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情系集体户 > 第193章 云鹏初访头道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十家子到头道圈有18里地,和军马场一边远。

军马场那边只有一个河沿子大队,但是,小辽河从军马场西边弯过,进东辽河,那里是大片沼泽地,不长庄稼。

而头道圈不然,向东一路走去,要经过二里界、湾沟、双河、束龙带、二道圈五个大队,是沿东辽河逆水而上的。

传说东辽河的信州城一带有一蛟兴风作浪,哪吒受命降服他,祭起乾坤圈两次没圈住,又用混天绫束住蛟头,那蛟又向前拱了二里地,为此就有了头道圈、二道圈、束龙带、二里界地名的由来。十家子的东岗子,传说是那蛟拱起的土而形成的。

孙英敏听说云鹏要跟艾华上头道圈,摘了挂车,以云鹏有伤为由,去送他俩。

艾华一路上讲了她们大队的发展情况:

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1965年,王震当上了大队书记,就开始了改土造田运动。用扁担把蛤蟆的淤泥当做肥料往坡上挑,硬是挑出了30垧的水田,压了30垧的坡地。连干了3年,开出了100垧水田,压了100垧坡地,1968年成了公社学大寨的样板。1969年大队被树为全地区农业学大寨的模范,王震被表彰为省级劳动模范。

1970年,省里又把他们定为了农业机械化的样板,一批批农业机械的到来,使这里的田地发生了翻尺覆地的变化,后面的丘陵都变成了平展的土地,使这里从原有的300垧坡地,扩大到了一半水田一半旱田的600垧良田。

这里原来地少人多,2000口人种3000亩地,人均才一亩半地。现在人口3000人,人均2亩地。过去亩产200斤,现在达到550斤,其中水田750斤,旱田300斤。

这里大队的收入是靠制种、育苗、机耕、运输。每年生产稻种75万斤,收入50万元,为4个大队1200垧地提供秧苗,收入27万元,为1200垧水田代耕收入6万元,运输收入4万元,每年收入87万元。

社员的收入靠的是种植、养殖。种植业一年能产水稻150万斤,苞米80万斤,大豆20万斤,其他作物10万斤,收入35万元,果树收入5万元;养殖业有养鱼、养虾、收入10万元;总收入50万,每年700人参加集体劳动,总工分达252万,每分合1毛9分8厘,去除10%的公社统筹、大队提留、小队积累的1分9厘,日值1元7毛8厘9毫,对外号称1元8。

这还不算各家养猪养禽的收入,机耕费、种子、秧苗、化肥全由大队提供,学生上学免费,教师、民兵、养老、医疗等一切公益费全由大队支出。

就这样,大队每年还结余30万元,便每年干一件大事,1971年建拖拉机站,1972年小学砖瓦化,1973年知青点砖瓦化,1974年小队砖瓦化,今年是大队敬志院砖瓦化,明年要推行社员住宅砖瓦化。

到了头道圈大队,站在长郑路上一看:路南是一抹斜坡,直到东辽河边。有300垧水田,100垧旱田,那水田是用两级提水提到斜坡上来的。

云鹏没有急于见王震,而是让艾华带他参观了一圈:

路北是大队、知青点、小学、生产队、敬老院,临街全是砖瓦房,身后还有四趟街,掩映在绿树环抱之中。

北、东、西还有200垧旱田,形成了三个梯次,将坡地都改造成了阶梯形平地,用果树围成了网格,真是美不胜收。

新建的大队部是一个30米宽33米长的长方形的院落,临街10间砖瓦房为办公室,北面7间砖瓦房为招待所,东边7间砖瓦房为供销点,西边7间砖瓦房为政治夜校;院子开东门,360平方米的院内,只有一个直径9米的圆形大花坛,姹紫嫣红。

一条长200米的南北通道,贯穿了5排民居,每排民居有道路隔开,道路中间又有胡筒,将35米长的区块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院落,每个院落15米,中间5米过道,柴禾垛都在墙内,虽然都是土坯房,但是十分洁净。

通道东边是知青点,有两排4栋各7间的砖瓦房,院子跨了两条街,北面开门,门垛上一边写着头道圈知识青年点,一边写着头道圈知青生产队。大队的图书室和磨米场都建在这个院内。

各生产队都和大队在一条线上,只是房子都是7间,一个生产队院内有一个作坊:分别是豆腐房、油房、粉房、木工铺、瓦工铺、铁匠炉、肉铺,分工明确。

最北的一趟街,东边有育苗大棚,西边有拖拉机站。

四条东西路都长1000米,绕了一圈回到大队已是吃饭时间了。不用王震安排,艾华就在招待所食堂要了饭菜招待他。

吃饭时,云鹏发现,在食堂里吃饭的都是城里有身份的人。艾华告诉他,这里记者不断,省地县的人走马灯似地来这里,为此,她姐夫才设了这个招待所。

她还告诉他,食堂的厨师是上海知青,叫韩沪生,娶了她姐夫的小妹,扎根在这里了,已经有了一双儿女。他既会做上海本邦菜,又学会了东北大锅炖,上边来的人都愿意吃他做的饭菜。

她还给云鹏讲了一个故事,说第一批来这的12名上海知青,是她姐夫去县里开劳模会时带回来的。当时他们正在县里缠着朗布书记,说他们要到能种大米的地方去。她姐夫为了给朗布书记解围,就把他们带回来了。现在12个人走了8个,就剩3女一男了。男的是韩沪生,女的徐晓囡是大队会计,申玉婉是小学音乐老师,南美玉是供销点主任。她们都要上南方的大学才走,其他地方招工招生都不去,说在这里能挣科级工资。

艾华说:“我一个月的工资是54元,加上每天9毛钱的外出补助费,最多能挣81元,最少也能挣70元,比县里局长挣的还多呢。”

云鹏问她:“那你姐夫每月能挣多少钱?”

艾华说:“他是省劳模,每月有30元补贴,还享受农业技术推广补贴每月15元,加上年年县里奖励他的,一个月100多元吧!比朗布书记挣的还多。”

“你认识朗布书记吗?”

“我们头道圈的百姓都认识他,他还跟他们一起挑过烂泥呢,我那时侯小,他不能认识我。”

“你姐夫晚上还能来吗?”

“肯定来,他只要在家,就参加政治夜校学习,跟大家讲省、地、县的新闻,他都是从记者那听说的,我们这的消息很灵通,他以此为荣,见到你肯定先跟你讲这个!”艾华给他打了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