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武双全朱厚照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怎么又有齐良的事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怎么又有齐良的事情?

这些天朝堂对于张延龄出宫时所说的话语,也是有了些传言,但是也没有激起什么风浪。

而且大家都只是猜测,具体陛下把太后怎么样了,谁也不清楚。

张鹤龄哥俩被禁闭在了家中,谁也不知道当天宫中发生了什么。

就算真的发生了什么,那毕竟也只是太后,而且那天根据当天处罚张鹤龄的圣旨来看,陛下也是很生气,是跟太后有了些误会,母子嘛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今天,朱厚照收到了张永送上来的题本。

“皇爷,张提督送来了题本,是有关皇店的,请皇爷过目。”

“嗯,这一看就不是张永写的,他没这么有文采。”

朱厚照翻开就知道是张永手底下那个赵瑜写的,一手清秀的小楷跃然纸上。

上面的内容总结了不少,而且提出了皇店之后的发展。

他同意了皇店在外开设分店的提议,而且准备对工坊附近增设几处衙门,以便日后管理。

毕竟那里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那附近,朱厚照准备将目前的大型作坊全部集中到一起,弄成一个大型的园区。

大型园区的首要目的就是道路问题。

之前朱厚照让工部拿出方案的事全顺天府的官道,至于工坊内部的道路,还是由皇店来负责,之后只要与官道联通就可以了。

朱厚照也看到了赵瑜提出关于百姓的问题。

看来赵瑜经常观察外面的百姓,他能提出这个问题就不一般了,他善于思考。

朱厚照直接写上自己的想法,百姓不来的原因是在这赚到的钱少,而且他们的商品比较单一,只能去别的地方摆摊售卖。

其实现在在朱厚照看来,许多百姓都是兼任卖货,大部分人的主要职业还都是种地,只是把他们多余的产出拿出来换钱,职业的商人分布都是集中在米面粮油、盐、布匹等刚需的行业,其他的行业基本上算的上没有。

这种事情也好理解,就是现在明朝的生产力低下,脱产的百姓比例很低,没有办法去养活过多脱产的人。

主要是除了农民,没有更多的职业、职位,可以提供给脱产的百姓获得收入。

就只有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大商人和勋贵,能从事职业商人,可是他们看上的行业,都是赚钱多的,比如贩卖盐,丝绸布匹等。

在这点上面,应该和宋朝学一学。

宋朝别看占地面积没有明朝大,但是他们的税收却比明朝高很多。

虽然说宋朝的商税,占比了一大半,可是许多都是通过增加专卖的税收,来压榨底层百姓,朱厚照是不打算这样做的。

现在的百姓已经快要被压垮了,再来这么一手,无疑是火上浇油。

朱厚照的打算是增加商业活动,刺激商业兴起,然后再来带动手工业和其他行业。

他之前准备扩建京城,就是要增加京城的人口,增加集市。

这样以来,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

等待循环开始之后,正向的经济就会流转起来,也就都能有钱了。

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逃不过王朝周期律?

还不是因为贫富差距和生产资料的占比不同。

明朝的生产资料就是田地,谁占有的田地多了,谁就会更加有钱。

明朝发展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不是朱元璋立国时那样,人少地多。

就是因为小民经济生产力低下,受不起风险,只要有旱灾水灾,农民就得卖地活命。

所以,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

这倒也不是明朝一个朝代是这样,每个朝代都是,只要到了王朝末期,都是这个现象。

朱厚照想到这里,就想着赋税改革的问题,他想起了一个在明朝改革赋税的人,他叫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

这个时间他还没有出生。

但是现在赋税改革,还不是时间。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前提,是整顿了多年的朝堂,推行了考成法,让明朝的各级官员办事效率提升。

他做这些事情,做了十年,才有着推行一条鞭法那么顺利,那么迅速的能看见效果。

否则,就是单纯的推行一条鞭法,恐怕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天下施行呢。

现在朱厚照刚刚推行京察,两京的官员还没有整顿完毕呢,何谈天下官员?

朱厚照点了点头,任重道远啊,他把自己的想法都记了下来。

他有个专门的架子,用来摆放他写下来的各种本子,里面记载着各方面的改革。

而且他制作了索引,小本上面还写着简要。

不记下来不行啊,有些事情现在改不了,就只能搁置,虽然他现在记性好很多了,但是事情多了,他容易搞混,还是记下来方便一些。

就在朱厚照侍弄架子的时候,谷大用过来了。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请见。”

“让他进来吧。”

“臣牟斌参见陛下。”

“起来吧,你进宫有什么事情?”

