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种田女城主 > 第261章 再次引起轰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昌平乡的百姓,章辞和白策还征召了周围几县的百姓来水库干活。砖窑一直在烧砖,黄少、石灰和石头也源源不断地从别处运过来。

很快到了三月底,各处秧田深翻犁过,开始蓄水。

书院宣布放三天忙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家里人插秧。

章辞问那群成年学子:“你们都会插秧吗?”

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有的面露不屑。

章辞神情严肃:“若是看低百姓,你这书也不用读了,为官也不会为体恤百姓。”

张余不服:“体恤百姓不一定要亲自下地。”

“亲自耕种才能体验辛苦,才能体谅百姓之苦。圣上还行亲耕礼,皇后还行亲蚕礼,你比圣上皇后还尊贵?”

张余高声辩解:“我并无轻视帝后之意。”

“这是作业,你们将插秧的感受,对耕田的思考都写成文章交给我。”章辞说完,就起身走了出去。

众学子纷纷收拾东西离开。遇到崔云朗等人,张余不由得蹦出一句话:“崔公子会插秧吗?”

崔云朗淡笑:“你想教我做事?”

张余答不上来。

乡君府的孩子都脱了鞋袜,下田插秧。柳定康和柳忱峰没犹豫,杨云也没犹豫,杨宏站在田埂上,迟迟没有下田。

“你们是昌平乡君的弟弟妹妹,为何还要亲自插秧?”

陈大憨憨不假思索:“我们又没有品级在身,自然是要干活的。”

陈忠檩看了杨宏一眼:“杨家那些田地想来也是不用杨公子亲自劳作的。”

孩子们不再说话,闷头插秧。实在是因为他们不熟练,顾不上边干活边说话。即使有几个穷苦出身的,以前也不是家中插秧的主劳力,插起来也不快。

等到一路秧插好,孩子们都累得坐在了田埂上,看着自己痛痛的手指头。

陈忠檐看了眼杨宏:“你要是不抓紧一点,等会儿就要一个人留在这里插秧了。”

杨宏诧异:“为何一定要插秧?”

陈忠檐挑眉:“我们都能插秧,你为何不能?”

杨宏无言以对。

等到再次下田的时候,杨宏瑟瑟缩缩地下了水,立即龇牙咧嘴。

“你放心,田都犁得很细,没什么东西扎脚。我会陪在你边上。”陈忠檐这看似宽慰暖心的话却让杨宏抖了抖。

他是有点怕陈忠檐的。

陈忠檐跟他讲解一遍,他笨拙地拨了几棵秧苗,往泥里戳。刚戳了一排,就直皱眉。手指太疼了。

陈忠檐看他一眼:“女人生孩子比这痛上十几倍呢。”

“这你都知道?”杨宏惊诧。

“我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我还知道你娘生你们兄妹的时候很艰难。”陈忠檐插了两排秧,停下来等他。

杨宏动作不利索,陈忠檐时不时地指点两句。

崔云朗他们都在水库那边忙碌,陈帆去了牧场。

牧场的位置在最西边,靠近永安县那边的山林。地上的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已割过一茬,给百姓喂鸡养猪,或是用作绿肥。

伐木队每天都在有选择地伐木。能移栽的移栽,能建房做家具的做成梁柱家具,能造纸的留下造纸……砍伐过的林区已形成了较大的间距,能够让马儿奔跑。

插秧割稻都是很累的,孩子们都少了叽叽喳喳的劲头,安安静静地吃着晚饭。几个年龄小的似乎连筷子都拿不稳了。

“晚上泡个热水澡,做几个舒展动作,互相揉一揉,明后天就不用下地了。”陈帆说。

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

章辞翻看着学子们的文章,选了两篇,让那两人读一读,让大家点评,他加以点拨。然后,再选两篇,让大家评议;再选两篇……等到所有学生的文章都评完了,大家都深受启发。

等秧都插好了,陈帆安排人种芝麻。

临近芒种,小麦可以收割了,陈帆带着孩子们回了趟王家墩。

割麦子的活都承包了,孩子们不用下地。杨宏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花廊那边的花正在盛放,即使是在农忙时节,花廊下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昌平乡要是也有一个花廊就好了。”杨云很向往。

“建在哪里比较好呢?”陈帆问她。

“建在书院那边吧,上学放学都可以看到。”杨云说。

“要是很多人都看花的话,书院那边会很吵的。”陈雅有不同意见。

“建在七家渡那条大路边,那边形成一个集市也很好。”陈月提议。

“建在开运村和又一村那边也可以。”……

桃树上都长了许多小毛桃,梨树也结了果,大家都在林子那边奔跑着。

因为地是盐碱地改造的,陈家的九亩麦地受到了广泛关注。红枫等人分成两班,日夜守护着麦地。

这次没有人来抢粮捣乱,麦子很顺利地收割、脱粒,晒干、扬净。一称重,亩产一千斤!比去年的水稻产量还高!

那可是小麦,以往收个两三百斤就不错了,四百斤就撑破头了。现在小麦居然也能收一千斤了?

王家墩沸腾了,元丰县也沸腾了。史县令带着县衙的官员过来了,章辞也带着白策回来了。

“请教大人,对运送麦种之事如何安排?”章辞问史县令。

麦种肯定是要献些给朝廷的。总共才九千斤,献多少?

史县令扔捊捊胡子:“乡君在七家渡买的那一千亩地,若是全部种小麦,这些麦种是远远不够的。那八十四亩盐改地是完全可以的。”

章辞失笑:“只种八十四亩,元丰县的小麦产量何时才能提高?”

“元丰县其它各处也是要种一些的。”史县令说,“北方的主粮是小麦,圣上定是希望北方可以多种些高产麦种。”

“一半?”章辞问他。

“会不会太少了?”史县令觉得不踏实。

“先送信吧。朝廷会派人过来的,我们这点人手是不够护送的。”章辞说。

不用等县衙或乡君府的信件到达,京城当天就收到了消息。

产量再次引起轰动。

皇帝宣严守陆进宫,命他带两百人到元丰县运麦种。

严守陆疑惑:“才九千斤麦种,需要这么多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