都在抱怨自己没有生在成祖永乐朝那个时代,没处发挥自己的手艺;每天都重复这些成型的家具制作,时间一长也就淡化了激情,减弱了兴致,更失去创新的动力。由此发出了徒有良匠手艺,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晓诚见两位兄长都在认真聆听,看他们鼓励的目光,继续说道:“但我不这么认为,目前虽说工匠从业人员很多,行业分工也很细,但机会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看你怎么去看待了。当大家都挤在一起时,就是再多的粥也不够分,哪能天天窝在家里,等着订单上门,这不是和守株待兔一个道理吗。”

苏诚十分赞同晓诚的这番话,并一向欣赏他的精干,对黄师木说:“我这个兄弟可是个做大事的人,能力远在我之上;在他眼里机会是无处不在,从来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些年若不是晓诚帮跑市场,我哪能安心的在家里搞设计,改进工艺,紫檀堂也不会做得这么顺。”不侍苏诚说完,晓诚谦逊的说:“大哥你当着黄大人面这样夸奖兄弟,可是要让人笑的。”晓诚说话时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对黄师木说,黄大人,今日您与我哥义结金兰,今后我也攀高枝了,也叫您一声大哥。你们先慢慢聊着,我这里要去送一批货,回来时还要到码头进些木料。您等我回来,晚上我们一起乘画舫游西溪,欣赏姑苏夜色美景,说完话端起茶碗将茶水一饮而尽,施个拱手礼走了出去。

黄师木看着晓诚的背影说:“听了晓诚兄弟这一番话,就知他眼界之高,料事于先,做事干练,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蒯苏诚叹了口气道:“只可惜我这舒服的日子没多久了,转眼就是十月初六,待他成亲后,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打算。若他愿意,我们兄弟二人共同经营紫檀堂,我敢肯定,必将有全新的局面。若他愿意单干,我来出资给他开个紫檀堂分号,工匠师傅我这里有,可由他任意挑选,我全力支持。以他的经营能力,不出三年必能成为江南知名木坊,不在八坊之下。”

黄师木听了蒯苏诚的话,看了他一眼,也是情之所动又借着酒劲,说了句心里话:“大哥,你这是好心,可并不是好主意。”蒯苏诚一听,先是一愣,十分不解,一急,竟有些结巴:“怎,怎么,我这样做得不对吗,兄弟有何高见,快说与我听。”黄师木并不着急,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轻轻将茶盏放在桌上,像是思量好了,抬头看着他,说了句让人十分意外的一句话:“要我说还是将晓诚早放飞出去才好。”蒯苏诚还是不明白,呆在哪里;黄师木见此,也不再启发了,直接问道:“你说我们工匠要做好家具主要靠什么。”蒯苏诚不假思索的说:“靠设计新,手艺精,名师带。”黄师木说,对啊,那晓诚在这三方面占了几个呢。以蒯苏诚的聪明,他已然明白了黄师木话的含义,但还是不甘心的说:“我这里可以支援啊,要能工巧匠任意挑选,要资金支持也没有困难,百年老店紫檀堂的分号也可以啊。”黄师木摇摇头说:“晓诚会接受吗?”这一下子点到了关键上,蒯苏诚没有话说了。黄师木接着说:“晓诚的长处在于经营,而不是亲自操刀,以他这些年在外积累的人脉资源和市场经验,必将干出一番你我想不到的大事业来。我不会看错,不出十年,以晓诚的能力去发展经营,他的成就绝不在你我之下,必将是第二个陶朱公,这你要不信,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这下轮到蒯苏诚感慨了,黄师木的一席话,彻底解开了他的心结。对晓诚这么多年的付出,他只是无法表达感激之情,惟恐自己不能尽心而让人误解。蒯苏诚自小聪明,平时也比较自负,看人及料事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天,在和黄师木交谈中,他感到自己是真的遇到高人了,对这位结拜兄弟是心悦诚服,感到他总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问题,那是一个自己达不到的高度。其实,黄师木在对晓诚的未来发展所做的判断,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考虑的;并不是蒯苏诚考虑不到。他是被困在一个“情”字上,兄弟之谊,手足之情,束缚了他的思想,干扰了他的判断。畏惧世俗的流言和担心唯恐不能尽心的敏感,这些感情细微之处他不敢去碰。但他终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晓诚的最后选择,并由衷的感谢黄师木及时为他挑破了这层窗户纸,解决了感情上难以抉择的一道难题。否则,自己若坚持,且不说晓诚会有怎样的感受,但从长远看对晓诚的事业发展绝对会是个伤害。

黄师木就晓诚刚才的话题说道:“自古江南多出良工巧匠,大家都集中在这一区域,但市场就这么大,是固定的,若不流动必然会一些人吃不饱。他们抱怨机会少也是事出有因,在这一点上朝廷也要重视起来,进行合理引导。若一任其自行消化,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良工巧匠无处施展本领,若优秀工匠都受窘困,将面临传统工艺后继无人的局面。你想,这师傅都挨饿了,哪还有人愿意学徒,若长期如此会使传统工艺因得不到传承发展而湮没流失。”

大明经过两百多年太平安定,朝廷重大基础建设早就完成了,包括两京一十三省各级官衙。开国之初百废待举,工程建设必然多,从太祖“洪武朝”到成祖“永乐朝”近六十年时间里不停的建设,都是百年不遇的大工程,必然要举全国之人财物力,短期还可以坚持一下,长期必会伤及国本。

蒯苏诚说:“是的,洪武朝的工程多发生在南京,多以江南工匠为主。而自永乐十五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直到成化朝后期天坛、地坛的完工才告一段落。这期间大型工程都移到了北方,虽说江南工匠也都全过程的参加了,而京城工匠队伍却也发展壮大起来。”

黄师木笑着说:“这些足以传承千年的经典建筑,有多少是出自咱老祖宗之手的设计啊。说到此,黄师木站起身,对着中堂蒯祥画像恭恭敬敬的拱手在头上方,双目饱含深情,感慨道:数千年来,能以工匠之身而累受朝廷封赏,建筑设计涵盖了整个京城,历经七朝而成就卓着者,唯蒯大人一人而已。他老人家的功绩实在是彪炳千秋,福泽万代;蒯家有如此光荣历史和荣耀先贤,足让我们无比自豪。直到如今我们还顶着先辈的光环,实在是太幸运了。”

蒯苏诚也站起身来,对着祖宗的牌位,拜了三拜说:“祖先的荣耀和所能达到的高度,是我一生也无法企及的。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坚守工匠之心,做人无愧天,做事不亏心,守住祖宗的基业,做好自己的家具,器唯求美,工必求精。”

就在二人畅抒胸怀,尽情尽兴时,一位端庄美丽的中年女性走了进来。只见她面如满月,秀眉大眼,皓齿红唇;气质高雅,文静贤淑,身后跟了位小丫环。这就是蒯家的女主人,文贞慧。

文贞慧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大家闺秀,乃“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的后人,她是我们本部书江南三大才女之一。文家乃书香门第,她自小受到家庭教育熏陶,酷爱书画,文才敏捷,勤于用功,诗词书画俱佳,颇具才华。

正是:兰质蕙心,风华绝代;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