“回陛下,臣近日和监察院梳理了一下案件,发现齐良等人涉及到了刘氏一案。”

“刘氏一案?”

牟斌见陛下疑惑地看着他,他解释了一下:“陛下,就是刘大夏宗族的刘氏,臣之前抓回来的刘氏一族。”

朱厚照感觉很是意外,怎么又有齐良的事情?

他们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人,怎么牵扯到一起的呢?

“你详细说给朕听听。”

“是。”

牟斌捋顺了一下思路,从头开始说起。

经过牟斌的审讯,刘氏一族不是在获得海图的时候开始走私的,而是之前就在湖广已经涉及走私行业了。

而且通过审讯得知,许多的宗室也参与走私,只不过有些是有着自己的私人线路,有一些是和刘氏合伙。

主要是因为走私赚取的银钱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刘氏在那个时间里,虽然没有海外的海图,但是近海附近也是有着吕宋,暹罗等地的人来进行购买。

当时贩卖的不只是丝绸瓷器等,还有铜钱。

朝廷每年都在制钱,但是还是不够使用,就是因为大量的铜钱都被走私了出去。

无他,海外缺少质量上好的铜钱,他们本国制造的铜钱远远不如明朝的铜钱,相比之下明朝的铜钱含铜量和样式都比他们好的太多了。

明朝不仅是有着独有的丝绸和瓷器,就连制造的铜钱质量都是上乘的,只要贩卖到海外就是大赚特赚。

当时齐良正想着赚钱,就联络上了刘氏的人。

通过他们获取了许多珍稀木料,仗着自己母亲是长公主,肆意的在京城各地销售,并且和多名官员形成了利益同盟,许多官员也参与了进来。

当然齐良不止是卖木头,象牙犀角等西洋商品也进行售卖。

这也是牟斌近日才从案卷中整理出来,又加以审讯问出来的结果。

“好,干的不错,锦衣卫和监察院各赏赐五罐贡盐、味精以及白糖。”

“臣代锦衣卫和监察院谢陛下赏赐。”

朱厚照又想起来一件事,问道:“对了,你审讯他们的时候,他们有没有交代关于造船的工匠的事情?”

牟斌愣住了,心想陛下怎么关注工匠呢?不是应该关注怎么处罚他们吗?

“臣并没有审问到这里,陛下需要的话,臣马上回到锦衣卫进行连夜讯问!”

“不着急,等你之后审问的时候,好好的问一问,他们从哪找的工匠给他们造船的,然后……”

牟斌小心翼翼地说道:“然后全部杀掉他们?”

朱厚照白了牟斌一眼说道:“杀了你都不能杀了他们,朕还想着让他们造出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呢。”

“臣失言,还望陛下恕罪。”

“行了行了,你严加审问吧,问出结果的时候进宫汇报给朕知道。”

“是。”

朱厚照思考了一会,说道:“至于宗室牵扯进来的事情,朕要详细的看卷宗,你整理好之后,送入宫中。”

“是,谨遵陛下旨意。”

朱厚照看着外面发呆,宗室,宗室!

宗室也到时候需要改革了,不能让宗室成为明朝的累赘。

可是要怎么动手,才能不伤及筋骨呢?

本来朱厚照很好的心情,被这些事情弄的不愉快了。

谷大用见朱厚照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提醒着朱厚照。

“皇爷,各国进贡的美女和贺礼,不日就要进京了。”

朱厚照懒散地问道:“都有哪国啊?”

谷大用翻找着之前鸿胪寺递交的题本,一一念道:“皇爷,东边有琉球、朝鲜、日本等国,南边有着安南、吕宋、暹罗、占城等国,都送来了人数不等的美女,来侍候皇爷呢。”

朱厚照此时想起了新罗婢的故事,唐朝的时候新罗婢可是很值钱的,而且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美女,各个都属于上等。

但是新罗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灭亡了,改名成为了高丽,之后变成了现在的朝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历史上新罗婢很好,但是后来朝鲜进献的美女越来越差。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罗在自己国内大肆搜寻女子,进献给宗主国的缘故,导致后来的高丽和朝鲜,美女质量越来越差,直至后世,朝鲜半岛都不怎么出天然美女,都是人工合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