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五十八章 追忆故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6章 追忆故人

日谷得、吴卢等三人驾马离开俘虏营的第二天,种建中和种师中赶来了。

这时大帐内有赵煦、苏轼、章楶、王厚、杨惟忠、郭成等数人,似乎就在等种建中和种师中,准备商讨大事。

“诸位,今日事了,朕就要返回汴梁城了,不然河东路、河北路一直与辽国对峙,一不小心酿成争端会不好收场。”赵煦待众人坐定,说道:“西夏这边的战事,尚有一些事与诸位商量,如今虽是大局已定,也不可懈怠,或者鲁莽行事。”

种师中和章楶代诸将表态,一定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最多两年,兴庆府一定光复。

“前些时日,朕去信跟中枢商议过了,这几天任命的文书应该就会下达,泾原路和秦风路恢复以前的建制,合并为秦凤路,章使相担任经略安抚使。”赵煦看向章楶,“眼下这灵平寨扩建定边城一事就要劳烦章使相代我完成了。”

“老臣绝不辜负陛下的托付。”

章楶本来是不赞成在灵平寨的位置构筑定边城的,因为此地位于河谷地带无险可守,只能平地起城,然后引葫芦河河水成护城河。比起靠地利山势构筑城寨既耗费人力,又多花费钱粮。

但是他很快就被说服了,定边城选在灵平寨旧址是有重要原因的,此地位于将来三路伐夏的中间地带,能更好的居中调配军需物质。

在开战前完全可以将军需由后方调运定边城,开战之后,定边城就是实际的大后方,运输也完全可以走水陆两路,葫芦河能直达渭水,能大大减缓一部分陆运粮草的压力。

至于无险可守一事,不说构筑的城寨和护城河,如果宋军新拿到的前方韦州、盐州一线的横山防线被西夏重新夺回,那只能说明宋军无能,纵有黄河环绕,华山阻隔,这定边城也要陷于敌手。

“另外,种将军的任命应该也快下来了,由种将军取代范使相为熙河路经略安抚使。”赵煦把目光转向种建中,“近期因辽国横加干涉,我们暂时不能继续对西夏用兵,但是种将军需要尽快光复昔日熙宁开边所开拓的州县和城寨,还要迫使青唐吐蕃臣服,为日后出兵河西做准备。”

种建中对于就任一路安抚使司主官没有心理准备,不过他也是有大志向的,闻言只是微微错愕,立刻起身拱手道:“官家放心,最多一年半载,必定扫清一切障碍。”

以一路三四万左右的兵力单刷青唐吐蕃,他之所以有这个信心,主要在于西夏这时自顾不暇,绝不敢出兵相助青唐吐蕃,否则宋军也就有了直捣兴庆府的理由。少了西夏兵力的牵制和臂助,青唐吐蕃内部又处于分裂状态,通过分化拉拢,反宋的顽固派也就没那么强大了。

赵煦相信种建中的能力,也没再多说,“朕给你派个帮手,通直郎王厚调任熙河路兵马钤辖,他是名将王韶之子,昔日跟随其父参与了轰轰烈烈的熙河开边,对周边的吐蕃和羌人部落十分熟悉,你们俩好生配合,他日史籍之上,攻入西凉府收复河西四郡的也许就是你们。”

王厚先是拱手谢恩,在御前做天子近臣纵然是身份尊贵,但这不是他的平生志愿,如今重踏熙河路,成就一番功业,才是他的追求。

他又与种建中行礼问候,“日后还要种使相多多照顾了。”

种建中对王韶闻名久矣,想必是虎父无犬子,不然官家也不会留王厚在身边这么久,赶忙回礼,“照顾谈不上,我能有王将军相助,扫清熙河路真就是易如反掌。”

两人又客套了两句各自归位。

赵煦还有一件事要交待,他看向种师中说道:“还有一件事,仁多保忠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策反,此事我已经派日谷得去办,仁多保忠胞弟现在也关押在俘虏营内,后续的事情由种二爷去负责吧!”

