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山河盛明 > 第195章 赈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章 赈灾

五天后

第一批赈灾物资连带着负责此次赈灾事宜的钦差大臣一并到了受灾区。

这一刻,再没有人能够说苏黎当初坚持修可以连接全国的铁路是劳民伤财了。

同样是陆运,走火车的消耗整整比人力少了几十倍!

为什么古代打仗消耗大、赈灾难?

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难在运输上。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先行,可不是简单的准备够出征的人吃的量就够了的,你还得加上运它的兵马的嚼用,不然十万人的粮草你用五万人送,走几个月可能剩不下一半。

这一趟等于白干。

赈灾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军粮是防土匪敌袭,赈灾款、粮就是防贪官层层盘剥了。

可因为天高皇帝远,朝廷想监管也不容易。

而这一切,在今天就得到了有效防控。

用火车装载首先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安全性也能有效提升,毕竟运输路线都是固定的,朝廷要设防很简单。

其次就是经手的人少了,以往一笔赈灾款从京城出来至少要转三道手,才能落到受灾区手上,这中间每一次的转手,都是一次贪污的机会,可想而知,如果贪腐横行时,这些赈灾款能剩下多少?

而王朝的寿命,就是被这些文臣一次次抽干的。

这也是为什么苏黎会对以文制武这么嗤之以鼻了。

自唐之后,历史无数次证明,以文制武有多么傻逼。

但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呢?

这就涉及到一些驭民之术与政治目的了。

首先,自古疲民、弱民、愚民就是驭民三要素,这一条主要是为了维稳。

即保障王朝的诞生初期不会再起动荡,和方便后继之君的治理。

其二,就是皇帝自己怕。

众所周知,人都是爱借鉴的。

汉抄秦郡县,唐抄隋科举,到这还都算正面的,到了宋,这个借鉴就变味了。

因为宋太祖得位不正,所以从他起,宋朝的武德就注定要完球了。

因为他也怕有武将学他“黄袍加身”。

再加上大唐留下的节度使制度实在权力太大,简直都可以说是分封了,所以为了稳定局面,以文制武由此而始。

可以说,一开始“以文制武”是一个积极政策。

但因为大宋三百年“与士大夫共天下”,把文人捧的太高,再加上崖山海战有骨气的又殉国了,可想而知活下来的是些什么货色。

什么文人风骨,早被狗吃了。

至明时,这个以文制武就彻底变成了,文不想让武出头。

皇帝没有了武来制衡文,那就只能走偏门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宦官乱政这么出名的原因了。

说到底都是被逼的。

只能说是一步错,步步错了。

文武一道,从来便是相生相克,少哪个都不行,你可以让他们斗,但却绝不应该一味的打压武官来体现文臣的地位。

最离谱的就是同品阶的文武官员,武官居然还要向文官行礼这一点就够让人憋屈了。

武官的品阶可都是用命换的啊,你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给人家,长此以往,整个国家,还有哪个父母愿意送孩子当兵?

谁来保家卫国?

靠文臣的笔杆子吗?

山西府城

钦差大臣一行人被当地主官恭恭敬敬的迎入了城,因为条件有限,所以这次接风只有人,没有宴。

因为缺水,当地官员们尽管再三用熏香熏过官袍,但离的近了,也还是能闻到一股馊味,混合着熏香,味道相当上头。

但当地人是闻惯了的,已经免疫了,可是钦差大臣一行人就不行了。

他们就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泔水桶,四周的异味快要让他们窒息,可却又不得不控制自己,继续面带微笑的向灾区人民表达朝廷的慰问与关怀。

“陈大人,可是第一次来北方不适应,怎的脸这般红?”当地主官热情的询问道。

陈大人,陈大人脸色几经变化,最终还是笑着回应:“是,是啊,这过惯了南方的潮气环境,一下子来到北方,的确有些不舒服,但此次赈灾,本官身负陛下信任,做为钦差大臣,这些都可以克服,可以克服…………”如果你能离我再远点的话,我会克服的更快的。

“陈大人真不愧是陛下选派的钦差大臣,如此高风亮节,实在让我等忏愧至极呀。”

一番商业互吹后,陈大人不动声色的加快了脚步,进正堂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此次带来的赈灾物资主要为水,一共十五节车厢,共八十吨,分批下发给各灾区,先紧着食堂用,至少可以把菜洗干净。

陈大人表示,他就是饿死,从这里跳井里,他也绝不会喝褐色的菜汤!!!!

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