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者造反指南手册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规划

萧华好一阵辩解,同时又屡做保证,几乎是打着要将自己嘴皮子磨破的心思说了半天,最终才好不容易地说服了徐文举。

“萧相心中有诚意,外臣见识得到。”

“好意在下就先领了,但这城内未免也太不安全了些。”徐文举的表情毫无波澜地道:“行刺的事,在下就不去强行追究了。”

“只是在下希望萧相可以在三日之内,把在下送上去的那份章程讨论明白了。”

“三日之后,在下还要急着回太原去复命。”

萧华只是略一思忖,便明白徐文举心中的担忧。

他如今算是孤零一个人远赴异国,而且他远赴的这个异国,和他身后的朝廷几乎是死敌一般。

这未免会给人一种四面皆敌的感觉。

徐文举8成是怀疑今天这行刺的行为是他们在自导自演,就是为了可以堂而皇之地将更多的人手调过来,从而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这自然会给人带去更为强烈的不安感。

萧华不知道徐文举的心思到底如何,但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出发,那他肯定是不想这么轻易送命的。

希望尽快返回太原那个安全的地方也在情理之中。

萧华想了想,随后点头道:“贵使的意思,本相明白了。”

“三日之内,本相一定会给贵使一个答复。”

萧华并没有话赶话的给出保证,只是说会在三日内给出一个答复。

没商讨完自然也是一种答复。

……

萧华带着人前去处理善后的事情,徐文举冷冷的扫了一眼自己目光所及,所能够见到的所有李唐官员,从鼻孔轻轻地发出了一道哼声。

“你们就在这里守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闯进来!”

这句话是他对着自己身边的护卫们说的。

说完,他随后转身走回了房内。

没有人对此生疑。

毕竟这刚刚遇到一场刺杀,徐文举惊魂未定,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手保护自己的安全是十分合情合理的。

说不准这接下来的三天,徐文举身边的这些侍卫,怕不是要跟他寸步不离。

只是房门关上之后,徐文举从自己的袖子里,缓缓抽出了紧张到略有些发白的手,脸色也没有在外面的那份坦然与气恼。

反倒是眉头紧锁着,看着静静躺在自己手心里的那张信筒。

外面死的那些刺客是真的,他受到了惊吓也是真的。

但是有一点却是假的。

那就是这些刺客的目的并非是行刺。

反而是为了送这么一封信。

虽然不是正常送信的方式,但徐文举作为亲身经历者,心中的这种感觉是极为强烈的。

否则一名刺客都已经杀到了自己的床前,怎么可能被刚刚惊醒的自己用双手就给制服?

徐文举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出身不高,自小也帮着家里做过些农活,所以身上确实是有一些力气。

但也仅仅是有一些力气罢了。

他都没习过武,不可能双手制服着一名手拿利器的刺客。

那名刺客反抗的虽然激烈,但在自己从他的身上搜出了信筒之后,那刺客便立刻咬掉了藏在牙里的毒药自尽。

就好像是完成任务一般可以去赴死了一样。

费这么大的力气就为了送给自己一封信,甚至不惜折损掉如此精锐的人手。

其背后的实力不可小觑。

徐文举想了一下今天在他面前所出现的那几道身影,随后缓缓摇了摇头,将信筒拆了开来。

……

朝议进行的十分顺利。

大燕使臣在城内遇刺的事情确实引发了朝堂百官的声讨,当今礼堂天子李亨也明确下发了诏令,要严查此事,揪出其幕后凶手。

只不过到底会不会尽心去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徐文举当初也说了,他并不要求李唐朝廷这边如何去追查自己遇刺的事情,所以萧华对这件事情并没有太上心思。

他真正欣喜的,反倒是朝廷几乎是没有遭遇什么阻碍地,就通过了他所上呈的奏章——请求派遣使者前去太原,商谈和议之事。

对于和议两个字,萧华最担心的两个人,一个是如今统军的李嗣业,一个就是被李嗣业抱着大腿的李辅国。

不过或许是上天垂怜,李嗣业突然病倒在自己家里,连着好几天都没来上朝。

这就让最大的阻力消散掉了。

而除了李嗣业以外,李辅国虽然对和议的事情也多加阻挠了些,不过最后还是在朝廷百官都有此等想法,以及陛下同样默许的现实情况之下,李辅国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此事。

不过李辅国毕竟还是李辅国。

事情虽然没有阻止得了,但是对于派遣使者的人选,李辅国还是和朝廷百官周旋了好一阵。

这一次李亨没有默许站在朝廷百官的这一边。

双方扯皮了整整两天,最后终于敲定,出使的正使是刑部尚书潘璋,副使为秘书郎华时。

随行的将军为亲勋翊卫校尉柳松霖。

看着眼前的这一份名单,萧华不由地长长舒了一口气。

潘璋正使的身份无可挑剔,身份地位都摆在那里,李辅国只有户部尚书这一人能够与之替换。

但户部这地方可明显要比一个使者更为重要。

此番即便是去了,和议能否成功尚且还是两说。

但是如果李辅国将自己手中的户部尚书调走,那整个户部将的是铁板钉钉地不在自己手里了。

手中没人,自然就没办法在这个位置上动手脚。

李辅国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自己的人塞到其他的位置上。

柳松霖自然是李辅国那边的人。

李辅国最开始本来是想将柳松霖放到副使的位置,但架不住萧华的意向实在太过坚决。

在反复争夺之后,最后还是由吏部尚书李轨出面,推举了一名在朝廷上没什么地位和名分的小小秘书郎,夹在这两个人当中做了副使。

萧华对这个结果还算是满意的。

李辅国没将手伸到副使的位置上,想去干扰议和的进程便困难了许多。

……

“有困难也不怕,我们时间还很充裕。”

