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21.1.12

老师分享了改变思维方式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地图#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思维方式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地图,要想确定我们可以到达目的地,首先必须保证这份地图是正确的,否则我们的行动很可能跟预计目的地南辕北辙。

?

在书中史蒂芬·柯维博士讲述了他其中一个儿子的故事。

?

这个儿子学习成绩很差,还不会与同学交往;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在打棒球的时候,往往投手还没有投球他就已经挥动了球棒,这总招来他人的嘲笑。

?

刚开始,史蒂芬·柯维博士夫妇俩本着要做完美父母的念头,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比如经常这样跟孩子交流:“加油,孩子,你能办到,我们知道你行!”只要他稍有进步,他们就大为夸奖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

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依然会招来他人的嘲笑,孩子还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欢棒球!”

?

所有的努力看起来都是徒劳的,史蒂芬·柯维博士夫妇俩心急如焚,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最后他们放弃了这种看起来积极的方式,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

在他们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终于发现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他们对儿子其实是言不由衷的。

?

在他们心目中,这个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孩子确实有失颜面,他们要维持自己完美父母的模范形象这一念头压倒了对孩子的关切。所以不论他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

史蒂芬·柯维博士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想要改变自己,就要先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

他们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呢?

?

一、他们不再研究跟孩子交往的技巧,而是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特质、个性和价值。

?

二、他们不再拿孩子跟他人比较,同时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挑战,也就不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了。

?

父母改变了,孩子会立马跟着改变吗?

?

当然不。

?

因为孩子已经习惯接受父母的保护,一开始仍然表现的畏畏缩缩。他向父母求助,父母会认真聆听,但不一定会如他所愿做出回应。

?

这其实传递出一个信号:“父母不用保护你,你自己没问题的!”

?

几个月过去了,孩子渐渐有了信心,开始自我肯定,以他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了潜能。后来他还当选学生社团领导、州运动员,成绩优秀,同时锻炼出坦诚、热心的性格,与人相处融洽。

?

这个故事中孩子最终取得的成绩,自动自发的因素要远远大于外界的影响。

?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手上是什么样的地图,就会把我们带到什么样的目的地。

?

如果目的地跟我们预想的差别很大,那不妨跟着史蒂芬·柯维博士先审查一下我们大脑中的地图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

也许你不经意间的转变思维就会带来柳暗花明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