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最后的文豪 > 第80章 琵琶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8章 琵琶行

这首《行路难》在这一世是没有流传下来的,花子涛也查阅过相关资料,却是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哪怕是和《将进酒》那样的残缺部分也是没有的。

对于要不要将这首诗还原,花子涛也是思考了一番,最后还是觉得应该让世人知道是有过这样一首传世名作的。现场的观众看到这样一首经典诗词,以为是花子涛给补齐的,对花子涛的大才那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就连后台央视的几位领导对于花子涛也是钦佩不已,觉得这次邀请花子涛那是绝对的请对了人。

因为《百家讲坛》是录制节目,所以节目组和花子涛协商了一下,一口气直接录制了六期节目,够节目组播放一周了。

第二天下午花子涛再次赶到节目组,继续接下来的录制,这一期花子涛接续讲解唐诗,先是将李白部分讲解完毕,然后接下来就是杜甫了,作为与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不同,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写的都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如:《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的名作。当然杜甫也有其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与李白差不多,杜甫也有一些重要的诗篇没有流传下来,花子涛在介绍杜甫的时候,顺便帮着将之补齐,其中就包括了《望岳》、《春夜喜雨》等。

杜甫一生视李白为偶像,对李白是推崇不已,曾两次与李白把臂同游,自认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写给李白的诗也流传了不少下来,后人统计有十五首是写给李白的。

其中就包括李白去世后,杜甫写的《梦李白二首》,杜甫对李白绝对是真爱,可惜李白对杜甫也就一般般了,主要是当时李白身负盛名,而杜甫相比之下还是要弱上几分的。

当然了唐代诗人除了李杜,还有一位也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有着“诗魔”支撑的白居易,可惜的是此君的作品李传下来的更少,要知道前世的时候白居易可是有三千多多首作品传世的,但是这一世却仅有不足百首。

以至于后人只知李杜,不知白乐天。要知道这位可是与李杜并称唐代三大诗人的,更是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成为“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但是这样的一位大家留世的作品却仅有不到一百首。花子涛不忍其诗词作品消逝于历史长河,决心让这位的大作重新面世。

当花子涛讲出白居易的简历时,大家还不以为意,毕竟这位也就是官到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在历史上也没有多么大的名声。

但是当花子涛将他的作品一一罗列之时,台下的观众比起前面讲解李杜还要兴奋起来,这到底是真的有作品流传,还是这位花教授在借古人之口,发布自己的作品,毕竟这位写古诗词那是国内公认的一绝。

花子涛第一个拿出来就是那首流传千古的《琵琶行》,这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尤其是当这几句被花子涛抑扬顿挫的读出来之时,再配上若有若无的琵琶伴奏,底下的观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大家的掌声让摄像师都忍不住的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气氛也太热烈了,他做为节目组的主摄像师,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气氛。

当花子涛读到了最负盛名的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连这位摄像大哥也跟着拍起了巴掌。

花子涛一首《琵琶行》读完,底下的观众已经不知道除了鼓掌,还想没有别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心中之意了,

这是一篇长篇叙事诗,这样的诗歌绝对是不多见的,而且这样的水平,除了杜甫的《三别》、《三吏》别无他家。

花子涛也是被场下的观众的热情给感染了,接下来又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桃林寺桃花》、《暮江吟》、《梦微之》等拿了出来。

每一首都足以列入传世名作,每一首都不逊色其他大家,众人听了花子涛的介绍,这才渐渐地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不过更多的观众却越发认为这些诗歌都是花子涛借古人之口写出来的,毕竟在场的观众对古代诗词都是有一定的造诣的,你要说一首、两首他们没有见过,那这么多的诗词他们不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最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知道花子涛是在哪部古籍上找到的这些,就连花子涛自己也说不清楚,最后不得不默认了自己是作者的名头。

当花子涛拿出几首《忆江南》时,底下的观众更加认为这是花子涛的作品了,毕竟这都有了宋词的韵味了。

接下来的时间花子涛继续配合节目组进行录制,而他又将白居易的《长恨歌》给拿了出来,这首歌的出现甚至比那首《琵琶行》还要惊艳众人。

几乎每一句都可以流传千古,每一句都可以拆分成名句,尤其是最后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绝对可以与花子涛以前所写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样成为千古绝句。

讲完了唐诗之后,接下来就是宋词,唐诗和宋词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两座高峰,宋朝人根据随堂的切韵,唐韵、继承改编成集韵、广韵。

