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色芬芳 > 童养夫二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福建鱼丸。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品尝过的人无不赞不绝口,认为独具特色,自成一家。

来历故事

福建鱼丸的来历,有个跟秦始皇有关的故事。根据稗史的记载,秦始皇好吃鱼,他统一全国做了皇帝后,每餐必要有鱼,但又不能有刺,如有鱼刺则赐厨师死,有好几个厨师为此丧命;而烧鱼肉汤,又怕有诅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有一天,某厨师制作御膳,见到鱼又胆怯又发狠,就用菜刀背砸鱼发泄。一下两下,砸着砸着,他惊奇地发现,鱼刺鱼骨竟自动露了出来,鱼肉成了鱼茸。正在这时,宫中传膳了,厨师急中生智,拣出鱼刺,顺手将鱼茸捏成丸子,不假思索就投入已烧沸的豹胎汤中,氽成了丸子。不一会儿,一个个色泽洁白,柔软晶莹,尝之鲜嫩的鱼丸浮于汤面上,并呈到了秦始皇面前。始皇一尝,极为称赞,下令给予奖赏。后来,这种做法从宫廷渐渐传到民间,称为“氽鱼丸“,也就是鱼丸。

妈祖庙

妈祖实有其人,是宋代湄洲一个乐善好施的妇女,她生前曾经救助过许多遇险的船工,死后被封为海神,称为妈祖,又称天后、天妃,成为全华人渔民的保护神。现在世界上共有上千座妈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的湄洲岛妈祖庙即是世界各地妈祖庙的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妈祖诞辰和九月初的妈祖忌日,岛上都要举办盛大庙会。

客家土楼

在漳州市的南婧,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客家土楼分布比较普遍,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历史最古老的是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分布于闽西龙岩地区的客家民居建筑群,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永定全县共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惠安女的服饰

在福建民俗文化中,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要数惠安女的副食。惠安女的服饰奇特,那份韵味不可言传,却在岁月的流逝中代代传递,成为福建一道美丽的风景。惠安东部妇女穿的衣服颜色甚为鲜艳,衣身,袖管,胸围紧束,衣长仅及肚脐位。肚皮外露,现出身段的曲线美。头上的装饰主要是头巾和斗笠,头巾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图案,把脸包得只露出眼,鼻,口狭小的一部分。

除夕是我国农历的最后一天,闽南地区称作“年兜”,白天“年兜日”,夜间叫“年兜暝”。长期以来,晋江一带的年兜暝一直流传着“跳火囤”的民俗活动。

每年除夕夜一家人“围炉”(吃年夜饭)后,即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地瓜藤放在自家大门口,并把年终大扫除(俗称“拂尘”)专用的扎着红纸的新扫帚搁放在地瓜藤上,当地瓜藤腾出熊熊火焰之际,又征火堆里洒上盐巴,使之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时,家中男性即按辈份大小逐一从火焰上跳过去,并有节奏地念着歌谣,如“跳入来,添丁又发财,大猪大羊演(捉)来刣(宰杀)”,“跳到东,任吃都不会空;跳到西,钱银归(满)厝内”……边跳边往火堆里添加稻草、地瓜藤。一时间,家门口辟啪闪耀的火光与欢声笑语汇成一片,热闹非凡。

地瓜藤火光一灭,家中主妇即铲一些火红的灰烬装进“火窗”(早时冬天取暖的用具)放入灶膛里,嘴上还不断念着:“跳火囤,火拉轮(即暖和),公担金,婆担银,金银无处稽(存放),藏在灶厨(灶膛)下。”这种跳火囤的民俗活动,抒发了人们辞旧迎新,追求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据说还可以避邪呢?