“官家,这称呼臣实在不敢当。”种师中闻言赶忙拱手请罪。

赵煦摆手道:“种二爷的称呼,不能只让敌人叫,我们自己也要叫的响亮,不然如何能让敌人信服?还有,你就得以二爷的身份跟仁多保忠接洽,这样他才更容易相信。”

种师中被官家称呼二爷始终觉得有些惶恐,但他被传的沸沸扬扬的身份不加以利用确实也辜负了官家亲手把他树立起来的形象,一时也不再抗拒。

待诸事吩咐妥当,赵煦就在众人相送下离开灵平寨,开始返回汴梁城。

为了方便赶路,他只带了从皇城带出来的一千五百名骑兵,不过马匹倒是换成了俘获的河西马,轻装赶路一日五百里不在话下。

由于王厚调任地方,魏勇升迁都虞侯,负责统领这支御前骑兵。

灵平寨到京兆府有八百多里,赵煦费时六日赶到京兆府时,又是一沓奏章传来。

首先是河东路和河北路的军情。

河北路还好,顾临和吕大防面对的是比较克制的萧兀纳,双方虽然在持续对峙,但萧兀纳派到前线的是汉人兵马,两边连挑衅的事都不多,多数时候就像是例行公事一般驻军边境。

但河东路就比较严重了。

耶律洪基带着辽国精锐在大同府巡守,南院大王萧斜古率五部精锐比耶律洪基更早赶过去,他麾下的精锐在去年独羊岗是跟宋军有过节和仇恨的。

再加上萧斜古本人其实更亲近耶律阿思这个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在朝中被萧兀纳和耶律俨给压制住了,当然想趁这个机会挑起争端。于是他一早就派人联络萧斜古,让萧斜古使部下借机生事,最好能挑起宋辽大战,这样的话所谓不得南下劫掠,以及废除头下军州这等举措当然不会得以实施。

他更可以借战争之事扩大权利,谋取私利。

因此,雁门关之外,契丹南院大王府所部的骑兵常常以三百五百成群的类似打谷草的小部队在城外游曳,甚至不惜突入宋境要劫掠,好在吕惠卿早早就将周边百姓迁入了城内。

他本人亲临前线,令大军务必保持克制,只要对方不攻城,对对方的挑衅不要理会。

吕惠卿当然无法探知耶律阿思和萧斜古的密谋,不过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契丹军中可能有人在有意无意的违背耶律洪基的旨意。

他在给赵煦的文书中提议,中枢应该尽快通过辽使向耶律洪基传达宋军有同西夏和谈的意愿,否则长此以往,双方难免会擦枪走火,最终说不得在雁门关外要有一场大战。

赵煦认为这提议有道理,就让苏轼起草诏书按吕惠卿的建议给中枢发信,他本人则给吕惠卿回信,让他暂时克制,自己已经在回京的路上。

汴梁城那边也一直有中枢的来信,有个人的也有以政事堂众宰执都署名的。

不过大意都是建议他尽快回京的。

辽国大军相比西夏入侵对百官的威慑不可同日而语,就像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等一众大臣认为的那样,大宋的边防重点在北而不在西,就算是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时期屡屡败给西夏也都是这种观念。

这时候两国因西夏战事在边境长时间对峙,朝中已经炸开锅了。

王岩叟和苏辙没有像范纯仁以及其他旧党一样力主和谈,乃至于强烈要求赵煦返朝,但也只是中立,不发表意见。

章惇纵为首相,一人在朝中也是独木难支。

赵煦看完章惇的个人上奏,实在是无语,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畏辽如虎,辽国真如他们眼里那么强早就在大宋与西夏激战之时举兵入侵了。

他们不敢在那时候兴起刀兵,那就说明心里有顾虑,如今西边战事已了,西夏主力尽失不足为惧,大宋已经能腾出手来又怕什么辽国?