到后来简化到106韵的平水韵,平水韵成为以后诗人填诗作词的标准用韵方式,一直到今天。宋朝的诗词都有极高的水准,而词这种形式,在宋朝达到了高峰。

词的押韵,有些像格律诗一样,按照诗韵一韵到底。有的像古诗一样,使用邻韵通押。例如:《暮山溪》。

危阑看月,河影花讲草它古免番做听秋雨。一滴一声愁,似相伴、离人悲苦。笼香袖冷,独立倚西风,红叶落,菊花残,都是关情处。

如何排遣,赖有高阳所雷言附钱静际侣。长啸酒垆边,且同赋、秋娘词句。山翁醉矣,一笛小楼空,思往事,看孤云,目断征鸿去。

宋代是有名的优待文人士子,所以如果单论文化成就,那么宋代在古代历史中绝对是一座丰碑,涌现出乐三苏、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着名的词人,这里面优属苏轼最为出色。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着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文纵横恣意;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着述宏豪,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一生豪放不羁,新党当政时期他是保守派,被贬官罢职,险些被砍头,等到保守派当政的时候,他又与保守派发生摩擦,再次被贬官,一生得志的时候不多,也就是比李白强一些。

当然苏轼也有许多的着作没能流传,也是被花子涛一一补上,最后花子涛也不得不背上作者这口大黑锅。

接下来花子涛又将有宋一朝的几位词人讲了一遍,重点讲的是陆游、辛弃疾等人。

讲完宋词之后,花子涛又接着将元曲也讲了一遍,元曲在押韵上与诗词开始了一些区别,古韵中的入声开始排入其他三声。但是问人的诗词,还是使用唐宋人的格律与押韵标准。

例如:《朝中措寄云中完颜公》(元·耶律履)

何年仙节弭人寰。玉立紫云间。气吐虹霓千丈,辞源江汉翻澜。金门大隐,管中谁见,位列清班。看取酒酣风味,何如明月缑山。

开花寺避暑(元·达噜噶齐),押庚韵:

行遍东州二十城,驿亭犹自候鸡声。归来又上寒沙漠,此是云中第一程。

到了明朝时,因为唐宋时期的曲谱渐渐遗失,于是出现了词谱。

明朝有个叫做张綖的人,他参照唐宋词编写了《诗馀图谱》三卷,从此词人们可以按照词谱来填词。

《诉衷情次荆公》(明·夏言):

龙楼凤阁五云间。每日一登攀。自念平生遭际,敢忘却、寸心丹。年渐老,性贪闲。鸟知还。琵琶千仞,灵峰万叠,梦在家山。

山花子(明·陈子龙):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而到了清朝之时,再一次出现了诗词中兴,也可以说是做后的辉煌了,出现了不少的优秀诗人与作品。另外清朝人戈载根据唐宋词的押韵习惯,编制了《词林正韵》。

《虞美人胡蝶》(清·张惠言)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送乱红飘。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唐宋词大多符合《词林正韵》,因为这部韵书就是归纳唐宋词而来。但是并非所有唐宋词都符合。

《词林正韵》基本上类似于《平水韵》的邻韵合并,但是也有例外。

清朝顾太清这首《喝火令》,押诗韵《平水韵》的十三元,反而不符合《词林正韵》的韵部,分别押了词韵的第六、第七两个韵部: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在清朝初期还有一位比较牛掰的诗人,那就是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他虽然是满人,但是做为清代最着名的词人,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于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生于满汗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于帝王,却向往着平淡的生活。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不过在这个世界却没有了这个人,让花子涛想讲讲气的生平,却是无从下手。

民国时的旧体诗人们依然坚持传统,他们创作的旧体诗词依然古风古韵。五四以后,出现了现代诗,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诗渐渐成了主流。

随着最后一讲的结束,花子涛的这次《中国古代诗词》讲座也结束了,整个录制环节一共持续了五天,台下的观众却大都还是当初那一批,主要是大家对于花子涛的讲课诗人喜欢,只要有机会就想办法过来听讲。

结束了《百家讲坛》的讲座,花子涛也算是了解了一个心愿,数不清的古代诗词随着他的讲解,也逐一被他搬运到了这个世界,不管是以他的名义发表也好,还是以原作者的名义说出来也好,反正让这个世界多出了无数的文化瑰宝。

两天后《百家讲坛》开始播出花子涛的讲座内容,每天一期,每期不到四十分钟,前面几期还好一些,都是些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作品,只不被花子涛系统的综合到了一起。

但是从到第五期唐诗开始,花子涛抛出的一首又一首的经典诗篇,让大家对花子涛的才华有了新的认知,没有人会相信这些是原作者的作品,如果说一个人的作品可能是花子涛偶尔发现的,但是这么多作品如果都是花子涛考察发现的,这简直就是考验大家的智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