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极乐大宋 > 第二百零三章 弘文布道海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零三章 弘文布道海外

第204章 弘文布道海外

赵祯开始关心起南洋宋民的生理需求。

这等话题,还好没有拿到大朝会上讲,不然谏官们肯定要站出来攻击赵祯斯文扫地。

但是在这等中枢会议,赵祯就没有太多讲究了。

有事说事!

都是自己人。

听到赵祯讲起这事,底下的诸位大臣都不自觉放下了手中的吃食和茶水。

这等话题,吸引到了他们。

“所以,一些年轻宋民,就找到了当地的女土着。”

“这些年轻人与当地土着一拍即合,情投意合……总之,就这么在一起了。”

赵祯笑着说道。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积极的年轻人了,还知道对女土着负责。

南洋诸地,还有一些流氓水手,提着裤子就跑路那种,没事就在雨林里搞强买强卖,已经把诸地闹得鸡飞狗跳。

等这些女土着抱着孩子找上门的时候,南洋诸地的管理人员,都是脑壳炸裂。

“现在,南洋诸地,就有很多混血儿出现了。”讲到这里,赵祯也说出了问题关键。

“这些人到底给什么身份?”

若是宋民相结合的后代,就算是在海外出生,那也是宋民。

但这些人只有父亲一方是宋民,而且还不是在大宋出生,其身份就值得考量了。

一旦认可其为宋民,这些人都将在大宋朝廷的管辖之下了。

“官家,臣以为只要其父为宋民,其子就是大宋之人。”张士逊的观点十分简单,他直接按照父系来认证。

“臣也觉得,只要其父是宋人,生在海外,依旧是宋人!”范仲淹也很自然地说道。

“自是以父为始!”晏殊也点头道。

吕夷简、王德用、杜衍和包拯也跟着一致点头。

这么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却是十分简单。

千百年来,这片大地上都是这样的。

“不!”赵祯看了众人一圈,却是摇了摇头,他们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化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帝王,他的思维总是超出这个时代的精英。

“朕觉得这样不行!”

“这些海外之混血幼童,生在海外,长在海外,那到底是不是大宋之民,非常值得考量!”

赵祯的话,让诸位大臣都好奇起来。

“若是一个不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的人,还能称得上是宋民吗?”赵祯反问向众人。

“这……”众臣似乎是明白赵祯的意思了。

“官家是担忧这些人脱离圣人教诲,不知礼仪?”张士逊恍然大悟。

“嗯!”赵祯点了点头,这也就是赵祯刚刚所说的自己的担忧。

“若是父母皆是宋民,其子女自当是宋民,不需考虑!”

“若父母只有一方是宋民,这等混血儿,还需看其教化。”

“官家,怎样看其教化?”包拯询问道。

“是否识字,是否读书!”讲到这里,赵祯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以后海外的宋人会越来越多,很多地方会自动地脱离大宋。

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大趋势。

但是,人可以脱离,文化可不能脱离。

赵祯可不想这些海外之民,千百年后就说着拉丁鸟语,然后把他这个老祖宗忘记得一干二净。

所以现在就得提前安排好!

他以大宋子民的身份,诱使海外的幼童,坚持学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

有了大宋子民的身份,就可以参加大宋科举考试,出将入相。

可以参军分地。

可以进入大宋各个工厂。

未来还会有很多优待。

没有的话,就会低人一等。

“只要读书,并且通过一定的考试,那就是宋民!”赵祯接着说道。

“嗯!”众人听着赵祯的话,都点了点头。

“这样,也免得那些海外幼童忘记了祖宗!”包拯赞道。

“官家远见!”

这种维护宗法礼教的事情,自然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如此,按照官家所说即可!”

“可!”

“可以!”

……

就这样,影响后世的一个重要决定,就这么轻易地定了下来。

“既然如此决定,那我们也得为这些海外幼童,提供必要的读书环境。”赵祯继续说道。

同时,他又拿起了三本书。

其中两本是《三字经》和《百家姓》。

还有一本是大宋原本就有的《千字文》。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启蒙读物。

“这三本书,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朕决定印制一批,送往南洋诸地及安东都护府。”

“那里的幼童,需要!”

“而且,朕还要在海外诸地兴建学舍,以供幼童学习!”

赵祯打算在海外大兴文教,听着赵祯的话,众人又是连连点头。

这等弘文布道之事,他们岂有拒绝之理。

“官家此行,必定为世人所称赞!”范仲淹首先赞道。

“官家圣明!”

“官家圣明!”

……

“官家,臣以为,在海外之地,不仅仅是需要这些启蒙之物。”众人赞毕,张士逊接着说道。

“哦?”听到有人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赵祯脸上露出了笑容。

“张相请说!”

“臣以为,吾等士人,也需要将诸多经典传布海外,让海外幼童观读经典!”

“此事,也自然在朕的安排之中。”赵祯点头道,“这些幼童学了这些启蒙读物后,就需要读儒家经典了。”

“如此甚好!”张士逊也很满意。

官家虽然重视格物学院的新学,但是现在看起来更是重视圣人之学。

“官家,若是在海外之地设立学舍,是否要吸纳那些土着幼童呢?”

就在这时,负责海外之事的吕夷简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御座上的赵祯,不禁眉头一挑。

“土着幼童?”包拯喃喃着,他有些不理解吕夷简的意思。

“吕相,你这是何意?”包拯询问道。

“臣以为,若真是设立学舍,朝廷可通过学舍将圣人之言,传给海外土着,对他们施以教诲!”

“子曰:‘有教无类。’”

“我们不必局限于有宋人血统的幼童!”

吕夷简的话,引得了众人一片沉思。

这可是要将孔孟之言,播撒到大宋之外,这是一件麻烦事,但也大概是一件功盖万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