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二百二十一章 釜底抽薪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3章 釜底抽薪吗

“拓跋家、没藏家、野利家,党项族这三大家族如今都已势弱,梁家是汉人,应该威胁不大吧?”

王拱辰迟疑的说道,对于军事这一块,他的确是短板,不像韩琦、富弼等人文武双全。

枢密使程勘看他一眼道:“正因梁家是汉人才可怕,君贶可知西夏有多少汉人?这些汉人虽不是梁家的,但因为梁家身居高位而成为他们天然的领头羊,耶律洪基这是阳谋,收买党项化汉人,咱们若是没处理好,日后麻烦不小。”

韩琦点头称许道:“不错,这才是最麻烦的事,夏境之内的汉人,势力并不小,没藏家就是最善于用汉人的,李谅祚又亲近汉人,故而这几年汉人势力更大了,决不能让梁家投靠辽国。”

这话是有根据的,没藏讹庞当初给李谅祚找乳母,找的就是两个汉人,而后自己娶儿媳妇,也是娶汉人,可见没藏家跟汉人的关系很密切。

而李谅祚由于是汉人奶妈养大的,两个奶妈的丈夫又都是支持他的铁杆心腹,他自然亲近汉人。

而且西夏的党项人跟汉人杂居两百年了,早就不分你我,党项人起汉人名字,汉人起党项人小名,比比皆是。

连生活习惯也是互相影响后改变了,这种情况不是西夏独有的,辽国同样如此。

其实在宋朝开始,北方的汉人风俗习惯已经不是正统的汉人习俗了,真正要找汉唐古风,反而只能在南方找到。

比如后世结婚,北方人竟然有早上结婚的习俗,这绝对不是汉人习俗,而是游牧民族的习俗。

婚者黄昏,这是婚这个字的本来意思,游牧民族住得远,只能早上结婚,不然客人都无法回家。

汉人是聚族而居的,傍晚结婚,客人喝完喜酒也能赶回家,这不是文化造成的差异,而是生活状态造成的。

“官家后宫可有人能压的住梁氏?”

正当大家皱眉时,俞佐开口问道。

赵昉一看舅舅说话了,沉吟一下道:“若说阴谋,恐怕梁氏更擅长,但论对国事的处理的,观音婢和雪儿姐都是上上之选。”

韩琦一听瞠目道:“官家难道让后宫干政了?”

赵昉偷偷翻一下白眼,马上正色道:“朕就是想让她们干政,她们也不愿意,韩卿自己的女儿不了解吗?还问我。”

韩琦听到这回答,傲娇的挺胸哼哼着。

俞佐笑道:“既如此,官家直接釜底抽薪,答应没藏德荣的请求,纳了梁氏,绝了辽国的伎俩。”

“这……”

赵昉迟疑着看向其他人,他还真不是不愿意,毕竟梁洛瑶再能折腾他也是不担心的。

就像武则天再厉害,李世民和李治活着的时候,她照样掀不起风浪,被压的死死的。

要不是李治身体太差,根本没她掌权的机会,梁洛瑶的强势,同样是建立在丈夫早死,儿子年幼的基础上的。

而自己根本不可能早死,就自己这身体,他都担心日后儿子死了自己还活着,那才是头疼之事。

当然梁洛瑶是个大美女也是加分的项,他是没见过本人,可史书上记载了她的长相美艳的。

再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众口相传的,梁洛瑶不就是米脂人吗,这时代的陕北,正是西夏的国土,李思恭当年被册封的地方,正是米脂、绥德那一圈,包括更被一点的内蒙古。

“官家有把握……”

韩琦问了半句就停住,自己都笑了,点点头道:“若是说太上皇,那臣还怀疑,但官家吧呵呵,我想就是武则天落在现在,也得盘着。”

富弼跟着笑道:“既如此,那就说定了,眼下大事要紧,没得吧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事上面,不值得。”

大家点头称善,的确,此时的北疆大事要紧,辽国虽然被女真人牵扯了大军,但还是能腾出手跟大宋掰手腕的。

瓦桥关预警好些天了,几位都督都已经北上坐镇,西夏边境同样剑拔弩张,里面还要防着李谅祚逃往辽国。

若是被他逃到辽国那麻烦就大了,要知道西夏不仅是大宋的属国,同样也接受过辽国的册封。

就连西夏的国名夏国,其实是辽国册封的,那还是在李元昊祖父时代,从这其实就能看出,历史上为什么北宋一直拿西夏没办法。

还是那句话,西夏本来就是辽国扶持起来,专门给大宋扯后腿的存在。

那时候的还没西夏,身为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捧亲自到汴京,并且自愿留在汴京,同意大宋的撤藩之举,这让辽国坐立不安。

正好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不愿归附大宋,一直在草原上聚集党项族和其他羌蕃各族,跟大宋连番作战。

虽然每战必败,却愈挫愈勇,甚至李继捧亲自率兵征讨,都没能抓到他。

辽国于是大手一挥就是他了,不仅把公主嫁给他,还帮助他打下根据地,册封他为夏国王,这才有西夏的前身。

否则其实在李继捧去汴京时,党项族就已经算是没了后路了,李继捧是把整个定难军节度使的地盘,全部交给宋军了的。

那是宋太宗时候,正是跟辽国数次大战,互相提防对方的时代,河西走廊归于大宋还是独立势力,这对双方都是一个胜负手的存在。

大宋得到了却没能保住,被辽国扶持不甘心的党项人独立,辽国因此没了后顾之忧,大宋却多了掣肘之腋。

这才是大宋对西夏屡次征伐,却每每无功而返的原因所在,因为辽国不会坐实西夏被灭。

若是李谅祚逃到辽国,辽国就有理由帮他复国,若是没了李谅祚,那辽国也没了借口,真要大战那就不是名正言顺了。

那样一来,耶律洪基想要开战,就要说服辽国的主和派,否则只能动用主战派的力量,还要提防国内的其他反对者,那他就为难多了。

特别是辽国国情跟大宋不同,辽国的军队并不是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的,像奚族至少有二十万大军,他们虽然支持耶律皇族,但还是有自主权的。

他们的族长若是主和派,那耶律洪基的脑袋会很痛,还有室韦等这样的部族,几万的军队也是有的,听调不听宣,同样要他们同意才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