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一帆从来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逾越,难得放浪形骸一回,感觉很新奇刺激。

刺激过后,终究要回归平淡。第二天照样为高考奋斗。

时间匆匆而过,眨眼到了8号这天。

朱一帆没经历过正式商务会谈,一时有些害怕。前世经历过最大场面就是当年参加事业单位面试,当时侥幸通过了笔试,感觉自己天命之子,职位手到擒来。面试时,面对九个面试官,紧张得不行,回答问题时唯唯诺诺,最终直接出局。

朱一帆向陈红毅借小灵通,同时想拉他去壮胆。

谁知陈红毅一听什么回事后,直接摇头拒绝。也怂了,死道友不死贫道,手机给到朱一帆后,来一句在宿舍等你好消息,随即跟张金健跑去网吧游戏了。

朱一帆无奈之下,带上身份证件与剩余的小说打印稿,孤身前往县城的有间客栈,一间吃早点的茶楼,与陈建军他们约定的地点,今天早上十点。

陈建军与李培元两人处理完出版社开年的一些琐事后。周六早上,从燕京出发,飞机直达羊城,下午就从羊城转端州了。

两人顺路拜访在作协里认识的好友梁前亮。

梁前亮招呼一场酒席后,得知他们到此的目的,要他们带上自己,自己也很想认识浮生。

当晚就在市内的酒店休息,第二天一早出发,由梁前亮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盘龙县。

经过问路,才找到有间客栈。陈建军一对时间,才九点半,离约定时间还有半小时,便要了个包厢,点几个早点,来壶茶,几人吃早餐再说。

当朱一帆从学校赶到有间客栈门口时,已经九点四十了。

朱一帆心想,自己提前二十分钟到,总不会比他们晚吧。

于是掏出手机,拨打陈建军的电话。

忙音一会就接通电话了。

朱一帆:“陈先生,请问你到那里了?我已经到有间客栈外了。”

陈建军:“正好,我们已经在有间客栈了,正在天地壹号包厢内吃早餐,快进来。”

朱一帆想不到他们居然比自己还早到,也不废话,直接往天地壹号包厢走。

到门前,敲敲门,等到里面说请进时,才推门进入。

三个中年大叔,四十左右,都戴着眼镜,其中两个穿得略正式,办公室精英款。另外一个却有大肚腩,中年大叔款外套,一油腻大叔。

三人围着一张圆桌吃早点。

朱一帆一个也认不出来,只好略过称呼,向三人说。

“早上好。”

陈建军作为东道主,起来招呼朱一帆坐自己旁边。

朱一帆顺势坐下。

陈建军向朱一帆一一介绍在座各位。

朱一帆一一问好,作足小辈模样。

陈建军也不谈正事,让朱一帆点早餐再说。

朱一帆也不客气,反正自己还没吃早餐。

吃饱喝足之后,泡上一杯茶,才正式进入正题。

陈建军向朱一帆道:“鬼狐传的稿件呢?先让我过目,看看成稿如何?”

朱一帆从背包拿出一叠鬼狐传的复印稿,递给陈建军。

李培元与梁前亮见此也从中拿出几张稿件阅读。

李培元与梁前亮在细心阅读,而陈建军首先细心读完手头上的故事,再随机抽取一些出来快速浏览。

陈建军在确认鬼狐传的整体质量后,便放下稿件,进入正式商谈。

陈建军对着朱一帆说:“我们出版界一般与作者有三种合作方式。第一种一次性决断,版权买断十年,这本书我可以给到你20万,很适合新人作家,要不要考虑一下?”

朱一帆对鬼狐传有绝对的信心,这方案对自己不划算,正打算开口拒绝。

一旁的李培元不乐意了,在旁边对陈建军道:“老陈,你这人就不够意思了,以这作品的质量,你也清楚,买断十年,一帆不是亏了么,幸好我跟着来,可不能让一帆吃亏。”

梁前亮也在起哄,“就是,我跟着来就是想给本地作家把把关的,这条件不好,换一个。”

朱一帆适时开口拒绝,换另一个方案。

陈建军无语至极,“这不是按流程走吗?20万买断价可不低了好吗。”

陈建军接着往下说其它两个方案。

“第二种就是基本稿酬+印数稿酬。我可以给到你千字60的标准,每千册印数x基本稿酬x基数1%。”

“第三种就是版税了,可以给到你6%,首印3万册,按图书实际销量来算。”

朱一帆在心中计算得失,以一本小说30元为例,第二种方案,五十万字来算,先到手3万,再加上图书印数以5万本为例,印数稿酬即是1.5万元,总共4.5万。

第三种版税方案,以上述条件作依据,30x5万x6%,最终9万元,显然这种方式收入最高。

显然第三种最适合自己。

至于能不能销量破5万,只能说对聊斋志异迷之自信。

李培元与梁前亮就不打扰朱一帆思考,其实这两种方案都可以,就看自己对作品的信心。

相信能流传几百年的故事,在这世界依然受欢迎,朱一帆果断选择版税方案。

这时场外帮手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作为作家,已经出过几本书,熟悉出版这行,梁前亮就帮腔了,“我觉得以图书实际销量计算不妥,我出品的作品都是按印刷量计算的,要一视同仁,不能说新手作家就另外一个标准。”

朱一帆一听,这条件对自己有利呀,不知道两种计算方法选用的条件判断,不好说话暴露自己短处,直接用眼神向陈建军询问。

陈建军笑骂道,“这能一样吗,你作品经过市场验证,出版社相信印刷的数量市场能卖完,一帆的书,虽然质量还行,但市场如何,不好判断。”

