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好!”曹勇给李昂鼓了鼓掌:“就是要有这股自信!”

“宣传呢!宣传这边你有什么建议!”

虽然电影的宣发,一般都是发行方的事,但梦造者也不会完全不管!

梦造者有自己的宣传部门,会配合发行方进行宣传。

毕竟《同桌的你》票房高了,收益最大的还是梦造者。

李昂那两个点的票房分红算的了什么!

“宣传前期,当然还是主打刘德铧出品,以及刘德铧演唱同名主题曲!”

“靠刘德铧的名头吸引第一批观众进入影院,口碑起来后,再宣传口碑跟内容!”

李昂跟主演别说撑票房,连吸引路人多看一眼的能力都没有!

这也是为何李昂一定要用《同桌的你》作为剧名的原因。

《那些年》起码还有九把刀这个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在里面。

《那些年》这本书,也有一定粉丝基础!

电影拍出来,有书粉支持,电影不算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吸引人的点。

后面口碑发酵,才引爆台岛。

引爆台岛后,晚了两个月引进港岛,破了港岛华语片记录!

再后面就是几乎晚了半年才进入内地,那时候网上盗版都满天飞了,还是取得了年度票房前五十的成绩!

这些成绩,足以证明《那些年》的优秀!

类似的时空,相差不多的时间点,对于口碑,李昂完全不担心。

关键就是怎么吸引第一批观众进入电影院!

这个时空没有小说,李昂最初的打算就是用《同桌的你》这首歌作为宣传,吸引喜欢这首歌的人进入电影院。

现在有刘德铧参与其中,当然要扯一扯虎皮了!

另一个时空,刘德铧联合出品的《我的少女时代》在宣传时,还不是几乎每一篇通稿都要提刘德铧,每一张宣传海报,都要印上刘德铧的名字!

路演时,还拉刘德铧站过台!

自己这部《同桌的你》,梦造者是唯一的出品公司,还有刘德铧倾情演唱主题曲,刘德铧的参与度更高,所以在借用刘德铧名气方面,怎么可以输给《我的少女时代》!

“嗯,有自信,但不盲目自信,难能可贵!”曹勇满意的点点头,算是认同了李昂的宣传策略。

“再说说发行吧!你更倾向哪种发行方式!”曹勇又问。

“能保底发行当然最好!”

发行方式一般来说分为四种:分账发行、雇佣发行、买断发行、保底发行。

分账发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发行方式。

就是出品方拍一部电影,找发行方,让发行方帮忙宣传发行!

发行方看过电影后,觉得不错,愿意发行,双方就签署发行协议。

票房出来后,双方按之前约定的分账比例分票房收益!

基本上一部电影,票房的消费税3.3%交给国税部门。

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交给国家电影管理部门。

这两个是必交,所以一部电影实际可以分账的票房只有91.7%!

这91.7%的分账票房,院线跟放映方要分57%。

中影数字要抽取0-3%的发行代理费。

当然,中影数字这发行代理费可以免除的!

票房0.5亿内3%,票房0.5-1.5亿2%,票房1.5-3亿1%,票房3亿以上不收费。

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上映,票房出品方跟发行方大概能获得分账票房40-43%的票房收益!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收票房收益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

这部分收益,看哪一方强势,哪一方就能分的多!

如果是出品方求着发行方发行,那肯定发行方就分的多!

如果是发行方求着出品方,要获得电影的发行权,那肯定出品方就分的多!

当然,多次合作的电影公司与发行方之间,会有一个约定成俗的比例,不会太高,也不会过低!

分账发行的优点在于,发行方的收益都在票房上,所以一旦选择发行,就基本不用担心发行方不尽心。

能分账发行当然分账发行最好,但有些电影不被发行方看好,不愿意代理发行。

出品人又想自己的电影上院线,那就只能雇佣发行。

雇佣有实力的发行团队,并支付代理发行费,由该团队对影片发行进行操作。

雇佣发行的风险很大,因为宣传发行花了多少钱,基本是发行方说了算。

所以不是迫不得已,出品方一般不会选择雇佣发行。

李昂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有部电影,出品方花了四千多万做宣发,最后上映,票房连宣发费都没超过,赔了个底朝天。

最后出品方在网络上公开怼发行,说发行方拿钱不办事。

发行方则说四千万宣发费都用在的宣传、发行上,是出品方电影本身质量太差,才没有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双方开始在网上打起了嘴炮,最后还闹上了法庭。

结果是发行方屁事没有!

为什么?

因为发行方拿得出宣发明细!

买通稿,线上、线下宣传,差旅费,公关费,票务平台优惠,一笔笔账都能拿出来!

就是那个价格嘛……

一篇稿子,五百是它,五千也是它!

一个场地,几万是它,几十万同样是它!

人家有个市场价,有个内部价,还有个成本价,你怎么跟人家玩。

把市场价往里面一套,四千万给你花的明明白白!

不服气?

能接四千万宣发费的发行公司,你能把他怎么滴!

以前也不是没出品方遇到过类似的事,不过大多数都不了了之!

毕竟大家还要在圈子里混,把发行方得罪太狠,以后还怎么找发行。

这次出品方之所以敢怼,还将发行公司告上法院,是他亏麻了,以后也不打算在娱乐圈混了,抱着能挽回一点损失是一点的想法告的发行!

可惜,最后也没如他的愿!

由此可见,雇佣发行的风险有多大。

也就一些小成本影片,没有发行方愿意发行,又不甘心直接放弃,才会花个几十上百万,到院线试试看!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试试就逝世!

这样的电影,票房成功的难度,跟st的股票退市后又重新上市有的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