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石榴花开朵朵香 > 第154章 乡试开始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转眼即逝,再过几日就是秋闱。

老刘家早在一个月前就回到了安定府,这次跟着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三个寒门学子,他们都是不远百里寻到胡家村的,希望能得到刘文成的指点。

对此,刘文成也不藏私,对于每个前来求学的学子一视同仁,都会尽量教导。

现在老刘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多供养几个寒门学子早已不在话下。

于是,选那品学兼优的学子,都被肖石榴留了下来,这样大家可以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对此,学子们无不感激莫名,每天都很刻苦的努力着,他们无不对刘文成和肖石榴都非常恭敬。

几个月下来,大家也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

能够参加乡试的学子,文采都不差,欠缺的只是名师指导,而刘文成虽然称不上是名师,但他考试经验丰富,又在翰林院里待了六七年,接触到的都是文人儒士,其眼界和见识自然是更上一层楼。

而最终留下来的三个学子,都是家贫之人,但性情良善,又颇有才学,对于民生都有很独特的见解,这让草根出身的老刘家尤为看重。

尤其是刘文成,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他丁忧之后就有可能下放到地方上任职,最需要的就是善庶务、懂农时、会读书、肯出力的读书人,这类人都做幕僚的最佳人选。

因此对这三位学子特别看重,对他们的教导特别用心。

而这三个人也知道刘文成是一个性格仁厚、为人质朴的长辈,将来一定会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因此都不介意归在他门下。

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跟刘毅三人之间的差距,不要说跟刘毅、张恒之相比,就是刘恩的学识也是他们完全跟不上的。因此,如果考不上举人,能够跟在刘文成身边做事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再者说了,这三个小公子也都非池中之物,没准还会有另一番作为呢。

在古代,同学之情可是很重要的,只要有刘文成的情谊在,两家也算是世交了。所以这三个学子,非常珍惜这次在老刘家学习的机会。

对于秋闱要注意的事项,大家早就背的耳熟能详了。科举的书本,也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在有刘文成的亲自指导,因此,刘毅等人都是信心倍增的。

至于那些不可预见的未知性,管他呢,这是刘璐说的。

其中信心最足的就是刘安,因为他早就打定了主意,考中最好,考不中花钱、求人、捐官,反正再也不受二茬罪了。

世家勋贵可以蒙父荫、继承爵位或是被推荐,而富商巨贾打点了钱财后,也可以走上仕途。唯有这些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似乎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和往年一样,最先举行的文试在八月份,武举在十月份举行。

秋闱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又分为三场,内容如下:

第一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经文五篇(五经)

第三场:策问五道,题问经史、时务、政治。

初试通过得举人者,当往上京进行复试,考察四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以防有人舞弊作乱。此后,便等来年春天的会试了。

乡试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

一早上,七位学子在大家的殷殷注视下吃了厨房里准备的丰富早饭,带着刘璐精心准备的考蓝登上了门口的马车。

考蓝了放着带进考场的吃食,笔墨纸砚,被子等物品,另外还有刘璐精心炼制的提神醒脑丸,就是专对考试时研制的,就是怕他们中途体力不支,挺不下来,有了这丸药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来到贡院门口,可真是人山人海啊,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者。

可是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老刘家阵势大,一溜七个应试学子,都穿着学士服,一下车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后看到从车上下来的刘永亨和刘文成父子俩,还有紧随其后的肖石榴、张芙蓉等人时,大家了然了,难怪呀!

老刘家在府城可是名气很大的,不说千层绣名冠大周朝,就是刘永亨更是各家文会诗会的座上宾,大家平时没少在一起品茗斗诗。更何况,他在丁忧前还一直在书院、学堂里客串讲授《蒙学》呢,而今天就有很多曾经听过他讲课的学子们。

于是,大家纷纷向他施学生礼,一转眼,刘永亨就被人围住了。

而刘文成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在安定府露面了,但还是遇见了很多昔日的同窗、旧时。

都是六七年没见过的老熟人,突然在贡院门口遇到了,这让大家都很惊喜。

而这些人,很多还在科举的道路上努力着,有参加今日乡试的,也有陪着孩子们来参考的,大家都是颇有渊源的,一见面就不停地拱手施礼,寒暄着问好。

然后,就约好了一会儿去茶楼畅谈一番。

就连刘安身边都围了好几个人,都是平常跟他玩的比较好的少年郎。

能跟刘安玩到一起的朋友,一般都是打出来的,他们当然不可能参加今日的乡试,基本上都是送家里的兄弟来应试的,跟刘安也有大半年没见了。突然遇上都,感到格外高兴,几个人很快就勾肩搭背的笑闹起来。

而在另外一边,肖石榴和张芙蓉不由得对他们再三叮咛,嘱咐他们安心答题,莫想其他,注意身体,按时用饭。

之后,就万分不舍地看着他们排队进场了。

而刘毅等人就顺着人流向前慢慢行进着,碰到熟人,只能隔着老远点头问安。

众人心知肚明,即便是叙旧也要等乡试放榜之后。

铜锣声响起,历届乡试的场景再现,只见眼前的考场中走出了许多衙役,皆是一脸严肃,腰间挎着长刀。

“闲杂人等退后!”衙役高声一喊,送行的人们慢慢的开始离开大门口,自觉的与考生隔出了一个距离。

肖石榴和张芙蓉也是难言担忧神色,随后才不依不舍得后退出去。

这时候,她们不是绣坊东家,也不是酒楼老板,她们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唯有心心念念的儿子,希望儿子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