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中兴之主 > 第二百零六章 德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0章 德行

几乘马车经过了一处城池,就会采购其中的粟米,购买一些鸭禽,随后又去各地的乡邑开始游说。

这就是姬昱为首的灭蝗专家队伍。

姬昱将之前晋襄公送回的千金财宝又卖了出去,换得两千金钱财开始一路救济晋国众生。

因为人数众多,姬昱便让心学弟子在学习之后各自拿上他的钱财分头行动,大致也是按照东南西北方向一路行动。

姬昱所在队伍之中只有由路和姬皮与几个侍卫,其他人都分派出去救世。

这灾难之中就算没有希望,姬昱也要让这些庶民重新拾得希望。

为了方便进行,姬昱只会在各地的乡邑停留一晚,劳作灭蝗的人给半斗米,第二天又给养鸭的人半斗米。

大多数庶农都会为了一斗米而选择灭蝗和养鸭同时做,姬昱也不会吝啬那一些米。

只是各地的城池之中米价越发昂贵,这让姬昱看到了不好的趋势。

为何这么久都没有发布救济粮的政令,还不是为了给一些贪污米粮的官吏留有一部分时间进行处理,上面的人拖拖拉拉,下面的人也顺便动手脚,灾荒才会如此难以遏制。

要是行动力和控制力足够强大,各地也不会相继出现蝗灾。只是在这个信息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信息堵塞给那些想要以权谋私的人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这皇皇天下,说的是百姓,可终归都是他们上层人说的算。

姬昱看着越来越近的邑门,心中还是堵得慌。

天下受这样本不公平的黑暗实在是太久了,久到认为剥削是理所应当的,一直辛勤的劳作却没有与之相比的利益,底层人受尽苦难,而城中的权贵,却在日月享受。

哪怕是去一个令正的家中都能看到其享受的样子,和这苦难的蝗灾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马车正在前行,姬昱却大老远就看到了在路旁遥望这个方向的农人。

脸色苍白的农人姬昱在一路上看过不少,可主动出邑门的还是第一次见,是等他来,还是另有事情?

马车到邑门前停下,姬昱下车问在道路旁苦苦等候的农人。

这农人两眼眯起一副疲惫的样子,眼睑浮肿且脸色苍白。

“您在这里等什么呢?”

“我在等王孙昱,听闻跟他灭蝗有粮吃,我还有三个孩子,实在找不到借粮的办法了。”

秋风的冷冽刮在农人身上,姬昱看到了一个平凡的巨人,这个巨人虽然没有顶天立地的能力,可在他的家,一定是顶起家室的男人。

“我听闻你们邑的灾情是最为严重的那一批次,为何还没有邑士开仓放粮?”

“谁知道呢?也许有些地方比我们还需要帮助,我只想让我的家人好好活下去就可以了,这些事情问我也不知道。”

“这样啊,放心吧,王孙昱没多久就到了。”

“你这年青人当真奇怪,总是问这些有的没的。”

农人看姬昱一身粗布衣着,又戴着斗笠,虽然身形高大,可却没有过多在意,只是将他当做了路过的游人。

在他的印象中,王孙昱就应该乘坐华丽的驷马之车,穿着华贵的绸缎,身边都是甲胄卫兵。

他没有将姬昱和传闻中的王孙昱结合在一起。

直到门吏前来检查姬昱所持有的令符,在得知了姬昱的身份惊讶不已,门吏当即向姬昱行礼。

“小人不识王孙的身份,不知可曾冒犯到您。”

姬昱淡然一笑,他这些时日也不只是经历过这一次情况,大多数人看他的衣着都难以相信他是王孙。

一旁的农人看到门吏恭敬的样子也不由得心中一愣。

他刚才竟然在和王孙说话?

这时农人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强拜见王孙……”。

姬昱又在心中打了个寒噤。

他就知道,在说明了身份之后,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在说明了来意之后,姬昱先给了强半斗米,让他转告周边的农人在此进行灭蝗行动,询问有没有自愿参加灭蝗行动的农人。

强欣喜的将着米塞进了怀中,用绑腰腹的粗布带子用力的系住。

“王孙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告诉他们的。”

强一溜烟的跑回邑内,姬昱看着充满活力的强也不禁为之发笑。

“你不检查一下我的东西吗?”姬昱问门吏。

门吏恭敬的站在一旁。

“您是有德行的君子,我早就听闻了您一路上救助百姓、灭杀蝗虫,面对您这样的君子我没有检验的理由,也不会收取您的过路费,只希望您一路顺利,不会遇到阻碍。”

“放心吧,我这样的人是不会遇到阻碍的。”

在进行报备之后,几乘马车装着一袋袋半斗的粮食和一众鸭禽走入了乡邑。

此时的强兴奋的张扬,路上遇见人都会说“王孙真是一个大君子!他来这里灭蝗了,跟他的人都有粮!”

一时间,原本寂静的乡邑开始热腾,许多人开始振臂高呼,现在的他们无比的渴望粮食,送粮食的大好人进乡,他们怎么能够不欢迎呢?

最后在一处空地上,姬昱聚集了乡邑中所有人,一共四百七十六人,其中孩童占据了一半,只有少数的老者,剩下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农人或是农妇。

连强也带着他一家六口赶到此地进行灭蝗工作。

好在姬昱购买的米足够充裕,不然还真不够发放的。

一旦涉及到群体,就算是每人发一小部分,可聚集在一起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不是姬昱财大气粗,估计也少有施舍者会像这般以劳作换取酬金。

一人半斗米,合并起来就是两百三十八斗,于后世的换算是六百多斤;要是发两次,就相当于一次进行灭蝗行动就要用去一千两百多斤的粟米。

试想一下,要是有人贪图那庞大的数目累加起的钱财,就算每一份克扣一少部分,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菲的钱财,也难怪总会有人趁着灾难想要发一笔国.难财。

其中的利益让这些人动了不该有的心思。

谋利者能够为了一倍的利益而犯法、两倍的利益而杀人、三倍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况且在他们的眼中,农人所代表的底层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一个人想要压榨自己的工具,又会有什么怜惜的情感呢?

只有道德崇高的人才会舍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不巧的是姬昱就是要做道德崇高者。

先秦时期,一斗粟米相当于2.6斤,一石为26斤,一个五口之家全力务农种植百亩收成150石。(之前说过相当于现在29亩地)

斗的斤数大致演算:先秦2.6斤汉为4斤唐朝6斤宋朝12斤明朝为18斤

一年上缴15石(什一),要吃掉90石,原粮捣碎外壳应当剩下90*0.6,可食用部分为五十四石,也就是一人吃十多石,一年才吃281斤粮食,所以大多数庶农都处于半饥饿的亚健康状态,也难怪斗不过吃饱了的强兵。

粟与米之间的大小单位的比例关系为5∶3的大小石之分。

五口之家剩下了45石,30石换钱,留15石余粮,一年下来还有可能欠钱。

引用李悝的计算来推测出这些,不过李悝其实是最理想化的计算,既没考虑家里的意外也没考虑官绅的腐败,更没考虑徭役、兵役这些事,对于现实来说也不太现实,底层人到底有多苦谁也不知道,只能知道,先秦时期要想养活一家(五口之家在古代算是标配)需要耕地百亩以上才会活下去的机会。

这里一亩是百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