太原城外,安庆绪正在高尚等人的陪同之下走访着城外的道路,时不时还和手中的舆图对照一二。

“养猪的场子就可以设在前面这个地方。”

安庆绪手指着自己的斜前方,又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舆图,点了点头道:“这条路还可以再稍微扩宽一些,到时候养猪场设在这里,运送东西也方便。”

高尚等人应声称是。

安庆绪又道:“养猪就不劳朝廷动手了,吉运商行着手去办即可。”

吉运商行中留守在太原的贺轮此时也在随同的行列当中,听得这话,表情顿时一喜。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众望。”

太原那边已经有消息传来,吉运商行先出手的第一批布帛在灵武那边大受好评。

同样,商行当中最近产出来的一些布匹,在太原城中也颇为抢手。

毕竟衣食住行都是硬通货,没人能不吃东西,也没有人能不穿东西。

贺轮虽然没有仔细清点过,但也知道这段时间商行获利颇丰。

而这一切全赖于安庆绪给出的良方。

上一张方子就已经如此绝妙,这新的一张方子难道还能会差?

虽然养猪这种东西,听起来确实不那么雅观。

但要是转念一想,猪是做什么用的?那可是产肉用的啊!

这不就和吃挂上钩了吗?

贺轮在心里打定注意,等一会回去了一定找个人好好研究研究,这养猪里面到底还有什么学问。

毕竟这可是安庆绪吩咐下来的差事,算得上是皇命。

安庆绪不会和他们争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做事。

但是同样,要是他们把皇命给办砸了,那后果也可想而知。

如今的太原,其实远不如后世太原所开发的那般完全。

城池要比后世的太原小上很多,就连城外的设施,也几乎可以称作没有。

很简陋,但潜力也很大。

安庆绪既然打算要扎根太原一段时间,那自然就要把太原打造的尽量完美。

城内的诸多民屋早已经修缮完全,安庆绪准备为城外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造。

炼铁的工坊在昨天就已经命人安排好了位置,河东地区的铁矿也有不少,水路发达,估摸着明后天,城外的炼铁工坊就可以开第一批炉子了。

而在炼铁工坊的旁边,安庆绪又设置了一处大兵营,同时将原本属于兵部下辖的兵械司以及工部的兵杖局单独拎了出来合并到一起,改名为兵器监,从此不再受兵部和工部管辖,而是独属于皇帝。

办公地点也从城内变成了城外。

如果是放到李唐那边,这一项变动就足以在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

堂堂六部下面的一个部门,你说变就变,那岂不是你今天动了兵部,明天就可以动工部,后天就敢动户部?

再过上个10天半个月,整个六部岂不都成了空架子?

这让那些六部大员们管谁去?

但是在太原,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安庆绪本人的威望无人能及,太原的朝廷系统更是千疮百孔,极不完善。

即便是有人觉得不妥当,也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

兵器监和兵仗局里面的人选倒是没变,这些人在自己所在的司署做了那么久,熟知各种兵器的制作流程,都是有用之才。

新的兵器监监正甚至还得了安庆绪御赐的一个小册子。

册子上写的不是其他,正是安庆绪所获得的天工开物其中的一部分。

包含的乃是一些兵器及火器的制作和图纸。

兵器监监正在看到这册子的时候,眼睛嗖地一下就亮了。

火器本来就是在唐朝晚期开始应用到军事层面的,唐朝中期就已经出现了萌芽。

很多时候,一些看起来先进的事物,其实不过就只是和原本隔了一层窗户纸一般。

只需要来个人将其捅破,后续的一切自可以水到渠成。

安庆绪所做的,便是去捅那层窗户纸。

至于后续的发展,安庆绪则暂时不去管它。

手下的人即便不是大才,但终究也不会是蠢材。

天工开物这种标准答案给你摆在桌子上了,你哪怕照着抄,也总能抄个八九不离十。

一路走过去,安庆绪可谓是兴致勃勃。

太原城外的地方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都恨不得将自己所熟知的一切都安进去。

有关于农业的诸多设施以及水利就不说了,安庆绪早就将这些事物发给了下面,让下面的人按照章程去做。

武曲则领着镇抚司的人暗中监督。

而除了有关于水利农业的以外,包括制盐、制糖、烧砖、制陶等等,安庆绪恨不得都在太原城外摆上一排。

只是可惜这些事物到底还是被记录在天工开物之上,即便是相比于如今这个时代再怎么先进,也同样需要无法避免的原材料。

尤其是像制糖,制陶这一类的产业,原料基本上都只有在南方才能生长的出来。

太原这边肯定是没有的。

安庆绪也只能对其抱有一丝遗憾。

“尔等还需谨记住一点,道路务必要保持通畅,山林剿匪工作亦不能停息。”

安庆绪想要打开商路,最主要的便是要保证交通的畅通无阻。

而对于交通造成阻碍的,除了山高路远,道路不便以外,时不时在山林中出没的山贼盗匪,也是极其令人头疼的事情。

别的地方,安庆绪暂时是鞭长莫及。

但是河东地区,尤其是太原周围,山林盗匪绝对要清零!

一个都不能留下!

“是。”

高尚等人拱手称是。

……

在城外简单走了走,安庆绪便又返回了太原城内。

虽然如今城内的公务并不算多,高尚在一旁协助处理,更是为安庆绪省下了极多的麻烦与时间。但几天下来,终究还是要有一些公务是安庆绪不得不亲自去处理的。

像是如今被摆在安庆绪桌案上的第一份公文,便是有城中官员言说,如今城中商事繁茂,其中夹杂了许多蝇营狗苟之徒,需要朝廷即刻派出官员前去治理规范。同时增添商税,充盈国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