目前晋江许多农村过年时仍有这种民俗活动,但由于时代不同了,不但男人可以跳火囤,女人也可以跳火囤。

开元寺是泉州的大丛林,逊清嘉道间,寺里和尚多至数百,香火鼎盛,视今情况却不如从前了。当这日前宇兴盛的当儿,有一位住持,号慧圆,精于技击,名噪一时。有一次有暑天的时候,慧圆僧坐在大雄宝殿的门跟上纳凉,忽来了一生客,手持一把铁伞,贸然到了殿口,急促地问道:“慧圆师在哪里?”慧圆心里十分惊讶,装假答道:“慧圆师云游还未回,你找他干么?”来客似懊悔的样子道:“因为久仰你们师父的名,所以不远千里,来求他一试,如今碰不到他,这是我的缘悭,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可是你们师父要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

“三月。”慧圆依旧装假的答道。

“那么,我暂且把这伞搁在这里,等你们师父回来时候,再来取去可以吗?”他说了以后纵身一跃,竟至梁上,把伞搁在两椽的中间,屹自扬长而去。

原来那殿顶距地约有五六丈的高,这个来客,竟会这般从容跳将上去,慧圆看了,暗自钦服,还欣幸没曾和他说实,不然,就糟了。但是,据他所说的,定然会再来,那时要怎么对付他呢?无论如何总得预备一下。于是日夜练习,照他那样轻身纵跃的法子,到了三月之久,也会象来客那样了。

所约时间到了,那个客人,真的如期而至,这时慧圆竟自趋前道:“你又来得迟了,我们师父回来不多日,听说贵客要来试艺,非常地欢喜,不料他有一个挚友在浙江绍兴病得利害,差不多要死了,昨天来信时我们师父前往和他诀别,恰巧早上才出门。可是我们师父也曾交代我说:贵客要是不耐等他的话,叫我把你的伞取下送还你,改日当有会面的机会呀!”说了之后,也纵身一跃到梁上,取伞从容还他,那客也没多说旁的话,只是点点头而去,嗣后也不再来。

早年,晋江侨乡陈埭、池店一带,有个卖货郎,名叫李四。他长年挑着货郎担,晃着摇鼓,走乡串户地做买卖。李四为人刻薄,爱占小便宜。他欺一些侨属妇女不识字,不会算账,便在买卖时打歪主意:不是多算钱,就是短尺寸。时间一久,左邻右舍的村妇都知道李四是个“小人”。

许厝村有个侨属叫琴嫂,是远近闻名的巧媳妇。她早就想要治一治李四了,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她终于和村里的几个姐妹商量好教训李四的良策。

这天,“哐啷哐啷”一阵清脆的货郎鼓声由远而近地传来了。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向货郎担聚拢过来。琴嫂说:“阿四伯有花仔布吗?”

“有,有,是刚进来的货,色泽鲜艳,布质柔韧。”李四绘声绘色地说。

“多少钱一尺?”

“八个铜板一尺。”

“给我剪六尺。”琴嫂说。

“我也剪六尺。”

“我也剪六尺。”

“好的,好的,一个一个慢慢来。”李四看着生意这么好,心里很是高兴。于是,就摊开布,“吱咯吱咯”地剪了起来。不一会,就把布剪好包好了。

五个村妇每人手里都准备好四十个铜板。

琴嫂说:“阿四伯,这是我的布钱,六八四十九,你数一数。”

李四一听,心里暗自高兴,庆幸又沾了一个铜板的便宜,连忙说:“嘿,不用数了,都是熟人。”

另一个妇女也递过钱来说:“这里也是四十九个铜板,你数一数。”

“别数了,我都相信。”李四一边说,一边接过钱,“哗啦”一声往钱袋里倒。

不一会,李四扎牢钱袋,收拾好担子正准备要走,突然,琴嫂惊呼起来:“错啦!错啦!我说阿四伯,我们都搞胡涂了,六八四十八,怎么会是四十九呢?”

“这……这……既然你们多给了我一个铜板,我就退还给你们。”李四心痛地逐个退还一个铜板。

当天,李四回家一算账,才发觉少了四十五个铜板。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