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四章 成都白马军的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成都白马军的行动

成都白马军指挥使刘继到达后,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一日,在办公处中批阅奏章,忽然有一股香气传过来,闻到香味后,顿生淫欲之想,他觉察到不对,便问这香气是从哪里来的。

卫兵说:“按照惯例,办公的地方的地方,都要燃烧这种香。”

刘继也是刘家大院出身,跟随种花王刘洋走南串北,有见世。一听觉得不对,觉得这可能是成都当地人的阴谋,很多大明的官员都是因沉迷女色而荒废了政务,最后是弄得天下民不聊生,才有了今日的烂摊摊。种花家才能从草原崛起。

其实他猜的没错,这个香就是金刀王家命人制造出来“迷魂香”,可以让人心浮气躁,欲望大发,从而沉迷女色而不能自拔。

王家也是想借此让刘继沉沦在成都府里,而王家就可独掌成都大权了。

但刘继能做了指挥官不是傻子,识破了他的诡计,命人撤去了“迷魂香”,坐在办公桌后,又回想起自己来成都的经过。

这一年八月,刘十二来到成都府,自以来,就一直沉迷女色,不近普通人,所有事都交给了当地人打理。

而刘十二很快荒淫无度去世之后,成都白马军面临群龙无首的尴尬境界,没办法,年仅17岁的刘继被种花王亲自提拔,从一个普通近卫,成为成都府指挥使。

可这个位并不怎么华丽,而是个烂摊子。此时的成都府,面临着内忧的局面,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一方面是天灾不断,地区半年干旱,连一场雨都没下过,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往外地。

据成都的记载,从成都向附近省份逃离的官道上,有许多人饿死、渴死、累死,尸横遍野哀嚎不断。

为了一口粮食,不少人卖儿卖女,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加上官府赈灾不力,不少地方民变四起,不少地区出现了兵变。

而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虎视眈眈的外敌入侵,彼时,在西南的少数民族起兵发难,不断蚕食四川的城池。

为了镇压,四川守备军把大量的军队调往了高原,大部分的税收和钱财也都用在了打仗上,成都空虚,危如累卵。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安府倡导节俭,太子刘强并且以身作则,龙袍破了就拿去缝补,自己每日的吃食也缩减到八个菜,减少宫中和丫鬟的数量,大部分被遣散出宫,还免去了逢年过节的大部分费用。

因此,自从刘继来到成都后,就一心扑在了成都的政务上,夜以继日地找办法,上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

为了专心从政,他还摒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他当然还没老婆,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办公里。

因此,对于当地金刀王家这样的行为,早就痛恨至极了,却奈何种花家有要求,不能随便杀人,一时间没有什么办法除掉。

这天晚上,刘继召集手下商议大事,却突然闻到一阵异香,便命令秉烛巡视,寻找这香味的来源。

不一会儿,就有人发现指挥部的一角有微弱的火星亮,再一看,这里有一个小洞,香气就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刘继走上前去,从小洞往进一看,看到一位下人,手里拿着香睡着了,于是,赶忙召集人把这面墙拆掉,抓住了藏在里面的人。

通过拷打询问才得知,这位下人是奉了金刀王家的命令,让他到这里点着手里的香,至于这个香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得而知。

刘继听完说的话,想起来之前在办公室闻到的香味,心想又是“迷魂香”在作怪,这个王家的人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小人,终于下定决心要除掉金刀王家。

于是,在平日里,表面上对金刀王家十分的信任,尽力安抚。

暗地里,联络了许多对金刀王家不满、甚至有仇的当地绿林好汉和地主豪绅,又下令将金刀王家的手下派到城外。

有人监视白马军的一举一动,金刀王家有些慌了,便决定试探一下,他安排自己的人上书弹劾自己,看看会不会真的下手。

没想到,白马军立马就罢免了金刀王家在成都的官位,而一呼百应,全都附和白马军的决定,并纷纷上书弹劾金刀王家及其党羽,最终让王家走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为了保住性命,金刀王家老大称病辞官,白马军同意了,并把他发配都江堰安置。

结果,在去往都江堰的路上,金刀王家带领了几千当地人,白马军以谋反的罪名又下令把王家全部抓回来,得到消息后,王家老大自知难逃一死,索性上吊自杀。

关于成都的变动,种花家的情报总结很少几个字,但是种花皇帝刘洋听说了金刀王家后,完全是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一名句的启示与鼓舞,是由一种愈益清晰而强烈的内心愿望所使然。

他对袁芳说,对于一个意欲在学术沃土上有所耕耘、有所收获的人来说,守住宁静本身应该成为一种自律和追求。

这里所说的“宁静”,主要是指心态的平和、稳定和安详,同时也包涵有对名利的超然。

这种“宁静”之于治学者来说,是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

守住宁静,方能静心阅读,那些大学问家们无一不具有渊博的学识,而其渊博的学识又无一不是借助于广泛的阅读(包括对世事的冷静观察和体味),日积月累而成。

无法想象一个疏于阅读的人能有华章问世,能有高论示人。

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登高望远、广引博征、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才能厚积薄发,立自家之说,论自家之言。读书是无止境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可见阅读是治学者每天必须的基本功课。而阅读需要静心,心不静则读不懂,看不进。守住宁静,方能凝神思索。

治学者学而不思,如同食而不化,不仅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甚至难以弄清所读文字的要义。

故治学者应对所研究的问题深入思考,苦苦求索。思索需要凝神,凝神则有赖于心境的平和与思绪的专注。

心烦意乱、浅尝辄止是不可能抢贝于学海,摘果于书山的。思索越深,感悟越多,学问也就越大。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术宝库永远是向那些勤于思索的人敞开的。

守住宁静,方能潜心创作,冥思苦索,终有一得,于是把悟出的道理、生出的见解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治学者的创作过程。

创作是治学者推陈出新、着书立说的重要阶段,同样需要专注和忘我。倘若治学者不能全身心投入创作,精品佳作是断然不能出现的。

守住宁静,就要对治学始终保持一份执着.既然立志于学向就应痴心不改,百折不挠,抱定“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达目的誓不休”的信念和决心。

如果总是左顾右盼,见异思迁,或者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稍有成就便飘飘然,结果都会成不了大器。那些着述等身、成就惊人的大学者,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当首推其执着的治学精神。

守住宁静,就要对名利始终保持一份超然.我们当然不是主张治学者可以毫不在乎名利,在学术研究上追求成名成家是应该肯定和鼓励的。

但是,治学者决不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使。一个一门心思追逐名利的人,是难以展翅于宁静而广阔的学术高空,自由而惬意地飞翔的。

守住宁静,就要耐得住寂寞。治学者要有“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决心和勇气,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不为外界的歌舞升平所诱,不为他人的掌声鲜花所动,甘于沉寂,埋头治学。

若能做到这一点,“在沉默中爆发”的日子终将到来。即使没来,也可以说自己境界到了,也不用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