李培元旁边搭话,“老陈,你要相信自己专业的眼光,如果没信心,你也不会跨越千里,从燕京来到端州,给新人作家一个机会吧。”

面对两位好友的背刺,陈建军无语死了,自己才是他们多年好友啊。

“好吧,好吧,就你们俩做好人,就按印刷量计算,你们满意了吧。”

作为出版部门的负责人,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李培元两人看到陈建军服软,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朱一帆立刻向两人道谢。

梁前亮接着又说:“版税6%虽然是低了点,但一个新人,拿6%也不错了。但我看了看一帆小说,觉得市场不止3万册的销量,起码十万册以上。应该再补充一条协议,超出3万册,到10万册,以7%算,超出10万册按8%算,这不过分吧。”

梁前亮为自己同乡作家争取利益,也算煞费苦心了。

李培元倒是不起哄了,刚才的帮腔无伤大雅,现在这个事关公司利益,不便开口。

陈建军脑海快速思索,接着便大气的说:“前亮,我答应这协议,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看好一帆,看好他将来能写出更好的作品,现在就投资他,以便以后与我们保持合作。”

转而向朱一帆打趣道:“一帆,有没有信心不让我这投资打水漂啊?”

朱一帆被几人的爱护所打动,大声回应。

“有信心,拭目以待。”

朱一帆的自信模样让几人有种错觉,他能行。

陈建军从公文包里拿出出版合同,将刚才所说的方案写在上面,便递给朱一帆签字。

“一帆,先看看出版合同,再签字。至于其它问题,到时电话联系。”

朱一帆看着厚厚的合同,粗略看了关键处就不看了,签下自己大名。

陈建军再让朱一帆提供一个银行账户,以后版费就打到这卡上。

朱一帆从背包拿出张银行卡,在草稿纸上写了银行信息,给到陈建军。

同时,将鬼狐传剩下的稿件全部交给到陈建军。

谈完正事后,场面气氛立马轻松下来。

李培元追问朱一帆成绩如何,高考想报那家学校。

朱一帆回答还行,600多分,打算燕京的大学。

梁前亮这才知道朱一帆原来读高三。

梁前亮好奇的问:“为什么不高考完再写书,现在分心创作,影响学习吧。”

朱一帆无意卖惨,开玩笑的说:“兴趣爱好而已,不影响学习的,写文言文,有助复习语文呢。”

几人本来就很好奇朱一帆的古文化功底如何,为何能写出这么多优美的文章。

趁机向朱一帆提问,如何想到以文言文写文章,有什么学习古文秘诀,如何写诗,写文章等等。

朱一帆能回答就回答,不便解释处,纯属虚构,胡诌几句。

朱一帆也向他们打听出界界趣事,找到共同话题,就不怕聚会厌闷。

一边泡茶喝,一边聊天,倒有点像古代的文人骚客。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相谈两个多小时,也到了尽兴而归的时候。

临了,看到他们对于自己创作很感兴趣,想起自己下个月的人民文学杂志要投稿,不如临场挥毫一把,装装逼。顺便让李培元带回去,省了邮费。

机智如我,为自己点个赞。

早已经料到有此一着,这是b计划了。昨天朱一帆已经想好写什么文章及魔改好了。

一脉相承的励志名篇,春秋战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读一遍,就能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发人深省,其经典无需置疑。

而诗选择有词中之龙之称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尤其是最后一句传唱千年。

诗词中作者那想表达高洁的情怀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才能得出。

而朱一帆作为一个肤浅的人类,只知道当晚元宵自己不能邂逅一位美丽的女子,以借此首词歪歪一下。

对三人说:“请欣赏我的新作。”

说完便从背包拿出笔与纸,平心静气一会,才认真的书写起来。

陈建军三人围过来看。

李培元看着朱一帆一字一字的书写,写到天将降大任时,忍不住读出声来。

不到两百字,一会就写完。

朱一帆递给李培元,“这是我下个月杂志投稿的作品,麻烦你帮我投稿。”

几个人围着稿件阅读起来,他们有深厚文学底蕴的,知道要写出这种文字是多么的不容易。纷纷给出评价,好文章,好词。

对朱一帆说:“见此文章诞生,不枉此行。”

朱一帆谦虚几句,觉得是时候散场了,便以学习为由,想学习遁。

几人倒是被朱一帆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元宵繁华,激起游玩这县城的心。

几人拉着朱一帆不让走,高材生,少学半天不碍事。

朱一帆只好当起导游来,拉他们到县城最出名的景点尼父庙、三元塔游玩,最后往文化广场走了一躺。

三人看着普普通通的文化广场。

只对朱一帆说了一句你想象力很丰富。

游玩过后,便开车送朱一帆到学校门口。

三人离开学校,往端州出发。

梁前亮对陈建军说:“这笔人情买卖,你赚大了,凭一帆的文采,此后必定扬名四海。”

陈建军也认同地点头,“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谁的眼光。”

李培元反驳他,“最先发现朱一帆的是我吧,如果不是我推荐给你,你连他是谁也不知道。”

三人一路聊天,陈建军两人到达端州后,回酒店拿好东西,便与梁前亮告别,到羊城坐飞机回燕京。

而朱一帆经此事,一直心情激动,学习肯定是学不进去,便去网吧找陈红毅们玩,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