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差距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天的事情发生之后,转天,剧组便派人把马广儒送回了家。

看着有点儿像是推卸责任。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任谁也不希望剧组有这么一个定时炸弹。

这次是喝醉了酒撒酒疯,万幸被顾北及时制止了。

否则的话……

王福林导演简直不敢想,要是没有顾北,那把刀真的被马广儒扎进自己的胸膛。

《红楼梦》肯定是没法拍了。

演员在剧组自杀,台里就算是再怎么重视,也得把剧组的工作叫停。

关键是,那是一条人命啊!

王福林也只能盼着,马广儒回家之后,有家人的陪伴,精神状态能逐渐稳定下来。

同时,王福林也给全组下了封口令,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谈起这件事。

顾北倒是没放在心上,手上被划了一刀,可毕竟救了一条命,也算值了。

他在剧组待了一个星期,黄一贺那边每天一个电话的催,也不得不起程回京。

等顾北回到京城,杨婕导演已经跟随文宣部的代表团去了小日子,参加那个电视艺术交流会,除了她之外,还有另外几位地方台的导演。

杨婕导演不在,《西游记》剧组的工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顾北待了一天,就被洪敏生安排去了春节晚会筹备组,继续每天繁重的工作。

其实,在顾北看来,黄一贺导演对组织这种大型文艺汇演,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只要不作,不非得拧着做点儿技术条件根本达不到改变,他帮不帮忙,根本无关紧要。

忙活了一阵子,就在春节晚会最后一次带妆联排之前,杨婕导演回来了。

“杨导,这次出去,收获不小吧!”

顾北得知杨婕导演回来,立刻便找了过去。

他上辈子去过小日子,对那边的印象就是全民刻板,至于干净卫生,素质高什么的,那是一点儿都没瞧出来。

前世经常有媒体报道,小日子国民素质高,去国外看个球还带着垃圾袋,等比赛结束之后,满场捡垃圾。

可事实上,小日子国内都到处脏乱差,也就一些代表脸面的地方能干净点儿。

顾北几次跟着朋友去旅游,至少看到过百人次当街大小便的。

那玩意儿能叫素质高?

当然,杨婕导演出去不是考察卫生的,看她那一脸凝重的表现,显然这次过去,被小日子的电视制作水准、技术等等方面打击的不轻。

“差距啊!小顾,这次出去,我不得不承认,两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呵呵!

这话可不像是杨婕导演能说出来的。

这老太太的脾气一贯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

哪怕心里已经承认了,但嘴上绝对不服输。

“我的作品质量其实一点儿都不比他们差,真正的差距在意制作过程。”

接下来,听杨婕导演讲述了这次参观之旅,顾北才明白,老太太到底是咋被小日子给打击成这样的。

正如杨婕导演所说,国内的电视剧艺术质量并不差,她这次带去的《计收猪八戒》,看过之后,小日子方面也是赞叹不已。

不光是对艺术质量的赞赏,更为惊讶的是,小日子的同行们都没想到《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剧居然是由一位女导演拍摄。

一开始聊些情节处理的时候,杨婕还能游刃有余,但是,当问到技术细节问题的时候,杨婕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人家问镜头的各种角度变化,是由几台摄像机完成的?我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顾北听了,也能想象得到,杨婕导演当时的回答,会给小日子同行带来多大的震撼。

“我告诉他们只有一台,他们还以为我没有听懂他们的问题,又比比画画问几台摄像机同时拍摄?”

《西游记》里面各种镜头角度变化,确实很难让人相信是由一台摄像机完成的。

可事实就是如此,为了追求多角度,一场戏只能翻拍复去的拍上好几遍。

台里一直在追着催进度,可是以剧组现有的条件,进度怎么可能快得起来。

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

想什么没事儿呢。

杨婕大概是想到了当时小日子同行得到答案时的模样,不由得笑了。

“我们只有一台摄像机,所有的镜头都是由一个摄像师完成的!”

随后那帮小日子同行集体懵逼脸,还怀疑的用手势高高低低的比划着各种角度:“这样?这样?一台机器,一个人?”

“是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摄像机,就只有一台摄像机,所有的镜头都是由一个摄像师,一个镜头拍下来的!”

对方明显不相信杨婕的话,觉得这老太太在吹牛掰。

不信就不信吧,事实就是如此,杨婕也懒得争辩。

随后,杨婕等人又参观了NhK电视台的录播设备,以及他们正在录制的电视剧工作过程。

小日子电视台的设备确实不简单,比起央视,实在是先进得太多了。

“一个录制间里,就有五六台摄像机,还有一台是可以通过遥控上下左右随意变换角度的,灯光也是由中控室遥控掌握的,还有移动轨,移动天幕……各种设备,样样俱全,小顾,你能想象吗?在他们的楼顶,我居然还看见航拍专用的几架直升机。”

单单是硬件这方面,杨老太就被打击的不轻,人家是要什么有什么,自家是要什么没什么,都是干同样一份工作,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随后杨婕还在拍摄现场观摩了电视剧的全套制作流程。

巨大的摄影棚里,同时搭起了好几场戏的内景。

一场戏事先排练好,各方面的问题说一说,再调整一下,然后试录一次,就正式拍了。

只需一两遍,这场戏就完成了。

然后演员直接进入另外一场戏的内景,进行下一场景的拍摄。

“我感觉他们好像并不是在表演,不对,应该说是,他们的工作跟艺术完全不挨边,更像是……”

杨婕一时间也想不出来合适的词。

“工业产品!”

