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8章 福寿膏

萧云对复社的了解,是从攻破莱阳开始的,像左懋第这些莱阳名流都是山左大社的成员。

这种了解是非常深入的。

这时候,有一个很怪异的情况,张溥本就是复社之中的领袖,自从当年“五人墓碑记”事件之后,他的名声就已经如日中天。

可这次被墨家扣押之后,复社中读书人的反应并不是那么激烈。

这进一步证明了萧云的判断,复社本质上就是官绅利益的集合体,所谓如日中天的声望,只是一种表象,所以张溥更像是一个工具人。

一个官僚集团用来向上抵抗皇权,向下欺压百姓的工具。

此时,年轻的读书人最是缺少对皇帝的敬畏之心。

口里虽说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在乎百姓生死,因为他们所谓的“万民”并不包括底层的百姓。

这些人谁家里没有奴仆,要真在乎底层百姓的忧乐,那就应该先把这些奴仆的忧乐解决了再说。

虽然后世把这些称为资本主义的萌芽,绝大多数的人也都会把奴隶到封建到资本,称之为社会的进步。

可事实上,这些所谓变革者和统治者都是被逼着改变。

因为物质丰富之后,想要继续独占的奴隶主们,不改变就只有死,而这样被迫的改变根本没有资格谈进步。

钱士升没有萧云这样的见识,但是他能察觉到复社的用处。

所以在得到张溥被墨家扣下的消息之后,就尽快做了安排。

廖福的死,虽说在表面上是他赢了,崇祯皇帝最后也拿他没有办法。但事实上与皇帝对立起来,本身就是最大的隐患。

内阁的权力无论多么大,也永远不可能大过皇权。

所以钱士升很明白自己的处境,这次的差事办完之后,恐怕已经不可能再回到朝堂上。

现在的一番准备也是为了将来做打算。

这时候的他,正在等着会见另一拨人——西夷传教士。

受曲阜大会影响的诸多势力当中,要说最受刺激的要数混迹在大明各处的传教士们。

本来他们就是以凑热闹的心态去观礼,顺便再找机会看看能不能在墨家的地盘上传教。

可没想到反而成为墨家重点的“关照”对象。

其实自从他们来到大明传教之后,什么样的罪没有遭过,什么样的苦没有吃苦,同样也受到了大明本土教派的排挤,以及部分大明官员的抵制。

发生过的教难也是不少!

只不过这些教难都是以各种罪名进行污蔑而发起,虽说这种方式让西教的传教士们深恶痛绝。

但现在他们才发现,之前的那种手段其实还挺不错的。

因为正是手段的不光彩,才会得到另一部分人的拥护,所以想以那种手段解决掉西教的传播,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在大会上萧云所说的那些话,直接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上。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明正典刑。

这些传教士在大明这么多年,真做过恶事的的确不多。

但无论他们这辈子做了多少好事,只要回答不了萧云的问题,那就直接坐实了,这些人来到大明的目的不纯,所谓的西教也不是善类。

到别的国家行不诡之事,在任何地方都是要命的罪过。所以他们要么叛教,要么死,没有第三个选择。

在这之前,西教的人其实并不在乎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是谁,有的人即便帮助大明,也只是为了维系与大明士族的关系而已。

而现在汤若望已经别无选择,若是让墨家得了天下,那他们也会遭殃。

此时来到济南,也是希望能为山东督师钱士升提供帮助。

他不是军事专家,判断不出墨家与大明的军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进了督师府之后,来到了钱士升所在的地方。

直到走了进去,才看到对方迎了上来。

这样的迎客方式其实是很敷衍的,不过总比坐着不动的好一些。

若是那样的话就算是羞辱了。

事实上,钱士升对于汤若望的到访也的确不太在意。

主要是因为这么长时间一来,墨家从不碰火器,而西教这些人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火器了。

这次之所以答应见面,不是因为汤若望等传教士,而是与西夷人有着诸多利益纠葛的福建广东的官僚士绅们。

虽说此时掌控海运的是郑芝龙家族,但参与贸易的各种物产可都是大明土地上的产出。

没有物产,郑芝龙的海盗团伙再强也是一场空。

所以这些人才是整个海贸交易的关键。

靠着剥削百姓,获取的利润比郑芝龙搞海运专权更高。

这些士绅们靠着海贸发财,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可小嘘。

“汤若望拜见督师大人!”此时的汤若望入乡随俗,行的是儒家礼仪。

对方表现谦卑,他自然也以礼相待,笑道:“汤先生,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

汤若望听到‘指教’二字,赶忙说道:“督师大人,说笑了。”

然后从身上取出一张折起来的纸,递给钱士升说道:“大人,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钱士升眉头一挑,将纸接了过来,打开一看,果然和自己料想的一样,是一批火器。

只不过这数目还真是不少,远超自己的预计。

看得出来这群西儒,也是真的急了。

于是道:“汤先生太客气了!如此厚礼,老夫何以为报啊!”

听到对方的话,汤若望赶忙摆摆手,解释道:“大人误会了,我等在大明生活多年,得到了诸多照拂,不敢图报!”

钱士升也是第一次领教到这些西儒已经炉火纯青的东方礼仪和语言习惯,将信纸放到了袖口里,笑道:“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他并没有告诉对方,这些东西在战场上没多大作用。

接下里,两个人就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聊着。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之后,汤若望就起身告辞。

只不过临走的时候,又递给钱士升一个小盒子!

开始的时候,钱士升并没有在意,以为是什么讨喜的小物件,然而等对方走后,打开来一看!

忍不住瞳孔一缩:竟然是福寿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