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士颂三国 > 第三百七十章 磅礴之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3章 磅礴之气

两人被司马徽一顿怼,两人有些哑口无言。

说实话,他们想过去夏国,但是夏国本身人才已经足够多了,光士颂身边心腹谋臣武将,被称之为王佐之才的就有好几个。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两个如果去夏国,至少要蛰伏很多年才能发迹。

对于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来说,多等一天,都尤其难受。

但是,司马徽说得很在理,天下最后花落谁家,不管诸侯肆意贬低,蔑称夏国有一大半都是蛮人,同窗们也在世家的潜移默化下,视夏国于洪水猛兽。

但是夏国国力最强,百姓最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祖上来追溯,在几千年前,又有多少两河流域正统的汉人呢,都是通过侵略、灭族、童化,将原本的蛮夷,慢慢同化成汉人。

所以,在几百年后,中南半岛的百姓,可以骄傲地称自己为汉人。

两人却不知道,其实作为士颂的肱骨之臣,也不好受,士颂思维跳跃,徐庶等人,都被士颂带着跑,甚至是拽着跑。

士颂很多决策,在他们看来都是荒谬的,可笑的,但从结果来看,士颂的决策很多,把很多隐患全部压制了下去,就连一贯固执的程昱都变成了一个无情的执行机器。

是的,士颂不需要你们有大的决策,这些事情士颂自己来做,下面的人,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如果他们有闲余的时间,士颂也不会吝啬给他们充充电。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份内之事,执行好,完成好,这也需要能力的。

士颂并不讨厌自己手下能多一点独当一面的人才,这样士颂就可以掌握总舵,抽口多陪陪家人。

诸葛亮和庞统从司马徽的住所出来后,两人相视一望,最终一句话都没说,各自散去。

回到家中,诸葛亮默默收起了行囊,踏出了门。

没想到半道上看到了正好一样行装的庞统。

庞统询问诸葛亮有何安排,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

“先去兖州昌邑,见过吾父亲再说。”

庞统也有些混乱,没有目的地,于是和诸葛亮同行。

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圭,先前任泰山郡郡丞,后曹操开启九品六部制后,便把诸葛圭直接调任昌邑,任工部侍郎。

说实话,这是从地方二把手,直接进入中央决策层,属于多级连跳。

要是在和平时代,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但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并不觉得突兀。

只因为诸葛圭在曹操推行九品六部制度的前期,就上书表达自己对曹操的忠心。一定会坚决支持曹操。

曹操在之前与荀彧闹掰后,把亲近,或明或暗支持荀彧的保皇派,全部送到刘宏身边,边缘化起来,根本不让他们参与政事。

所以,荀彧等人离开权力核心,空出来大量的职位,加上九品六部制度,需要的官员更多。

曹操正愁怎么分配官职的时候,诸葛圭跳了出来。

曹操一查诸葛圭的履历,算是葱花小吏一步步干上来的,个人能力十分出众,足够独当一面。

因此,诸葛圭就被从郡二把手,直接调任上来。

这次,诸葛亮就是要到兖州昌邑,听听父亲的说法。

其实,诸葛亮的选择很多。

在之前,作为司马徽名气最大的两个徒弟,他们当然受到多方重视。

诸葛亮早就或明或暗收到很多橄榄枝。

所以,光看条件的话,诸葛亮选择太多了。

现在颍川在曹操治下,一路行至昌邑,并没有受到什么阻拦。

像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书生,是个诸侯都不会刁难,甚至要给予方便。

天下大乱,诸侯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人才!

因此,游学的学子,很有可能受到重用,转头来再扒出什么不友好的事情,不死也要脱成皮。

就像名声不好的吕布,对待这些书生都是客客气气的,否则一个桀骜不驯,擅自刁难学子的名声传出来,谁还敢投靠他。

因此,当两人拿出颍川的路引后,甚至一人赠予了一匹驽马,作为代步。

不过十天时间,两人就来到了昌邑城下。

现在昌邑作为帝都,却并没有想象的气势磅礴,可能是曹操的政治核心,所以常住的世家和人口稍微多了一些。

随便一打听,便找到了诸葛圭的住所。

开门的是诸葛圭的老仆,当然见过诸葛亮,热情地把两人迎进门。

晚上,诸葛圭下下职后,便和诸葛亮聊到子夜。

第二天,诸葛亮又找到庞统,告诉庞统,他要去夏国,要去广信。

庞统并不惊讶,其实自从诸葛亮要来昌邑,他就知道了,诸葛亮会去夏国,投靠士颂。

诸葛圭原先在地方,还不知道士颂的恐怖之处,但是进入曹操和核心阶层后,才知道,士颂是所有诸侯王们头顶上挪不开的巨石。

所以,诸葛圭明确告诉诸葛亮,要去广信,投靠士颂,为未来的诸葛家留一条后路。

诸葛亮最后不得不屈服,是的,他不是陈宫,为了理想,什么都不想,直接抛家弃口。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诸葛亮投靠袁绍、刘备等人,曹操得知后,一定会猜忌诸葛圭,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但是投靠士颂却不会,曹操只会觉得理所应当。

他们两人悄悄来到昌邑,没有激起任何一点水花,便在第三天后,辞别了诸葛圭,诸葛亮就和庞统一起离开了昌邑。

诸葛亮回头看了一眼昌邑,看似繁华一现,却怎么也显露不出一丝磅礴之气。

昌邑也是曹操不得已的选择,曹操背面是势力雄厚的袁绍,南边是名声不好,但是能征善战的吕布,因此曹操不得已把治所安排在了昌邑。

天子就是一个香馍馍,吸引了大批的目光。

两人直接到了齐国港口,一路坐着海船,去往南方。

两人一路上,放低了身段,和船上的商人,水手攀谈,船上的人也因为他们学子的身份,也有什么说什么。

没几天,两人就和船上的人混熟了。

他们从其它口中,慢慢去认知,了解最真实的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