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七十五章 对明军装备的侦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十五章 对明军装备的侦查

第221章 对明军装备的侦查

崇祯十一年的春天,滕京被降职到居庸关做守将。他到了后整理防守,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炮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攻击范围扩大了一倍。

嘱托手下文人写一篇文章来报功劳。观看那长城防守,对种花家的防守全在居庸关上。衔接远山,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居庸关炮楼的雄伟景象。上次的报告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归化城,向南面直到北京城,来往的商人和使者,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居庸关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种花家情报科有资料,明军在思考选布面甲,还是铁札甲?明朝中后期铠甲风格突变,究竟是啥原因?

明代早期时,各种札甲还比较多,到了中后期时,布面甲开始成为明军的主流铠甲。布面甲的结构与夹袄相似,有内外两层布面,中间夹缀铁甲片,甲片以铆钉固定,固定甲片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方式所用的铆钉数量,以及铆钉位置也不同。

嘉靖时期,明军装备过青布铁甲,可能便是一种布面甲,这种甲每副重二十四到二十五斤,当时还有一种紫花布甲,可能也属于布面甲。布面甲在明代又称暗甲,与之相对应的是甲片暴露在外部的明甲,即普通札甲。

明代万历年间的名臣吕坤巡视雁门关时,发现士兵穿着的都是布面甲。吕坤十分吃惊,便询问士兵,他们的明甲在哪里,可见当时士兵是明甲暗甲都有配备的。

按照吕坤的记载,雁门关的士兵普遍厌恶明甲,因为暗甲使用方便,战场上也比较隐蔽,不像明甲会反射日光。

明甲的唯一用途就是接送上官列队欢迎时穿着,因为明甲能反射日光,看上去比较炫目。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士兵们的居住条件比较差,铁器特别容易生锈,而明甲的甲片暴露在外,生锈了就太丑了,因此军官们会督导士兵们时常打磨,以免影响美观。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士兵天天磨甲,哪有功夫去训练,种地呐?

不训练不种地是不可能的,因此士兵们只好利用休息时间磨甲,苦不堪言,另外明甲是用绳子串连而成的,要打磨就得解开绳子,一片片打磨,磨完了再装上,整个过程下来,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而穿连甲片是个技术活,大头兵是掌握不了的,必须雇人,这雇一次人,就得一个月的钱粮。好不容易磨好了吧,一下雨,得,又生锈了。

按照士兵的想法,每年接送上官也就一两次,但是明甲给士兵带来的累赘则实在太多了,“军士之孽明盔甲居其半”。

因此,吕坤视察时,士兵们都哭着向他陈述明甲的坏处。吕坤认为,既然明甲不如暗甲实用,那么除了军官们需要考虑观瞻,配发明甲之外,士兵们完全没必要配备,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免去了士兵打磨铠甲之苦。

不过,吕坤的这个说法,是否属实,还是有待商榷的。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曾经说过“今我之盔甲,外面新表可观,内里铁叶,一片数个眼,锈烂惟存铁形,还是好的,其空落如筛子一般,敌射可透,刀砍可破,是盔甲也不如他”。

这说的就是边军铠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况。这要是两下一对比,就细思恐极了,布面甲因为甲片在里面,所以锈了也看不到,换句话说,那就是布面甲更有利于糊弄上司。

那么这样看,雁门关的士兵们所说是否属实,就很可疑了,毕竟布面甲这玩意最早也就是元朝才有,之前一千多年时间大家都穿普通札甲,也没听说不方便打仗。或许,对于雁门关的士兵来说,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打仗,而是如何偷懒吧。

那么明朝末年,关宁铁骑的装备,真的优于清军吗?

明朝关宁军装备先进火器这个说法,大概是当年袁崇焕提出来的。袁先生对于明朝的历史的确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的资历也非常深厚,但在军事武器方面,他可以说是非常外行。

他说的话也夹带有大量的私活。对于所谓的神器“三眼火铳”之推崇,便非常明显地暴露了这一点。

所谓的“三眼火铳”,并没有那么神器。首先,它在没有支架辅助的情况下是无法瞄准的,这也就意味着三眼火铳不可能做到“骑兵先对着对手放三枪,之后再当铁棒子使用”,因为这样完全没有准头。

另外,三眼火铳属于极其原始的火门枪,对于这种枪的射程,明朝当时的人有很明确的记载,大约在五十米以外是没有什么杀伤力的,更不用说面对身披重甲的八旗,毫无穿甲能力。

实际上,三眼火铳在当时已经算非常落后的武器,欧洲早已经淘汰了这种落后的火铳,而大量装备比之先进不少的燧发枪。

明朝能用三眼火铳作为最精锐部队的火器装备,已经说明了明朝武器的落后。

再说清军,清军在皇太极时期,已经完全不是纯粹的大刀长矛了。当时清军已经掌握了火器的制造方法,甚至因为皇太极本人对火器制造的重视,使得清军制造出的火器质量要远高于明朝,不仅在质量上,清军在火炮的数量上也远超明朝。

松锦之战中,明清双方已大炮对轰,结果清军完胜明军。而清军在关外清扫明军残余势力时,更是充分发挥了火炮的优势,所到之处,见到城池便先用红衣大炮轰击半日,轰塌城墙之后便轻易夺取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清军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明军在辽东残余力量,迅速平定东北。

所以,明清之战中,清军的胜利,恰恰标志着火器的胜利。因为在明清之战的后期,也就是关键时期,清军的火器装备水平已经远远领先于明军。

作为后起之秀的种花家装备也已经超过明军,火枪和重甲骑兵,以及四轮大炮,完全可以碾压明军和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