真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翌日,赵煦赶路时受昨日那些奏章的影响,他仍旧有些心情不佳,准备回京把范纯仁之流给换掉。

出长安城二三十里,一直有些阴沉的天气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周启赶忙将准备好的蓑衣给赵煦披上。

众人又冒小雨前行了一阵,只见一片翠绿的田野间时有纸灰飘来,不少的百姓也在田间坟头叩首祭拜,就是小雨沥沥田间小路上也多有百姓冒雨往来,祭祀祖宗或者故人。

“不知不觉间清明节到了。”

赵煦望着这些百姓驻足了一会,也没多做停留,带人继续赶路,不过天公不作美,小雨雨势不大但连绵不绝,不过一个时辰的光景路面就开始有积水,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官家,前方有座庙宇,我们去那边避避雨吧!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了。”苏轼远远瞧见前方一座土山上有一座庙宇,便提出建议。

赵煦点了点头,众人赶到之后发现是一座有房屋二十来间的大庙宇名字叫做武侯祠。

适逢清明节,周围百姓来武侯祠祭祀者往来不绝

苏轼、周启等唤庙内管事出来,只说他们是京兆府往汴梁城的官员,适逢下雨想进内一避,管事见他们虽是寻常打扮,但带着骑兵不疑有他,就请他们入内。

赵煦本人看着武侯祠三个字感慨良多,却是先让诸将士在庙外空地搭建一些避雨的帐篷,让众将士也都能有避雨之地,同时严令他们不得惊扰百姓,然后他才带苏轼、魏勇等人入内。

武侯祠的格局前殿却是主祭关羽,前殿后方又有左右文臣武将长廊,左侧文臣廊以庞统为首,简雍、吕费祎、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马良等人赫然在列。右侧武将廊以赵云为首,张翼、马超、王平、黄忠等也都在。

通过长廊直抵后殿两座主殿,两座主殿内主祭分别是忠武侯诸葛亮和汉昭烈帝刘备。

诸葛亮殿两侧陪祭分别是姜维和诸葛瞻。刘备左侧陪祭为关羽、关平、关兴和赵累,右侧陪祭为张飞、刘谌、张苞。

这座庙宇名为武侯祠实则是蜀汉英杰庙。

赵煦尚不知这武侯祠布局,从前殿关羽殿开始同百姓一样持香三鞠躬,然后想沿左侧长廊去后殿。

然后,他就看了那一系列的熟悉至极的名字,那些雕像并不怎么相像,可附带上名字对赵煦而言,他们仿佛都成了故人一般,他静静地的在每一座雕像都站了很久。

周启以为官家癔症了,想上前叫醒他,却苏轼一把拉住了。

他当然不知道这时候的赵煦是在缅怀故人,他以为官家是在羡慕蜀汉有着上下一心,不畏生死,誓要克复中原还于旧都的文臣武将,而自己身边只是些前怕狼后怕虎的碌碌之辈。

这时候不便去打扰。

赵煦晓得了左右长廊的布置,在马良之后立刻去了右边武将廊,看着这一个个熟悉至极的名字,他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就好像他是穿梭在两个时空之间,一会是诸葛亮,一会是赵煦。

良久之后,他去了祭拜自己的主殿,看着自己雕像身侧姜维,他不禁悲从中来,这个继承自己遗志,后半生致力于北伐曹魏的亲传弟子,连生命的最后都还努力使汉室幽而复明,那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何其讽刺啊!

他前世之子诸葛瞻在成都城外兵败殉国也算是没有辱没他的英名。

最后,他去了汉昭烈帝主殿。

赵煦此刻的心情很复杂,他前世奋尽全力,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未能完成他们共同的志向,长安都未克复,更不用说中原旧都了。

他很惭愧,甚至觉得没有脸面去见刘备,但历史上自汉末三国以来就广为传唱的君臣之义是实实在在的,白帝城托孤哪有什么刀斧手,根本是后人以小人之心的猜度罢了,他怎么会不怀念那段所谓君臣如鱼得水,壮怀激烈的岁月呢?

最终,赵煦在汉昭烈帝塑像下盘腿坐下了。之后他的思绪千回百转,前世的一生伴随着蜀汉的这帮君臣文武如走马灯一般匆匆而过。

客死五丈原之后的事,他通过史籍已全部知晓,想到他们这些人不计生死奋斗一生的事业,最终居然被司马家那帮小人所得。

这何其悲凉啊!

而今,八百年后,斯人已逝,旧时同僚袍泽已无一人在他身畔,来到这个时空后,不曾有过的孤寂和寥落就这样将赵煦淹没了。

他让庙内管事拿来笔墨,非文字不能抒发他此刻的情感。

“墓前纸灰飞,杨柳插窗扉。

孤风随影寂,魂飘何处归?”