顾北搭了一句。

杨婕闻言一拍大腿:“没错,就是工业产品,每一个步骤都是提前设计好的,然后甭管是台前,还是幕后,只要按照设计好的做好分内的事就行了。”

说着话,杨婕还摇了摇头:“我不太认可这种方式,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非常快。”

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

小日子工业化流水线模式的电视剧制作过程,一天差不多就能拍一集,顺利的话,还能更多。

《西游记》从82年开机,一直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刚刚制作完成了前十一集。

如果单纯比较工作效率的话,还真让人不免汗颜。

“当时老阮还问我,能不能跟人家学学,也拍得快些,我愿意这么拖拖拉拉的?如果有同样的工作条件,我比他们还快!”

咳咳!

顾北看着老太太情绪又变得激动,也不禁想笑。

杨婕见状,瞪了一眼:“咋了?你也觉得我不谦虚。”

显然,在小日子的时候,杨老太已经被阮老太这样批评过了。

杨婕似乎是想要证明什么:“咱们要是能有人家那样的设备,我肯定能把《西游记》拍得更好。”

这话顾北肯定相信,只可惜,等到国内也拥有了同样的硬件设备,甚至比小日子更好的时候,电视工作者的初心却不在了。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更高的艺术水平,而是,一种叫做流量的东西。

顾北前世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懒得看电视,尤其是国产的电视剧,看着大屏幕上一张张娇艳如花的面瘫脸,实在是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

杨婕还在继续说着:“只是为了几个航拍镜头,人家居然有直升飞机,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信,别说专门配上一架直升飞机,就算是谁能借给咱们一架,那场戏也不至于拿不下来了。”

顾北知道,杨婕说的是剧组在云南石林,拍摄《夺宝莲花洞》的那件事。

因为石林的环境非常特殊,杨婕当时想着拍一个俯角镜头,全方位的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

可是,该用什么方法来拍这么大范围的俯角镜头呢?

于是,剧组就和驻昆明的空军联系,请求对方给以支持。

为了寻求帮助,剧组还特意组织了一次联欢晚会,换取一次在飞行练习时,摄影师带着机器上天的机会。

对方倒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承诺飞行练习的时候,带王翀秋到石林上空去拍摄。

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能上天航拍,光是想想都觉得高级。

为此,剧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拍摄现场,为了避免穿帮,所有人都要穿上小妖怪的服装,在开阔的地方候着,远远看见飞机过来,大家就跟着跑。

王翀秋也带着摄像助理,一早就去了机场做准备。

等到飞机过来的时候,一帮成年人就跟没见过世面的傻子似的,拼命跑啊,追啊,根本顾不上地上是烂泥还是石头,深一脚浅一脚的跑。

飞机飞得极快,“嗖”的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家还没有跑多远,就已经飞远了,没等喘口气,飞机又飞回来了,于是,大家赶紧接着跑。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跑了好几次,飞机终于飞走了。

所有人都是一身汗,直接累得瘫倒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

不过想到,他们的戏里终于有了第一个航拍镜头,大家伙还是很兴奋。

可是,等王翀秋等人从空军基地回来了,却带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啥也没拍着。

原来等上了飞机之后才发现,那架飞机根本不具备拍摄条件。

王翀秋等人就想了个办法,用绳子把王翀秋捆在飞机舱门旁边,让他趴在飞机门口,探出身子去够着拍下面的画面。

飞机则一路侧着飞,不用亲身试验也能想象得到这有多危险,那是一个能够把王翀秋倒出去的角度。

飞机里面摄像助理抱住王翀秋的腰,这算是聊胜于无的保护措施。

同时,为了怕摄像机掉下去,也被吊绑在了飞机上。

天上的风大,气流也大,飞行过程当中,飞机一直在抖动,王翀秋要用全身的力气才能稳住摄像机,就这样一路拍过来,飞到了石林上空。

可偏偏这时,天突然变了,下起了蒙蒙细雨,飞机飞得太快,太高,根本拍不到想要的画面。

王翀秋一再要求飞机能飞低点,得到的答复是,不行,有规定,山里不能低飞。

所以,飞机在石林上空飞了好几遍,王翀秋不但没有看见下面奔跑的人,连大片石林的山都没看见。

一帮人不信邪,围着看回放,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人影也没有找到。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能靠艰苦奋斗来完成,《西游记》剧组这么穷,想要用上航拍镜头,只能是个空想。

这次去小日子,杨婕居然在NhK电视台的楼顶看到了专门用来航拍的直升机。

当时就想起了在石林的那次航拍经历。

真真是无限感慨。

如果《西游记》剧组能有小日子同行那样的条件,多少只能停留在脑子里的想法能变成现实,又能提高多少拍摄效率啊!

现实却是,《西游记》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为了充分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情景的交融,感情的变化,时空的氛围,演员的调度,剧情的节奏……

整个剧组可谓是挖空心思,什么办法都想到,也用到了!

当然,都是些土得掉渣的办法,可是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小顾,你说咱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人家那样的条件啊?”

说完这话,杨婕都觉得自己是在痴心妄想。

国家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方面,每年能拨给央视的钱都是有数的,这些钱首先要保证节目制作,想要更新设备,根本不可能。

顾北听着,突然觉得有些心酸,杨婕导演的要求不高,哪怕是增加一台摄像机,都能让老太太高兴半晌。

可即便是这么一点儿要求,都因为台里的条件,得不到满足。

后来条件好了,甚至超过了小日子同行,可那个时候的电视工作者早已经没有了一颗追求更高艺术质量的心。

“杨导,台里那台长焦摄像机,您……想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